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經貿消息輯要

大陸經貿消息輯要


整理/李 文



1至7月兩岸貿易額成長31.7%

據大陸中國網8月9日報導,大陸海關總署8月8日發布最新的外貿統計,2013年1至7月大陸與台灣進出口貿易額為1,176.4億美元,較2012年成長31.7%。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242.5億美元,成長24.5%;自臺灣進口933.9億美元,成長33.7%。從單月看,7月份大陸與台灣進出口貿易額為164.9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32.4億美元;自台灣進口132.6億美元。

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1至7月大陸與香港貿易額為2,359.2億美元,較2012年成長34.1%。其中大陸對香港出口2,266.2億美元,同比成長36.1%;大陸自香港進口92.9億美元,下降0.3%。

從單月來看,7月份大陸與香港進出口貿易額為292.8億美元。其中,大陸對香港出口278.8億美元,自香港進口14億美元。



加強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管

據大陸政府網8月8日報導,為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管工作,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司日前召開會議,研究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生產許可審查通則修訂工作。

此修訂工作將在「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及「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審查通則(2010版)」的基礎上,以從嚴監督、科學管理為主線,結合食品添加劑實際生產,提高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生產和管理的要求。

主要呈現在:對生產場所環境、生產和檢驗設備、質量管理制度等進一步嚴格許可條件;要求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企業責任;突出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完善註銷管理規定等。



社科院發布2013「城市藍皮書」

據大陸中國網7月30日報導,由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3中國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暨《城市藍皮書No.6》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並發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6)」。

2013「城市藍皮書」認為,當前大陸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處於快速穩定增長階段,現有總量約2.4億人,佔城鎮人口的1/3左右。但由於成本障礙、制度障礙、能力障礙、文化障礙、社會排斥以及承載力約束等方面的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嚴重滯後。

2012年,大陸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35.29%,若按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為40%推算,大陸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只有42.2%,比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0.4個百分點。這表示,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大陸城鎮化率大約高估了10個百分點。

2013「城市藍皮書」指出,當前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面臨著6六大障礙:

一是成本障礙。農民工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全年平均約為13萬元,人均個人支出成本約為1.8萬元/年;除此之外,絕大多數農民工還需要支付平均約為30萬元/戶的購房成本。

二是制度障礙。由於制度變革涉及較高的成本和利益再分配問題,農民工進城就業並享受市民待遇的政策支持體係至今仍沒有建立,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戶籍制度及其附屬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制度障礙依然根深蒂固。

三是能力障礙。農業轉移人口通常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技能相對不足,由此限制了他們所能從事的職業和工種,工資收入較低,難以負擔較高的城鎮生活和發展成本,也很難滿足部分城市積分入戶的條件。

四是文化障礙。由於大陸長期處于城鄉隔離狀態,城鄉之間已經越來越具有兩個時代或兩個文明的含義。

五是社會排斥。部分城鎮居民在思想和行為上排斥外來人口的融入,又有在思想觀念、社會認同等方面隱性的心理排斥。

六是承載力約束。農業轉移人口高度集中在大中城市,一些大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規模急劇膨脹,出現了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情形;而小城市和小城鎮由於缺乏產業支撐,公共服務落後,發展相對不足。人口的集聚與城市的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



工信部:推電機產業轉型升級

據大陸新華網8月7日報導,8月6日「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年)」發布會上,大陸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表示,現有存量電機中高效電機比重不到5%,生產的高效電機主要銷往外國。如何啟動大陸高效電機用戶市場、帶動大陸需求,是促進電機產業轉型升級主要內容。

高東升表示,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要從生產環節、用戶環節、市場機制和政策標準約束等多方面共同推動。生產環節需存量調整和增量提升兩方面相結合,存量調整包括現有落後電機淘汰和現有電機系統改造;增量提升是指在淘汰、改造舊電機基礎上盡可能採購高效電機。

大陸工信部表示將推動廢舊電機高效再製造,包括建立規範的廢舊電機回收利用體系、提升電機高效再製造技術、形成電機高效再製造相關標準。將加快高效電機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

高東升表示,提升電機能效涉及多個方面,包含電機生產及使用環節,與電機生產企業配套的上游的材料、裝備,下游的風機、泵、壓縮機等企業,以及廢舊電機回收再製造領域,用戶環節成為推廣高效電機關鍵所在。

報導表示,工信部正在動員地方經信委系統把電機能效提升計劃作為近期提升工業能效重點任務和措施,要求地方在節能減排資金和政策上向電機能效提升計劃傾斜,支持當地電機生產企業,支援當地電機用戶改造提升。



至本年底免收出口商品法定檢驗檢疫費

據大陸新華網8月1日報導,大陸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廳發出通知,對自8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報檢的所有出境貨物、運輸工具、集裝箱及其他法定檢驗檢疫物免收出境檢驗檢疫費。

根據大陸國家質檢總局的通知,免收的具體項目包括:貨物及運輸工具檢驗檢疫費,貨物及運輸工具鑒定業務費,安全監測及特殊檢驗項目收費,考核註冊、簽發證(單)、查驗審核費,實驗室檢驗項目和鑒定項目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

大陸質檢總局禁止大陸檢驗檢疫機構以各種名義亂收費、違規收費或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等方式變相繼續收費。質檢總局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積極做好公示和宣傳工作。

在免收出口商品法檢費用期間,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將在門戶網站、申報大廳等處向檢驗檢疫相對人公示和宣傳免收政策,制定更加便捷的辦事流程,確保免收政策落實到位。



大陸服裝企業未來三年將被淘汰50%

據大陸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8月16日報導,大陸服裝企業界目前及未來面臨四大問題包括:一、總體產能過剩,總供給大於總需求;二、同質化商品競爭十分嚴重,獲利能力嚴重下滑;三、市場需求增長放緩,企業發展速度大幅減速;四、服裝企業發展模式不能滿足市場變化的需求等4大問題。

報導表示,大陸服裝企業個體普遍存在以下4問題包括:一、服裝企業沒有真正瞭解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二、服裝企業的價值鏈上下兩端未能實現共贏; 三、服裝企業的創新不夠,自身的獲利能力在不斷下降,失去競爭力;四、服裝企業的整合沒有找到清晰的方向等。

報導指出,未來三年50%被市場淘汰的企業原因包括:

一、經營模式轉型太慢的服裝企業: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重新市場定位、轉型經營模式、整合供應鏈,而只是簡單壓縮規模、精簡組織的服裝企業。

二、經營模式轉型太快的服裝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對企業自身特點進行市場新定位、模式新調整、供應鏈新整合,但速度過快,步伐太大,經營能力和水準跟不上的服裝企業。

三、供應鏈斷裂的服裝企業:由於長期配合的策略性供應鏈生產體系、供應商體系因獲利能力下降,而進行關停並轉,從而影響服裝企業正常業務發展的。

四、規模小、服務中低端市場的服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規模小、服務中低端市場需求,因抗風險能力低、競爭力弱,這些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將面臨被市場淘汰風險。

五、大陸高端品牌的服裝企業:隨著大陸消費者對高端品牌認識的提升,對高價位品牌有新的去品牌化理念,同時高端消費人群因收入影響,對於高端品牌的服裝企業將面臨著巨大市場壓力。



加大信息消費 擴大內需

據經濟日報8月15日報導,大陸國務院8月14日公布「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意見」指出,到2015年,大陸的信息消費規模要超過人民幣3.2兆元(約新台幣15.67兆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逾1.2兆元(約新台幣5.8兆元)。

其中,網路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要達到2.4兆元(約新台幣11.7兆元),年均增長30%以上;基於電子商務、雲瑞等信息平台的消費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要超過18兆元(約新台幣88.29兆元),網路零售交易額突破3兆元(約新台幣14.7兆元)。

大陸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希望透過擴大內需來帶動經濟成長,大陸官方認定信息消費有助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打造大陸經濟「升級版」,因此積極推出促進信息消費的政策措施。

今年上半年,大陸信息消費規模達2.07兆元(約新台幣10.1兆元),年增長20.7%,電子交易總額達4.98兆元(約新台幣24.42兆元)。

大陸國務院指出,大陸信息消費面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待提升、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弱、市場准入門檻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業壁壘嚴重、體制機制不適應等問題,將從拓展新興信息服務業態、豐富信息消費內容及拓寬電子商務發展空間3方面著手,來培育信息消費需求。

為促進電子商務,大陸將完善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及網路支付體系,鼓勵引導金融機構為中小網商提供小額貸款服務,推動中小企業普及應用電子商務。同時,將建設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台和外貿交易平台,鼓勵電子商務「走出去」。

另外,將大力發展數位出版、互動新媒體、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促進動漫遊戲、數位音樂、網絡藝術品等數位文化內容的消費。

大陸國務院宣示,將在今年內發放第四代行動通訊(4G)牌照,全面推進三網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路),今年內向全大陸境內推廣。



公布「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

據經濟日報8月12日報導,大陸國務院8月11日公布「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將節能環保產業視為打造大陸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環,目標是到2015年,大陸節能環保產值要達人民幣4.5兆元(約新台幣22兆元)。

報導引述大陸中新網報導,環保問題是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有助拉動投資和消費,創造經濟成長,也能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環保產業能促進節能減排,改善民生,讓經濟永續發展。

報導指出一直以來,大陸以消耗資源、製造業產值掛帥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造成鋼鐵、水泥等製造業產能過剩,更讓大陸環境品質超過負荷;氣候異常、高溫頻創紀錄、霧霾、空氣品質等問題,越來越受重視。

為讓環保產業成為真正的「支柱產業」,大陸官方訂有4項重點任務,分別是提升節能環保產業水準、政府帶動、推廣節能環保商品、加強技術創新。

首先,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產業,提升環保產業水準。第二,要藉政府力量,引導、鼓勵民間資本投入節能環保工程建設。第三、推廣節能環保產品,要發展再製造的「以舊換再」,將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資源回收,重新予以生產,合理利用資源。最後,要加快掌握節能環保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尋求國際合作與引進國際人才。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他表示,要維持年均經濟成長7%不容易,關鍵在於推動經濟轉型,整合改革紅利、內需潛力、創新活力,形成新動力,而且要提升環保與節約資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