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日普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幸誼

專訪日普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幸誼


文/苗君平



廣東省東莞市日普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幸誼,原本從事聖誕飾品製造業,數年前自創「好合苑」文創品牌,幾經波折,不斷嘗試,才在與博物館進行通路合作後,逐漸打開知名度,可說是台商轉型升級的另一典範。


燈具起家 技術本位

52歲的施幸誼是新北市人,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的台北工專化工系,畢業後從事聖誕飾品製造行業,由於當時台灣工資高漲且新台幣不斷升值,傳統產業生存愈發不易,公司便萌生到大陸投資的念頭。

1995年在朋友介紹下,來到廣東省東莞市的寮步鎮設廠。在當時,多數台商選擇落戶於深圳特區,即使到東莞市,也是在長安、厚街等地,但公司卻選擇不是很熱門的寮步鎮落腳,在當時確實令旁人感到有些費解。

施幸誼解釋,寮步鎮是東莞市的地理位置中心,開發時間雖較晚,但城鎮規劃也相對完善,長遠來看,是投資設廠的好地點。事實證明,城際鐵路開通後,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各界矚目且發展良好的松山湖科技園區也緊鄰寮步鎮,顯示公司當初考量是正確的。                                   

日普公司在當時主要的產品是聖誕燈等節慶飾品,以外銷歐美國家為主。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重點便放在培養工廠的技術能力上,不但增資2,000萬元人民幣,整改3,000多平方米的無塵車間,更將原有設備更新升級,用以製造各類電子精密零配件及精細陶瓷飾品,強化自身技術能力。


經濟不景氣 反成轉型契機

但全球金融危機後,歐美經濟不景氣,日普公司也面臨外銷困難的問題,開始深思如何轉型升級。遂思考將中國傳統的陶瓷品轉化成現代燈具、薰爐等,研究如何讓古色古香的藝術品,活化成居家用品,在美化生活環境之餘,又能兼具實用性。                              

隨後,公司高層集思廣益,創立「好合苑」品牌。施幸誼說,「國外有許多知名品牌,只要提到這些品牌,就意味是高品質、高價位,是現代時髦的象徵,消費者趨之若鶩,蔚為風尚。台商企業為什麼就沒有國際知名的品牌,營造好合苑品牌就是目標成為中國傳統文創的名品。」

好合苑的命名有著深厚的東方美學用意,「好」的解釋為美意;「合」為適宜之意;「苑」在漢字意義中,泛指園林或花園,又意指匯萃之處,深蘊優美合宜的含意。


除需注重品質 通路更是重要

好合苑件件都是精品,樣樣都費心打造,舉例來說,一尊仿康熙粉彩香薰爐,雕刻立體精緻,精準到只容許釐米的誤差;又如乾隆百蝶圖噴霧瓷器,與真品幾乎一模一樣,但既可做噴霧器,又能做薰香品,一物多用,既美化家居生活,又能達到實用目的。

施幸誼說,一般工廠的技術和成本,都無法量產這樣的產品,這也是得益於日普母公司,在專業生產各類電子配件的精密技術上奠定的良好基礎。

只是好合苑在2009年創立時,受困市場通路行銷,價位不符市井小民的需求,一直叫好不叫座。施幸誼說,為發展自創品牌,先後投下為數不小的資金,眼見銷路無法打開,心中的煎熬讓他一度想放棄。

直到去年,新加入的行銷團隊與兩岸與近十家博物館洽談合作事宜,包括台北故宮與大陸國家博物院等知名單位,開始嘗試打入博物館通路,設立銷售專櫃,雖然剛起步不久,但每月營銷額卻以等比速度增長,使品牌發展終能撥雲見日,前景看好。


注重研發創新 才能留住產業

好合苑品牌執行長楊琦蘭補充,台灣長久以來,多是以製造業發展與出口擴張,作為發展經濟的策略。製造業營運集中在中段的生產製造,難朝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創新與品牌行銷靠近,造成台商「埋頭苦幹,替人賺錢」的現象。

反觀,如德國或瑞士等先進國家,擁有高研發、高技術、高度品牌行銷能力,這樣才能享有真正的利潤。如果要持續生產製造,要能留得住產業,就必需要有高度研發創新與優異的品牌行銷能力。

她說,唯有生產高毛利的產品,才能讓老闆願意支付較高的薪資,而提供較高的薪資,才能讓真正的人才投入研發創新,而優質的研發創新,更是生產出高附加價值產品的不二法門。

像美國製造業就十分重視研發投入,強勁的創新活力,為美國的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帶來重要的貢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蘋果公司,傾力創新設計,創造出高利潤空間,反觀台灣代工廠,僅能拼博「毛3到4」的微利。現在許多大型代工企業要自創品牌,雖然後知後覺,但仍是值得肯定的開始。

楊琦蘭認為,過去經驗中,傳統產業轉型自創品牌,老闆是最重要的關鍵角色。許多老闆未必真正體認到品牌經營的真諦,還是以傳統代工思維在經營品牌,不夠重視研發及行銷,投入足夠的資源,一旦面臨外界競爭,很容易就被淘汰出局。


關懷台商 共享經驗

施幸誼最後分享道,他在品牌創新與通路的開展上付了很多的學費。創立之初,曲高和寡,空有好產品卻打不開市場,廣告花費雖多,卻好像丟進水中,有去無回,讓他感到相當茫然。所幸,在鍥而不捨的變革創新下,找到行銷定位,品牌發展才逐漸看到曙光。                                         

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大陸投資環境不如前,就如同當年的台灣一般,但許多台商已不再花時間抱怨,而是積極投身產業的轉型升級。曾任東莞台商協會寮步分會副會長的施幸誼,今年7月更進一步接任分會會長,就是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經驗,提供分享給會員參考。                              

他建議,台商轉型升級應以自己熟悉的本業為主。技術是工廠立命的根本,他鼓勵企業學習德國的企業文化,深耕自己的產業,熟悉產業特性,才能擁有差異化的產品市場;而有了差異化的產品,才能產生競爭力,有了競爭力,才能進行品牌推廣行銷。因此,每個步驟都不可偏廢。

未來他將經常舉辦轉型講座,幫助台商企業瞭解最新政策和經濟發展趨勢,使大家少走冤枉路;並舉辦異業交流活動,讓各行各業台商共同討論學習,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經驗,彼此間取長補短,讓台商共創事業的第二個高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