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亞太經貿消息

亞太經貿消息



亞太16國舉行RCEP第一回合談判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5月16日官網資料,亞太16國5月9日於汶萊舉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第一回合談判,16國啟動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談判工作小組會議。第二回合則預計於今年9月23日至27日舉行,並將由澳洲擔任主辦國。預計於2015年年底完成談判。

RCEP涵蓋約34億人口,整體名目GDP預計近20兆美元,約全球GDP之30%,顯示RCEP規模與目前正在談判中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相當。在為期5天的會議中,東協10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及紐西蘭討論談判之範圍與方式,並針對關稅減讓及其他障礙進行討論,以拓展區域內的貿易與投資。

根據RCEP第一次貿易談判委員會會議所提出之共同宣言指出,RCEP將涵蓋促進貿易、投資之條款,以加強參與國之間貿易與投資透明度,並增進各國在全球及區域供應鏈之參與。此外,考量參與國家發展程度不同,RCEP將與既有之「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協定作法一致,給予東協低度開發國家額外彈性,在RCEP中納入適當的彈性條款。

在日本方面,除RCEP外,日本亦將進行TPP談判並繼續與中國大陸、韓國之三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其他資深官員表示,TPP可成為RCEP或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FTAAP)之基礎。日本亦希望在RCEP中消除投資限制及特定工業產品之關稅,例如:汽車業。然而,因RCEP較東協既有的自由貿易協定皆來得深入,在2015年完成RCEP談判並不容易。對此,日本預期,因RCEP容許16國保留部分貨品之關稅,應不會如同TPP一般嚴格。 



OECD發表「對日檢視報告」

根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24日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3日發表對日本經濟預測及經濟政策分析建言之「對日檢視報告」。該報告除支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三支箭」之經濟政策及「質量之金融寬鬆政策」外,並附加要求應確實推動財政重建。

在財政重建方面,該報告認為日本累積債務將於2014年達國內總生產(GDP)之230%,指出「已增加到未知領域之境界」,並警告「拖延實施健全財政之政策決定,可能造成長期利率之驟升」。報告分析稱,為降低累積債務之GDP比,有必要使基礎財政收支(Primary Balance,PB)之盈餘維持為GDP比的正4%,若欲以提高消費稅來降低累積債務,據試算「應將消費稅率提高至歐洲平均水準之22%左右才可」。此外,該報告並建議擬訂中央及地方PB之GDP比在2020年度達正數之政府目標的詳細規劃,以及確實實施消費稅率於2014年達8%、2015年10月達10%之方針。

該報告對「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給予評價稱,「最重要乃在擺脫通貨緊縮,實施以重建日本經濟之『三支箭』」。並對日本央行推出之2%通膨目標及推行「質量之金融寬鬆政策」表示「歡迎」,認為「積極的金融寬鬆政策非以調降匯率為目的,而為解決連續15年之通貨緊縮」,表示理解日本採行非誘導貨幣貶值之主張。

OECD秘書長Angel Gurria在23日記者會上表示,「安倍經濟學」將改變日本之經濟狀況。為反映此提升景氣之效應,2013、2014年度日本GDP成長率預估值均向上修正至1.4%,此在去年11月時預測值為13年度0.7%、14年度0.8%。



韓國政府積極支援營建產業復甦

據《首爾經濟新聞》4月25日報導,韓國政府將採取「防止過度競爭」與「擴大支援政策金融」之雙軌道策略,拯救目前陷入困境之營建產業復甦。

韓國營建產業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後,陷入低成長局面,使營建業景氣逐年結凍,公共工程發包量減少,空屋率則增加。加上近年來海外營建工程專案之收益性也惡化,導致許多韓國營建企業陷入虧損窘境。韓國營建業者雖然藉調整公司組織結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等方式,克服危機,但如今韓國房屋市場及公共工程市場仍未脫離低迷不振之谷底,使營建業者之自救努力已達界限。

韓國首都圈公寓買賣價格已連續25個月下跌,公共工程發包量也逐月下跌20~40%,且已連續7個月呈現下跌之情況下,韓國營建業者之營業利益率僅為0.2%,未達製造業(5.6%)營業利益率之20分之1水準,且營建業者之利息負擔日益加重。加上,歐洲及中國大陸、土耳其等新興國家營建業者紛紛進入中東等韓國營建業者之海外主力市場,使海外營建市場競爭加劇,導致韓國營建業者之海外利益減少。

韓國政府為拯救陷入困境中的韓國營建業者,將採取「防止過度競爭」與「擴大支援政策金融」之雙軌道策略,提高營建業者之收益性,也向營建業者提供資金。韓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韓國營建業者在海外工程市場上,呈現過度競爭,皆採取自減利潤方式爭搶海外工程案,才使韓國營建業者收益率惡化。於是,韓國輸出入銀行為防止過度競爭,使申請海外工程貸款之營建企業提交不做低價承包之約定書,將其承包結果反映於貸款審核,針對低價競爭者將給予縮小貸款規模等不利處分。另外,韓國政策金融公社為支援營建業者之海外工程專案,推出新的長期、低利(固定利息)外匯資金貸款商品。



馬來西亞第13屆全國選舉 執政黨獲得勝選

馬來西亞第13屆全國選舉於5月5日在海內外高度關注聲中落幕,執政黨「國民陣線」以133席國會議席(總議席為222席)繼續執政,馬國首相兼國民陣線主席納吉5月6日在馬國最高元首見證下,宣誓就任其第二個首相任期。

本次馬國選舉,華裔選民選擇告別主流政治,換下國民陣線改由民聯上台執政,然而馬來西亞社會,特別是東馬的土著仍續支持國民陣線,以致功敗垂成。

綜觀馬國選舉結果,城市地區的選民幾乎一面倒投選在野黨,執政黨的傳統選戰策略已難以討好都市化社會之需求,加上經濟、民生、治安、物價高漲、貪污濫權等課題,均為執政黨鐵票區淪陷之主因。

馬國首相兼國民陣線主席納吉指出,華裔雖然沒有在本屆選舉給予執政黨支持,並形成一股「華裔海嘯」,導致執政黨裡的驊政黨慘敗,但馬國將採取中庸政策,妥善解決種族兩極化趨勢,關注國家和平及種族和諧進展。

納吉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也指出,馬國將加速落實4,440億美元(約合1.32兆馬幣)之公共及私人企業界經濟轉型計畫,促進國內消費,並提升競爭力,以期超越新加坡及韓國,將馬來西亞打造為現代化及高收入先進國。



越南鼓勵外商投資發展電子商務

據越南《經濟時報》5月21日報導,外商日益關注越南電子商務產業。2011年以前,外商對電子商務的投資以間接投資為主,2012年以來直接投資不斷增加,投資額已近1億美元。

報導稱,越南是東南亞網路較普及的國家之一,全國有3100萬用戶,通過手機、網路購物和結算的潛力較大。外資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將對越南國內企業產生一定衝擊,但有利於整個產業形成規模,為越南企業提供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逐步使民眾養成網購和網上結算習慣,從而為越南國內企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



香港推離岸人民幣利率定價機制

據香港《文匯報》4月26日報導,隨著台灣、新加坡、澳洲、英國倫敦紛紛加快拓展人民幣業務,不少分析人士擔憂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將受到威脅,紛紛呼籲香港政府推出更多措施增強香港競爭力。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4月25日宣布,推出全球首個離岸人民幣利率定價機制,以提升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同時在兩方面放寬此前針對人民幣的特別監管措施,分別是取消人民幣未平倉淨額的監管要求,及取消人民幣25%流動資金比率的要求。

陳德霖4月25日出席「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期間,與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李述德多次暢談人民幣業務話題,兩人均表示在該領域應加強合作。

論壇結束後,陳德霖隨即第一時間宣布推出「三大措施」提升香港競爭力,引發各界廣泛議論。陳德霖表示:人民幣國際化處於初級階段,需要許多年才能成熟,在此階段香港與其他金融中心的關係是「合作多於競爭」。他稱,所有離岸人民幣中心都會「用盡方法提供服務」,香港作為最早發展人民幣業務的地區,可為其他中心提供平台,促進離岸市場之間的合作推廣,達到互利雙贏的結果。

陳德霖分別對「三大措施」作出解釋,稱離岸人民幣利率定價機制有助深化及優化香港的清算平台,推動貸款市場和相關金融產品的發展,並可幫助市場參與者管理風險。至於取消人民幣未平倉淨額及25%流動資金比率的要求,他稱是由於此前人民幣產品剛剛起步,與其他外幣的市場深度有距離,因此需審慎監管,對其匯率風險和流動風險都有嚴格規定,但隨著深度持續加大,最新措施可令人民幣風險管理與其他外幣看齊,並非不再進行監管。

據陳德霖披露,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及存款證增加300餘億元(人民幣,下同),至逾8,100億元;首季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為8,300億元,同比上升45%,創歷史新高。人民幣拆借活動也日趨活躍,一年前的規模僅為港元拆借的5%,但目前已升至40%至45%水準。



香港與東協磋商自貿協定

根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宣佈,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同意尋求締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表示,東南亞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東協十國整體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及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與東協締結自貿協定,符合香港與東協10個成員國加強經濟夥伴關係的策略性目標,為香港商界創造新機遇,並推動長遠經濟增長。

目前香港政府正與東協商討籌備工作以開展正式談判,預計有關自貿協定包括:撤銷和減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優惠產地來源規則;開放服務貿易;開放、促進和保護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