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山西太原台商協會會長曾新慧

專訪山西太原台商協會會長曾新慧


文/林安妮


「山西是個很富有的省分,從前誕生過不少知名票號,近年還有不少生活闊綽到讓外人嘖嘖稱奇的煤老闆」,新任山西太原台商協會會長曾新慧表示,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一個不假外求的省份,也許就是因為這樣,過去外商、台商去得並不多,也讓山西和台灣之間的經貿、文化往來,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目前大陸共有133個台商協會,太原台商協會是第129個,也是山西第一個、唯一一個台商協會。去年底,曾新慧成為太原台協創會會長,他說,早在10年前,太原就想成立一個台商協會,只可惜因緣未能俱足,一直到去年底,10年成立一會的夢想,才得以實現。

曾新慧投資大陸超過20年,他最早北京立足,長期擔任北京台商協會副會長,7、8年前前進山西太原。為了凝聚當地台商的共識與支持,他在台協成立前,還一一走訪當地台商,盼能及早催生出台商在山西溫暖的家。

「和諧、包容、創新、發展」,這是曾新慧與當地台商一同想出,今後太原台協要努力的目標。他表示,過去有千千萬萬個理由,讓當地台商想成立台商協會,但卻沒有成立台商協會;如今台協成立了,他盼當地台商能把台協當成是解決生活、投資各種疑難雜症的最佳去處;也盼台協作為兩岸經貿交流的平台,讓更多人認識山西,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四個娃兒的爸 白手打天下

曾新慧出身勞工家庭,他形容自己書唸得不多、成家得早,當年30出頭歲要到大陸打拚時,已經是4個娃兒的爸,「我差不多是在當年台股上萬點崩盤後,決意到大陸工作,當時也沒想太多,家裡有這麼多張嘴要養,也沒辦法多抱怨,就是這麼一股腦、悶著頭往前衝」。

他笑稱,自己娶了一個相當能幹的太太,在去大陸投資前,太太開服飾店,他常常幫忙擺攤,偶爾也做做股票,「老實說,我在台灣沒有太正式的上班族經驗」,不過,當台股自萬點崩盤後,有朋友邀他到大陸開量販店、找新的投資機會,曾新慧就被推出來當先鋒隊,先到大陸考察。

台股首度突破萬點是在1989年,那幾年也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全民炒股情緒相當亢奮,士農工商乃至菜籃族,雖然不一定人人都能說得上一口股經,不過,炒股就像是一場全民運動,不少人隨便買、隨便賺,還有小學老師,一面上課,下完課就趕緊戴起耳機,聽行情。

只可惜,這段「黃金歲月」隨著政府出手整頓市場秩序,加上1990年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全球經濟動盪,台股因此進入冷靜期,但也間接將曾新慧推入台商之列。他笑說,當時不少「小台商」西進,都是在親戚、朋友間標會,「錢沒幾個,膽子大一點就去了」。


初進大陸 從房地產代銷公司開始

曾新慧在大陸考察的頭幾年,深入不少窮鄉僻壤,雖然最後未如預期做起量販店生意來,不過,他稍後在1991年前進北京,與朋友合組房地產代銷公司。他回憶,「最早大陸多是單位用房,意思是房子多是單位配給員工;商品房的概念要到後來才發展起來,起初在北京的幾年間,生意還算好做,之後也就一路做下來了」。

曾新慧從房地產代銷公司做起,一直到2001年之後,開始投入開發建設行列。他表示,比起大陸房地產公司動輒人民幣數十億元的開發資金,再大的台商來到大陸,也猶如小巫見大巫,「比資金,台灣人略顯阮囊羞澀,不過,比創意、比行銷,台灣人還是有一套」,這也是他當年介入大陸開發建設市場的關鍵之處。


從房地產到農業科技 夢想靠實踐

曾新慧謙稱自己是個打工仔,沒有龐大的資金,但卻是大陸建設公司最好的合作「乙方」,「我們從土地取得、規劃、建設開發到最後的銷售,可以做到一條龍」,「大陸建設公司不乏資金與蓋房的實力,但是透過合作,我的團隊可讓房地產的市場定位更清晰,更面向消費者,房子自然賣得也比別人快」。

最早跟著曾新慧在大陸打拼的台籍幹部約有20多人,現在剩下約9位台籍主管一同打拚,「跟著我最久的台幹,一跟也17年了,算一算我到大陸打拚20年,就這麼過去了」。曾新慧感嘆,這些年大陸人才輩出,過去台灣人擅長的文案、創意,現在已不時被大陸青年才俊超越,能真正留到最後的台灣人,都得有過人的專業、本事與耐力才行。

他提及,他很早就從台灣延攬設計師進入團隊,「我的設計師跟著我南征北討,有時畫辦公樓,有時也畫商場、設計住宅等,如果換成只在台灣發展,他也許不會被逼出來得這麼多才多藝」,「我在山西的開發案,多達70萬米,換算台坪也有20萬坪,每完成一個任務,對設計師來說,也非常有成就感」。

話鋒一轉,他指出,他觀察到時下台灣年輕人已多不像父執輩勇於冒險、夢想,也害怕單打獨鬥,「台灣的年輕人太容易自我滿足,目標設定得不夠廣、不夠大,真的很可惜,」「我非常佩服一些勇敢到非洲去當志工的年輕人,這些人在生命還很年輕時,就勇敢為了自己奮鬥,走出了一條與同儕不同的路。」

曾新慧說,現在的他,就像是團隊裡的「共主」,旗下各公司各有專業經理人領軍,「他們除了負責自家公司的建案,還得接外頭的案子,想辦法創造最大利潤」。儘管這幾年,大陸政府動輒推出房市調控措施,不過,他仍認為,三、四級城市,仍有不錯的發展空間。除了房地產,曾新慧也將投資觸角伸往了農業科技與安養事業。

他表示,過去他長年在北京,最近這7、8年因因緣際會下來到山西,「山西自古富庶,雖然不排外,但也因為不假外求,使得外商來得不如沿海省份多」,「外商代表的是一股創新的力量,這些年我仔細看了山西,真的是少了台灣的精緻農業,若山西與台灣能夠多合作,台灣人可因此創造商機,山西也可因此讓農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曾新慧雖是個夢想家,但也是個實踐者,他的夢想在想清楚後,就開始行動。最近他才廣邀來自台灣的農業專家,協助考察山西農業發展概況。此外,他也說,兩岸同樣面臨高齡化社會挑戰,如何從中年人的養生做起,一路做到老年人的樂活、安養,都是可以深思,進而從中發現新商機的一條路。


十年成一會 太原台協作平台

曾新慧最早在北京發跡,一直以來也以北京作為立足地,近年則因房地產事業延伸到太原,他對現代城市的建設規劃理念深獲當地認同,彼此在一拍即合下,讓他將投資事業延伸到山西。

他表示,山西大小台商錯落,有大型如鴻海富士康、旺旺等大企業,但也有更多規模屬中小企業的台商,目前向台協登記的企業會員有43家,個人會員約200多人,「當地台商在10年前,就有籌組台商協會的構想,但是一直等到去年底因緣總算俱足,山西終於誕生了第一家台商協會」。

太原台協成軍後,曾新慧就開始做起實事來,據說,因當地簽證系統,對於台商不夠了解,很難申請較長的台胞證簽注,不少人都得跑到北京、上海申辦,不過,曾新慧以台協作平台,極力與當地政府交涉,終於促成山西台商可以就地換證。

他苦笑,過去山西少了一個台協,很難形成一股力量對外交涉、交流,「很多官方看你是個別台商,也很難核實個別需求到底是怎樣,現在有了台協作平台,對外往來也可集體行動,也讓當地台商可以更安心經商」。有趣的是,好人緣的曾新慧也獲得昔日在北京台協的不少好友在北京成立「山西台協後援會」,他笑說,「後援會常常能發揮智囊團功用,不少經驗傳承都是從這裡來的。」

他也說,山西是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省分,外界常常以5千年歷史看山西來形容,幾年前相當流行的大陸劇喬家大院,講的就是咸豐至光緒年間,山西祁縣的晉商家族喬家的故事。另外,山西還有讓人相當耳熟能詳的佛教聖地五台山,常有不少台灣觀光客搭乘直航班機前來攬勝。

在成軍了台協,建制化了交流平台後,曾新慧也盼有朝一日,他能在當地蓋起一個台商商業交流中心,盼能吸引各式各樣的優質台商進駐,展現台商長年的研發、管理實力與產品。經商大陸超過20年,曾新慧已可歸入「資深台商」之林,不過,每每提到他的新構想、新夢想,他的眼神總像是會發光一樣,胸中似乎已有對策、實踐計畫,形同他是台商中的夢想家、實踐者,一點都不為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