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辜汪會談」20週年與兩岸經貿發展

「辜汪會談」20週年與兩岸經貿發展


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高孔廉


1993年4月29日,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與海協會汪道涵會長兩位德高望重的兩會領導人,秉持「對等協商、互惠雙贏」的精神,為兩岸簽署了開創新局的4項協議,包括:「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以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這4項協議不僅為兩岸人民權益提供進一步的保障,建立了兩會制度化聯繫管道,更對增進兩岸間的了解、促進制度化的交流,以及解決因交流所衍生的問題、處理突發緊急事件等等,具有積極性的助益。這些協議經過20年來的執行與落實,可說是成果豐碩。

以兩岸公證書查驗證為例,從1993年4月簽署協議,6月建立兩岸查驗證機制之後,隨著兩岸人員往來日益密切,相關案件數量呈現逐年成長趨勢;截至2012年12月底,海基會已處理各項文書查驗證達225萬5,281件。至於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兩岸也在此一基礎上,於2008年11月在台北簽署「兩岸郵政協議」,為兩岸郵政建立可長可久的交流機制,進一步提升兩岸人民郵件往來的時效性與可信度。

至於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雖然在執行過程中,受兩岸關係起伏的影響,自1995年至2008年中斷了13年,但這項協議卻是2008年5月馬總統上任後,兩岸兩會得以立即恢復制度化協商的重要基礎。兩岸兩會在這個基礎上,從2008年至今已簽署了18項協議,為兩岸觀光、直航、食品安全、打擊犯罪、金融合作、智財權保障、經貿往來、投資保障等多項領域,建立政府部門的聯繫合作機制,直接而有效地維護兩岸人民權益,促進兩岸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辜汪會談共同協議」則為啟動兩岸文教、科技、新聞、經貿等領域的專業交流,扮演重要的推手。包括籌組兩岸媒體負責人互訪、邀請大陸博物館館長來台參訪、籌組大專青年訪問團赴陸參訪等等,都是海基會依據這項協議所開展的專業交流活動。兩岸交流從早期少數而陌生的狀態,發展到現在,每年都有超過20萬人次的大陸人士來台從事專業交流活動;兩岸兩會從2008年以後彼此互訪的團組也多達67團。兩岸往來密切與頻繁,對於促進雙方了解發揮積極功能。


辜汪會談四項重要意義

「辜汪會談」迄今已經20週年,海基會特別在今年4月29日舉行紀念活動,緬懷當年兩位先哲為兩岸關係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當年本人擔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有幸親身見證此段歷史,倍感榮幸。本人認為,「辜汪會談」具有四項重大意義:

第一,兩岸關係破冰:兩岸自1949年隔海分治數十年,長期隔閡造成的猜疑與生活差距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化解的,「辜汪會談」是兩岸官方授權下的首次正式接觸,是雙方關係的破冰與嶄新的起點,也是邁向和平穩定的重要里程碑。

第二,奠定協商基礎:自1987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日趨頻繁,雙方若能開誠務實,加強溝通,對兩岸關係之穩定增進有所俾益。然而雙方協商總是卡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直至1992年11月,雙方同意「一個中國原則」由兩會各自採用口頭方式表述後,總算解決,可以說,這個共識(後來被各界以「九二共識」稱之)是「辜汪會談」的基礎,也是2008年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的根基。

第三、擱置政治爭議:「辜汪會談」是因為有了「九二共識」擱置政治爭議,所以各項議程細節之安排、實質協議內容之討論,充分顯現出雙方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精神,務實解決雙方交流所產生的實質問題,讓雙方交流更加順暢。

第四,開啟制度化協商:「辜汪會談」建立兩會制度化聯繫管道,對增進雙方相互了解、促進制度化交流,以及解決因交流所衍生的問題、處理突發緊急事件等等,具有積極性的助益。


兩岸經貿快速成長

在雙方人民交流日益密切的情況下,同時也促進兩岸經貿往來的蓬勃發展。1992年7月我政府公佈「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與實施細則,並依據此母法,訂定了相關的貿易及投資許可辦法,使20多年來兩岸經貿往來成長快速。


貿易總額成長61.13倍

在兩岸貿易方面,依據我方統計,1994年兩岸貿易總額19.90億美元,2012年兩岸貿易(不含香港)總額1,216.39億美元,成長61.13倍;依大陸統計,1994年兩岸貿易總額163.27億美元,2012年兩岸貿易總額1,689.63億美元,成長10.35倍。由雙方的統計數字顯示,兩岸貿易總額大幅增加。


貿易順差成長23.06倍

兩岸貿易為台灣帶來巨額的貿易順差,依我方統計,1994年貿易順差為17.27億美元,2012年為398.19億美元,成長23.06倍;依大陸統計,1994年貿易順差為118.43億美元,2012年為954.05億美元,成長8.06倍。自1990年兩岸開始有貿易統計數字以來,依我方統計,累計貿易順差達2,853.41億美元;依大陸統計,累計貿易順差達8,667.10億美元,為台灣經濟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投資成長13.32倍

在台商赴大陸投資方面,依據我方統計,1994年我方核准對大陸的統計金額為9.6億美元,然2012年我方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為127.9億美元,成長13.32倍。累計至2013年2月底,我方核准赴大陸投資案件40,317個,金額1,259.60億美元,占我對外投資總額的61.64%。

在陸資來台方面,自2009年6月30日開始我方正式開放大陸企業來台投資,截至2013年2月大陸企業來台投資362件,金額5.13億美元,僱用我員工超過5,000人。近年來大陸對外投資每年均超過500億美元,其中來台部份所占比例甚為微小,未來大陸企業來台投資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在兩岸資金往來方面,依我方統計,2012年,我方全體銀行對大陸匯出3,290.7億美元;匯入1,943.0億美元,兩岸資金往來密切也代表兩岸貿易、投資往來更加便捷、順暢。

除貿易、投資與資金往來密切之外,2010年兩岸簽署ECFA後,降低關稅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使兩岸經貿往來更有效益;雙方舉行過兩次產業合作論壇,對於正要發展的新興產業,建立兩岸分工合作機制;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減少匯兌手續費及匯差損失。凡此種種措施,都為兩岸經貿往來打造更好發展的大環境。


兩岸經貿往來互惠雙贏

回顧過去20多年的兩岸經貿往來,是展現互惠雙贏的結果。對台灣而言,台商到大陸投資促進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而兩岸貿易為台灣帶來大量外匯順差,促進經濟成長;對大陸而言,兩岸貿易、投資為大陸帶來資金、技術、管理精神,並為大陸創造稅收、外匯、工作機會,對於大陸發展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有極大的幫助。

在兩岸簽署18項協議,尤其兩岸完成ECFA後續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協議之後,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往來將朝開放、雙向、多元方向發展。將來兩岸經貿勢必會展現既競爭又合作的態勢,台商本來就在創新研發、國際物流、經營管理、資金運用上佔有優勢,應該好好利用當前兩岸建立起來的良好經營環境,善用兩岸各自優勢,產生加乘作用,共創雙贏。


未來展望

自2008年以來,兩岸簽署18項協議,已經為雙方經貿發展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礎,但隨著兩岸經貿往來愈來愈密切,未來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第一,落實18項協議:兩岸過去簽署的18項協議要積極落實,提供兩岸經貿合作優良的大環境。但在執行方面,亟需雙方進一步落實,例如,陸客來台中轉第三地問題,希望大陸比照航空業運輸慣例辦理旅客證照查驗,來台轉機旅客免辦「大通證」及「入境證」,開放陸客來台轉赴第三地。

第二,儘速完成ECFA後續協商:在ECFA後續協議方面,現在「服務貿易」協議已近完成,而貨品貿易與爭端解決等協議正在積極進行,大陸經濟體大,有條件、有本錢率先有所作為,希望雙方儘速完成ECFA後續「服務貿易」、「貨品貿易」、「爭端解決」等協議,建立兩岸開放、自由、有效的經貿合作大環境。

第三,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現在兩岸互設辦事處,在旅遊方面已經有「台旅會」與「海旅會」;在經貿團體方面,已經有「外貿協會」與「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將來若再加上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必定可以提供兩岸人民與企業更完善的服務。目前兩岸相關主管機關正積極籌劃,就法規、人事、組織、功能等方面進行研究與調整,兩會也將儘速進行溝通。

第四,建立兩岸產業分工合作機制:過去兩岸已有「搭橋專案」與「兩岸產業合作論壇」等平台來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希望在過去的基礎上,兩岸要儘速建立產業分工合作機制,避免重複投資、產能過剩、惡性競爭,提出具體建議並予以落實。

第五,觀念的改變:兩岸經貿往來是互利雙贏,不是誰讓利、誰得利的問題,兩岸一定要改變思維,持續推動兩岸互利雙贏的政策。尤其是大陸經濟體大、市場大,更應有開闊的心胸來面對未來的兩岸經貿發展。事實上經貿項目繁多,不能按照個別項目計算利損,若從總體角度來看,其實兩岸經貿往來是相當平衡的。

第六,互信的建立:兩岸經貿要持續繁榮發展,雙方產業合作必須建立互信基礎,然而,過去大陸方面憂慮投資台灣的政治風險;而台灣則一直擔心大陸規模大、台灣規模小,有可能大吃小,形成彼此防範心態。另外,過去海基會接受大陸台商陳情案件,合資糾紛佔了一定的比例,顯見兩岸企業因為觀念、法制、作法的差異,也使得雙方互信基礎不足,造成兩岸企業合作有一定的困難度。所幸,兩岸簽署智慧財產權保障、投資保障和促進等協議後,透過制度化的保障,逐漸拉近兩岸觀念與法制的差異,未來希望透過交流合作的深化,建立更加穩固的互信根基。


結語

自海基、海協兩會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之後,雙方曾舉行多次事務性協商,積極為推動第二次「辜汪會談」做準備,但由於兩岸互信不足,第二次「辜汪會談」始終無法順利舉行,直到1998年10月在雙方努力下,才促成了「辜汪會晤」,這是他們兩人在時隔5年半之後的第二次相見,也是最後一次的會面。2005年,辜、汪兩位先後仙逝,令各界哀痛不已。無論是公或私,我們現在追憶他們的行誼,依舊讓人有無限的景仰與緬懷。

於兩岸關係的公務方面,辜、汪兩位老人家在會談或會晤的過程中,都能相互體諒、彼此尊重,以對等、互惠為前提,為兩岸人民謀取最大的權益。在辜、汪私人行誼方面,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讓他們成了莫逆之交,也各自展現出傳統士大夫為民為國的使命感,所謂「一肩擔盡古今愁」,辜、汪兩人有為有守的風骨和風範,早已永植世人心中。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辜汪會談」是20年前突破兩岸關係的重大關鍵,兩岸關係能有今天蓬勃發展的局面,絕對與「辜汪會談」奠立的穩固基石密不可分,未來兩岸關係也將在這個基礎上持續向前邁進。

20年來,本人作為兩岸政策的參與者與兩岸關係發展的見證者,深深感念辜汪兩位先哲為兩岸關係20年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以及奠定的堅實基礎,希望全體國人要珍惜好不容易得到的兩岸和平,讓台灣這一代與後代子孫免於戰火的威脅,永享和平繁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