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上海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

專訪上海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


文/林安妮


「回鍋接掌上海台商協會,從來不是我的人生規劃」,龍鳳食品創辦人、新任上海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如是說。在二度接掌上海台協會長前的1年多時間,葉惠德基本實現了自己的「半退休夢」。那時的他,把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打理,不用天天綁在公司上班,也不須煩惱台協會務,他多了更多時間陪伴太太,也多了更多機會能回台灣走走看看。


只可惜,事出突然,原本規劃將接班出任上海台協會長的元祖食品董事長張秀琬,因公司忙於籌備股票上市,只好找來葉惠德當「救火隊」;當年葉惠德把上海台協會長印信交給了有「手套大王」之稱的現任上海台協榮譽會長李茂盛,李茂盛最近則又將印信交給了葉惠德。


面對命運之神突然來的安排,葉惠德只好自我解嘲,「這感覺很像是在海軍陸戰隊當完兵,先被留營,然後再參加點召」。葉惠德的朋友還有一個更傳神的描述,「葉惠德就像電視廣告行氣散的『阿榮』,永遠都在當兵,沒有退伍的一天」。不過,雖是人生無奈的安排,葉惠德倒也抱持既來之、則安之心情,端出了他的六大規劃,誓言要讓上海台協成為令人敬重的台商團體,同時許上海台商及其家眷,一個幸福的未來。


這六大規劃,包括了,一、加強推動兩岸經貿文教交流;二、讓會員人數倍增;三、加強服務,就連台眷的教育、醫療、娛樂問題也要照顧到;四、指定4位副會長各自分管4個分區,同時找到固定聚會場所;五、提升台商形象;六、協助台商升級轉型。



窮人家出身 誓言當人生建築師

「人生路上有太多的選擇,並非走在每一條路上都會到達預期的終點。不管生活如何變化,道路如何曲折,要有所堅持及信念,因為希望和夢想都是留給堅持到最後的人。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幸運的建築師,願各位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建造幸福的田園」。這段話是葉惠德以傑出校友身分,寫給今年逢甲大學畢業生的賀詞,這段話也是他工作近36年的人生寫照。


葉惠德1951年出生於高雄,家境貧苦。父親在高雄港當碼頭裝卸工人,只要父親一天不幹活,全家一天沒有錢,就得挨餓。因此,葉惠德自小就有一個信念,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讓全家過上好日子。自幼勤學、聰明的葉惠德,果然也不負父母期望,考上了逢甲大學電腦系。


為了減輕父母壓力,葉惠德每逢寒暑假就到台南姊姊、姊夫家打工,幫忙包水餃、做麵條,練就了一身好功夫。一直到大學畢業後,原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機會擺在眼前,但是葉惠德腦袋裡的生意細胞,卻讓他勇於揮別過去,帶著6萬元到高雄創業。一開始他先從家庭手作坊做起,1984年,他蓋起了冷凍食品工廠,開始發達了。


90年代初期,葉惠德正如同他那一輩不少台商朋友一般,看見了大陸商機,勇敢前進上海奮鬥。前進大陸20多年,葉惠德自認發展過程都相當順利,除了1996年碰上另一台資企業海霸王的崛起,稍後也受到「思念」、「三全」等陸資企業的削價競爭。但他維持一貫主張,市場有多一點的競爭對手,市況才會旺,只要做好區隔,歡迎大家一起來賺錢。



皮薄餡大 龍鳳水餃征服上海灘

1993年9月,龍鳳水餃與湯圓在上海開賣,當時葉惠德評估在5年內要達到人民幣4,000萬元的營業額,沒想到第一年就賺到了4,000萬元。據說,當時每逢過年,總有大批的上海民眾在寒風中等著買龍鳳湯圓,有時還必須攀關係才可以「插隊」。


龍鳳水餃最膾炙人口的一件事,還包括了,龍鳳食品以是最早登上大陸中央電視台春節黃金時段廣告的台商之一。葉惠德指出,央視廣告對於快速提升二、三級城市的知名度,相當有幫助,不過,在一級城市,則是影響不大。


他解釋,上海民眾的收視習慣比較「在地化」,看央視的人少;二、三級城市的民眾,幾乎都是央視粉絲,因此銷售業績一下子就衝高了。當年龍鳳水餃主打「皮薄、餡大、湯汁多」,廣告代言人在吃水餃時,除了一雙筷子,還得拿副湯匙接著,以免濃郁的湯汁流下來,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入行36年,葉惠德擁有自己獨到的領兵哲學。他說,老闆、員工之間,除了身分不一樣,人格都是一樣的。他經常要求旗下主管必須尊重下屬,同時還得學會「輕聲說重話」,屬下犯錯時,要先稱讚員工的其他優點,最後才補上「如果...能作得更好,那又更完美了。」如此才能把話講得中聽。


他也常說,該是部下的工作,就應該由部屬自己完成;但是他也絕對歡迎,下屬挑戰卓越,歡迎「下面搶上面的事情來作」。



摳自己富別人 回鍋服務最感謝太太的支持

2002年,葉惠德為了專注大陸市場,將台灣龍鳳食品出售給外資麥肯食品。不過,千萬別以為,葉惠德自此切斷與台灣的聯繫,這些年來,只要台灣出了大事,需要慈善的援手,就會看見他帶著支票回台慷慨解囊。而他在出任上海台協會長期間,也極力協助當地台商、台眷與台生解決困難。在葉惠德眼中,服務不分藍綠,也不分大陸、台灣,只要他能力所及,他永遠都是跑第一提供協助的那一個人。


葉惠德在商場得意,也是個大方的慈善家。不過,他卻是典型的「摳」自己,搭飛機常選坐經濟艙,手上的錶,也常是人民幣幾百塊買來的地攤貨。他笑說,小時候家境清苦,因此他一直深信「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公司若是賺了錢,就應該拿來改善機器設備,這樣才有好的獲利,其餘的能省就省,能簡單就不要鋪張浪費。」


葉惠德摳自己、富別人的案例還有一個,那就是當年他是「自費」當會長。不論是參加大陸其他台商協會活動、贊助摸彩或是興辦獎學金,他都是自掏腰包。而他最近重新接任上海台協會長,他還索性將會長年費,從人民幣5萬元調高到人民幣30萬元,以便協會能有更多經費運用。也難怪葉惠德的朋友總笑他,「打壞行情,以後沒人敢當會長了。」


葉惠重返上海台協,他笑說,自己下了很大的勇氣與決心,也萬分謝謝太太的支持。他說,年輕時候,太太李清燕一路陪他打拚,兩個女兒也早早送到加拿大當留學生,他本想著在公司有專業經理人打理後,他可以從容陪伴太太到處走走看看,不料,最後還是回鍋上海台協,「我太太是典型的台灣婦女,總是默默付出、默默支持先生的任何一個決定,我很感恩她。」



六大規劃 做大上海台協

重返上海台協,雖是葉惠德人生中的意外,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他已經做好準備,要靠著六大規劃,帶領上海台協邁入新境界。


未來3年,他將持續加強台商服務與兩岸交流,實踐台商轉型升級,力拚上海台協會員數量翻倍至2,000名會員等。


他表示,上海台商雖有4、5千家,但實際加入台協的只有1,000個會員。他上任後,訂出了增加會員規模目標,初步要翻倍至2,000名會員,之後再逐年達到3,000個、4,000個會員目標。


葉惠德指出,上海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很多台商是攜家帶眷的「移民式」落戶,因此不只是服務企業,還要照顧台商、台幹的家庭與生活,要讓會員覺得服務物超所值,才能匯聚人流,「不只是要幫企業解決他們碰到的經商困難,就連台商眷屬碰到的就醫、就學、娛樂等問題,都是上海台協的服務範圍」。


此外,葉惠德認為,台商在上海生根,就應該與當地社會產生關係。他盼能在任內大力提升台商在地形象,包括參與弱勢團體活動,與當地民營企業、官方交流,讓上海的社會對台商有正面印象。


在台商經營部分,葉惠德希望能將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從「研討階段」過渡到「實踐階段」。他認為,國際經濟情勢不斷惡化,加上大陸工資上漲、環保成本增加,台商經營面臨空前的困難,儘管有「轉型升級」的策略,但多年來似乎一直停留在「開會」階段。

他表示,上任後將積極爭取兩岸政府支持,結合民間技術、資金等資源,並先找到一、兩個指標企業做出一個轉型升級的典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