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大陸最大台資醫藥集團

專訪大陸最大台資醫藥集團


文/林安妮


「當年我從高雄搭『華澳輪』,先輾轉一夜到澳門,然後再進到廈門去,」李時珍醫藥集團總經理林朝輝回憶,當年他前進大陸投資,為了省錢,坐當時為促銷澳門博彩業而開航的低價遊輪。他一面回想,一面忍俊不住為當年輾轉到廈門的歷程,下了一個註腳,「創業維艱,能省則省」。


提到李時珍,一般人多半不陌生,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藥聖」,與扁鵲、華佗等人齊名,他最為膾炙人口的一本著作就是本草綱目了。當年,林朝輝在廈門靠著一支高單價的「痠痛寧」一炮而紅,1998年,他再度與出生醫藥世家的老搭檔,也就是後來的李時珍醫藥集團董事長郭文和,一同來到湖北李時珍的故鄉,自此開啟了兩人的「醫藥王國」。


他們先後收購了李時珍保健藥品廠、李時珍製藥廠、湖北七葉花製藥廠等,目前集團旗下一共擁有9家全資子公司,在大陸6,000多家藥業中,李時珍醫藥集團去年排名第63名。問起林朝輝成功祕訣為何?他笑說,「靠著文化包裝,品牌的生命力自然綻放」。當然,他個人向來信奉論語所說的「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業務員起家 擅長找發達空間

李時珍醫藥集團目前是大陸最大台資醫藥集團,它的創立者之一,就是1953年出生的林朝輝。「1988年,那時候的台灣也挺好的」,林朝輝最早在台灣是專門鋪售快速流通品的經銷商,他賣藥品也賣飲料,直到後來國內大賣場興起,經銷商的利潤很快受到擠壓,「那時待在台灣也還能生存,但是空間有限,只能小小地做」。林朝輝左思右想下,決定把眼光望向大陸,他認為,大陸擁有更寬闊的市場,更適合骨子裡有冒險犯難精神的他。


相較當年,不少台商是坐飛機到大陸找機會,身上盤纏不多的林朝輝決定能省則省,改從高雄搭船到澳門,再轉入廈門。這段歷程,也好似當年有不少華人搭船勇闖舊金山淘金,大膽開啟一段不可知的未來。


林朝輝說,當年的大陸市場,兩極化現象很明顯,要嘛是巨無霸般的國營企業,要嘛就是剛興起的個體戶、小公司,「一般台商剛好介於中間,自然形成一個生存空間」。林朝輝剛到大陸時,那時大陸還不准外資企業開設藥廠,於是他轉向當地的一家國營企業叫做東風製藥廠,專做利潤承包,也就是承租一條生產線自行生產,製造出的產品再賣給國營企業,不過,這當中的盈虧,得要自己承擔。


承租國營企業的生產線、也沿用該國營企業的招牌名號,林朝輝說,這種商業模式除了叫利潤承包,也叫「戴紅帽子」。有別於當時市面上大多數的快速流通藥品,一支只要人民幣5元,林朝輝打出的「痠痛寧」,用了上等的天然麝香、血竭等珍貴藥材,一支硬是要價人民幣100元,但市場反應卻是出奇的好,一熱銷就是賣了4年,成為大陸痠痛藥劑的第一品牌。


他解讀,這當中的關鍵秘密就是把療效做好、再區隔市場,「做快速流通品,療效永遠是不變的硬道理」,其次是避開競爭者的優點、緊靠競爭者的缺點,意即競爭對手專做低價品,就要避開市場做高價品,而且訴求療效,有了療效就有口碑,「這是花再多廣告,也買不到的效果」。


當年,林朝輝為了推廣痠痛寧,將台灣後來相當流行的「體驗式行銷」,搬到大陸去。他的策略是,專找大陸各地最大的藥品連鎖店,例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餘堂,以及各地最大的醫院做行銷站。他在這些行銷站請來老醫生做義診,就算上門的客人不買藥也沒關係,他要的就是在消費者之間打造出一個愛心、懸壺濟世的氛圍。也由於痠痛寧採用上等藥材,較市面上多數便宜的藥品,更具療效,林朝輝沒多久就收到產品大賣的回報。


他笑說,各大藥店之所以願意接納痠痛寧,主要是他提出了利潤共享策略,別家藥廠提供的利潤,可能是人民幣1.5元,但是他大方給15元。加上義診帶來大批人潮,這些藥店不僅可以賣痠痛寧,還可以延伸販售其他相關的補腎、補鈣等產品,等於創造了雙贏的效果。



DNA有創意 文化包裝李時珍

與林朝輝說過話的人,經常可感受到他那先天的熱情、勇敢、又有創意,他笑說,自己雖非醫藥專業背景出身,但是卻是一個最佳的業務員,他能「走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訪千家萬戶、道千言萬語」,「我的DNA裡,天生就有經商、做創意的基因,問我怎麼會想出這麼多點子來,我自己也不知道」。


聽到林朝輝剖析自己的經商天分,千萬別以為他是個只靠天賦過活的生意人。不論是他當年在台灣採行掃街式鋪貨,或是在大陸剛剛萌芽的市場裡,大膽採用前衛的行銷方式,他都做足了準備,而且自頭到尾都是拿出「拚命三郎」的精神參與其中。


靠著痠痛寧打下江山後,林朝輝進一步思索如何讓事業版圖更加可長可久,「當時我心中就不斷地想著,如何提升企業品牌、延伸品項?該怎麼讓企業夥伴感覺到願景與希望?」林朝輝左思右想,決定往中醫的路子走,「我的事業夥伴郭文和,是個出身台灣醫藥世家的老中醫,我想跟著他的中醫藥情結走,也算是發揮自家企業的長處。」


走過痠痛寧這一戰,林朝輝自信最難走的一段路都經歷過了,如今他有定位、有通路、有團隊,也有品牌,但是該怎麼把路走長、走遠?他心想,在歐洲,有企業做鐘錶、做香水、做珠寶,或是做葡萄酒,有人一做就是100年,他也想要把企業打造成百年企業,於是他起心動念想,「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做廣告,一流企業制定標準。」他要辦的企業,就是一流企業。


他解釋,百年來,中華民族都講要自尊、自信,內心想得也是如何造就民族昌盛,「中醫藥文化是傳統文化之一,就像字畫、武術、京戲一樣」,他要的做事情,就是透過中醫藥把文化發揚光大。



前進李時珍故鄉 打造百年企業

1997年,在因緣際會之下,林朝輝與郭文和來到李時珍的故鄉。李時珍是明朝人,他出生、終老的蘄州,就是今天湖北省黃岡市的蘄春縣。李時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及藥學家之一,他畢生最重要的著作「本草綱目」,又被稱為東方綠色聖經,主因是透過實證醫學,他的本草綱目迄今仍是可用性、邏輯最強,錯誤最小。


林朝輝說,來到李時珍的故鄉,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做基礎工作,「中藥與西藥不同,同一個人可以用不同方,同一方卻不一定可以用在每個人身上,這當中得花很大的辯證論治功夫。」此外,林朝輝還花了很大的精力,將銷售人員變成如藥師般的傳教士,用以創造消費者、商家與中醫藥皆贏的三贏策略。也正因為林朝輝願意花心思力氣做基本功,後來也贏得了李時珍故鄉與當地政府認同,後來的幾次併購都相當順利,還取得了「李時珍」商標。


林朝輝以穩紮穩打的精神,在大陸點點滴滴打下他的醫藥王國。對於有意在大陸拓展品牌、通路的台商來說,他說,有為者亦若是,「台灣的腹地狹小,自古就注定,台灣人必須往外走,也正因為台灣人冒險犯難的精神,能夠邊走邊做、在錯中學習,這是做品牌的人,最需要的特質之一」。


他認為,有品牌才有助企業生命延續,「台灣人很厲害,很多微型企業與中小企業,都可以把產品做到非常精緻」,如果台灣人也能繼續挖掘產品的內在意義,與文化、歷史做連結,那麼產品馬上就多了過人之處。「文化會是最好的一味帖」。特別是台灣人在傳承中華文化上,未曾出現歷史斷裂,的確比大陸更懂得文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