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中共十八大看兩岸關係前景

從中共十八大看兩岸關係前景


文/李孟洲


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已於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隨即於15日召開十八屆一中全會,選出了新一屆的最高領導層。此一過程,筆者在該「十八大」現場作了全程採訪,所關心的重要議題之一,是該會中如何呈現兩岸關係政策方針。因這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模式及路向,影響頗為深遠。

五年前後兩屆看兩岸變化

總的看來,中共十八大的會場裡,兩岸關係議題討論的氛圍是活潑的,也是積極的。憶起2007年10月,中共舉行十七大,筆者也在場,見到與會人士談起兩岸關係時,大都表情嚴肅,措詞強硬。當時兩岸關係形勢嚴峻,人們至今都還印象深刻。而今十八大之會場,這方面的情況已大不相同。眾所週知,兩岸關係在這5年中,不但大幅好轉了,甚至雙方已建立了和平發展的機制和建構。因此可以說,十八大也成了中共全黨「驗證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樂觀展望兩岸關係發展前景」的場合。

筆者在十八大會場,就兩岸關係發展課題,隨機訪問了多位與會代表。他們突然被「攔路提問」兩岸題目,都沒有迴避,且都立即欣然回應,所講的內容,幾乎都是明顯感受到近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並深為肯定,也期待十八大之後,兩岸關係能全方位發展,構建成更緊密、更堅實的關係架構。其中有的代表頗為強調「咱們都是一家人」,或「共同促成咱們中華民族的振興」。還有一位訪問過台灣的代表,主動談起其個人對台灣風土民情的體驗及良好觀感,如數家珍。由此可以看出,近年兩岸關係大幅轉好的態勢,是明顯「感染」了中共十八大的會場。

胡錦濤提出的行動綱領

然而,中共原任總書記胡錦濤,在十八大開幕式發表政治報告的兩岸相關內容,卻給人們帶來一些「驚訝」。該報告的主題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其中對兩岸關係課題,強調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該報告並期盼兩岸雙方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識,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胡錦濤相關論述內容的「政治訴求力道」特別強勁,這是其讓人感到驚訝的原因。

更令人矚目的,是該報告針對兩岸層面提出了多元化的「行動綱領」,主要是:

一、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

二、擴大文化交流,增強民族認同。

三、密切人民往來,融洽同胞感情。

四、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

五、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六、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

七、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

這七項可說是胡錦濤這次報告中,兩岸關係章節內容的「重中之重」,一定會影響下一階段的兩岸關係發展路徑。引起注意的是,兩岸經濟合作雖列為第一項,但並沒有「主軸」的分量,只是多種事項並列中的一環。這和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一直以經貿協商為主導的樣態,實有顯著差異。尤其,上述的7項之中,政治、軍事的協商,所佔分量頗重,也讓人有另一種的感受。

涉台研究學者的見解

就這些問題,筆者於十八大期間,在北京訪問了幾位涉台研究學者,請其作分析解讀。根據他們的說法,人們首先應該注意到「黨大會的屬性比較特別」。因為像十八大這樣的黨大會,五年才開一次,所以會中對政務的論述內容,是綱領性的、長期性的,目的是要表明中共在下一階段的執政方針,以及「在一段較長時期內」所要追求的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十八大報告當然要以「全局」來論述兩岸關係,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都要提到,不能只有片面,所以,人們不妨以較長期和較寬廣的尺度,來衡量十八大的兩岸相關論述,總是不宜把它當作即時性的「政策指南」。這和一年一度「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是有差異的。

有一位涉台研究學者特別「提醒」說,其實胡錦濤這次論述兩岸所提到的政治、軍事談判等內容,以前都有講過,像去年的「辛亥100年紀念會講話」中,就有提到相關內容。十八大只是將這些既有的內容綜合整理出來,納列為中共未來執政方針之一環,不能說中共十八大對兩岸關係提出了新的訴求。

由此看來,十八大後,兩岸並非要立即展開政治和軍事的談判,當前還是要先站在既有的兩岸關係發展成果上,去作「鞏固」和「持續發展」的工作。那麼,當前非常熱門的兩岸經貿協商及交流,仍將繼續是兩岸關係舞台上的「重頭戲」。只是,在經貿事項繼續「發光發熱」的過程中,兩岸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協商或交流,已勢必要逐步跟上,無法再靜止不動。

中共當局顯然要漸次發展出全方位、制度化的兩岸關係機制及建構,以厚植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並建立雙方的政治互信,以促成雙方關係「從和平發展過渡到和平統一」。這對我方的兩岸政策,是一大考驗。只是,中共當局在這方面應不會急躁,而是在未來幾年,全力「打好基礎」,創造條件。因此,我方當可從容因應。

兩岸關係也要「科學發展」

另外值得我方重視的是,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兩岸關係政策方針,背後似有一套「理論基礎」,就是十八大通過寫入中共黨章的「科學發展觀」。這是筆者本次採訪,所得到的一個重要認知。換言之,科學發展觀在十八大之後,會主導大陸對台決策的取向,而逐步在兩岸關係領域發酵。其道理很簡單,即十八大既然已確立,科學發展觀為未來大陸總體發展的指導思想,那麼,它也將「順理成章」地指導大陸對台決策。記得十八大期間,北京有家報紙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兩岸關係要科學發展」,可見大陸方面的兩岸政策思維裡,已有科學發展觀的苗頭。我方有必要對此加以深入探究。

科學發展觀,根據中共中央的定義,乃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若用這四句話來對照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動向,可說是非常貼切。譬如,以人為本,正契合了當前大陸對台政策強調「民生導向」的特色。而全面發展,也合乎上述十八大政治報告所提出的「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交流協商一道發展」之方針。

至於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則已體現在現階段兩岸談判中,所講究的「平等協商」、「考量兩岸特色」、「追求共同發展」等原則。這些原則,促成兩岸順利簽署了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等一系列的交流合作協議,且未來還有一連串的協議,等待雙方陸續洽談及簽署。如此已充分顯示了兩岸關係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但這種難得局面在未來的長久維持,不只要靠「科學發展觀」理論的作用,也要靠兩岸雙方的共同加以細心呵護。而關於如何細心呵護的問題,大陸方面的作法,應該如以往一樣地重視「兩岸現實」,避免提出一些讓台灣難以承受的要求,譬如要求台灣開放陸勞、擴大對岸農產品進口,或要求在兩岸經貿協議上附加政治條款等;這樣的要求,很可能會引發台灣內部的爭議,而打亂兩岸關係的一盤好棋局。

台灣方面的作法,則應該主動放大兩岸關係的視野和格局,使雙方的制度性協商,能從經貿逐步擴大到文化、教育、社會等層面,且不排除進行政治、外交(台灣參與國際社會)、軍事等議題的對話。

習近平的兩岸政策藍本

中共十八大在兩岸關係方面,還有一個觀察重點,就是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的兩岸政策思維如何。對此,眾所週知,習近平因曾在台灣海峽西岸的福建省,任職長達17年,對兩岸事務甚為了解。因而不少人期待,在習近平主政中共中央的情況下,大陸未來對台政策會更加「對台傾斜」。

然而,11月15日,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後首度會見中外媒體,致詞內容完全未涉及兩岸關係。這表示兩岸事項不是習近平的當務之急,他並無意對兩岸關係相關政策進行「改弦更轍」,大陸對台政策仍將在既有的軌道上運行發展。 

更何況,胡錦濤在十八大開幕日所發表的政治報告,事前的內容起草工作,是由習近平擔任組長,整合了全黨的觀點及意見,所撰寫而成。因此,胡錦濤報告的內容,也是習近平主政方針的藍本,其中的兩岸關係篇章自然也不例外。換言之,在習近平主政下,大陸對台政策的「圖譜」和「發展路徑」已甚為清晰,未來就看我方如何因應了。 

(本文作者為投資中國信息網社長、海基會顧問)

(本文不代表本會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