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拓展大陸內銷市場應注意之投資與稅務議題

拓展大陸內銷市場應注意之投資與稅務議題

文/杜啟堯、陳文孝


前言

中國大陸自1978年改革開放迄今,『計劃經濟』是影響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從2011年起正式啟動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的政策中,將「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點排在首位,即可印證大陸官方現正希望藉由國內龐大的內銷市場來維持經濟成長之政策方向。


過去大陸以廉價土地與充沛的勞動力吸引外商投資,並限制生產的產品均需外銷出口,產生了兩頭在外、三來一補等生產模式,使大陸過去的經濟成長表現主要來自出口,獲得了「世界工廠」的名稱。然而自2008年下半年起雷曼兄弟倒閉,美國發生次級房貸事件使得整體消費力下降,加上近年來希臘歐債事件,歐洲國家受到一連串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國家消費疲弱,導致在大陸生產外銷歐美的產品受到大幅度的影響,以出口外銷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台商企業,由於外在環境不佳,造成訂單大幅滑落,經營日顯困難,其中尤以消費性電子產業受影響最鉅。


由於整個世界經濟前景不佳,但是大陸有眾多的消費人口足以擴大內需市場之成長來彌補外銷之衰退。另外,十二五規劃中亦強調要增加人民所得,促進消費力,所以未來大陸經濟的動力是來自內需市場,台商企業如何打進有13億大陸人口的內銷市場,更進一步拓展版圖,其中相關的投資與稅務議題,正是所有企業主所迫切關心的課題。


投資相關議題

一、企業組織型態

拓展大陸內銷市場,首先面臨到的是企業設立的組織型態問題,究竟是設立子公司好還是分公司好呢?其實兩種型態各有其利弊,子公司的設立程序較為複雜,所需的設立時程較長;子公司因為是獨立法人,故簽約效率較高,也因此具備防火牆的功能;子公司可單獨享受稅收優惠,但相對的會計制度必須健全。反觀分公司,所有的特點均與子公司相反,分公司的設立程序簡單,故設立時程短;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故在部分情況下無法以分公司名義與客戶簽約(通常是客戶要求);分公司會計制度簡單帳務處理單純,所有交易均為與總公司之往來,但相對的也無法享受稅收優惠。企業主可依照公司的規模需求,來評估設立企業所採用的模式。


二、品牌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台商憑藉著大陸豐沛的勞動力與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從事代工為主要經營方式賺取加工利潤,但隨著大環境的變遷基本工資不斷調升,企業獲利已大不如前,企業轉型已是不得不面對之課題。有意拓展大陸內銷市場的企業,則應該走向微笑曲線的另一端:『品牌』是一條辛苦的道路,因為所需付出的成本極高,如廣告行銷成本,必須要花較長時間來累積消費者的認同,又不知道何時才能發揮品牌效應,而在大陸內銷市場又尤其注重品牌效應,不同年齡層、不同消費力的客群對不同品牌各有所好,舉凡國際品牌較受到年輕人與高所得消費群的青睞,年長者與消費力較差的客群則偏好本土品牌。從幾個品牌成功的例子,或許可以提供有志進入大陸內銷市場的投資者一些戰略思考方向,如某知名連鎖餐飲零售企業,標榜平價現烤麵包吸引消費者,以標準的生產流程與中央廚房統一製作配送營運方式,解決了「新鮮美味」和「標準化」的兩難。在台灣現烤麵包店到處皆是,但是對於大陸的消費者,能在店面裡買到熱騰騰且價格親民的現烤麵包卻是一項新鮮事,正因抓到了兩岸的文化差異,使其迅速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知名品牌。


三、市場布局的考量

進入大陸內銷市場,想要用一招半式打天下的策略恐怕是行不通的,因為同樣一項商品,在不同省分因各地的人文、消費、飲食習慣種種因素,得要做不同的改變才行,如包裝、行銷、物流配銷等,因應不同的經營環境,如企業可選擇以區域授權的方式適應各地消費者口味來進軍大陸,亦可,採用「點線面輻射法」來進行市場布局。「點線面輻射法」是甚麼意思呢?就是先鎖定某省裡的一個中心城市試試水溫,測試產品的接受度,這是一個點,然後再拓展到該中心城市鄰近的其他城市,兩個城市成為一條線,待產品普遍被消費者接受了,可擴張到其他省份,如此便成為一個面了,比起同一時間於各地投資的方式,有效率多了。


四、消費者保護的概念日趨重要

隨者大陸民眾的消費意識抬頭,消費者保護觀念已日漸興起,目前大陸已於中央和地方基層建立了各種級別的消費者保護機構,而與消費者相關法令主要是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主要法令,再搭配「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一系列相關法令,建議有意拓展大陸內銷市場的企業,應積極了解消費者保護相關法令,可聘請熟稔相關法令規定的專家做為顧問,以免遭遇消費紛爭時不知如何因應。


五、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當企業逐漸站穩腳步,欲求企業版圖大舉擴張之際,首當其衝的問題便是資金來源,若原始股東的自有資金已無法支應,此時可考慮進入資本市場籌資,進入資本市場的過程能帶給公司下列優點,例如:可使品牌知名度提升,優秀人才願意到公司工作,財務透明度藉此提升,募得的資金可幫助公司擴大規模、迅速占領市場,領先同業居於領頭羊的角色。然而,一旦成功上市櫃後,需要對外揭露的資訊增加,需要遵循的法令規範變多,企業須不斷成長賺得利潤以滿足投資大眾的壓力亦會接踵而來,面對投入資本市場的優缺點,公司應仔細思考明確目標,一旦決定得一心向前,不可輕言放棄,畢竟,向資本市場籌資的準備期間一般需要2~4年,所需投入的心力之大、需準備的工作之多,舉凡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營運流程的標準化與書面化,會計帳務整理的工作,若企業原本體質並非健全、制度未臻完善,整理的過程將是一大考驗。


稅務相關議題

一、應收帳款收款風險

應收帳款風險即指客戶倒帳的風險,過去台商時常發生已將商品銷售給客戶,但錢卻收不到的情況,因為大陸不像台灣,有可靠的商業信用工具,若無法以強勢的姿態要求客戶付現金,僅能依信用狀況讓客戶賒欠,如果對該客戶的經營體質不夠了解、徵信工作做得不夠確實,被客戶倒帳的機率將大大提高,造成白忙一場還算事小,影響公司經營的現金周轉則茲事體大,有句話說「收到現金,才是最實際的經營方式」真是一點也不為過。倘若不慎被客戶倒帳,由於大陸法令更迭頻繁,對於壞帳認列應準備的資料,還應參照國家稅務總局最新之規定,方可認列費用抵稅。


二、視同銷售行為

視同銷售顧名思義不同於一般銷售行為,是在稅收的角度上為了計稅的需要而規定的行為,舉凡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銷售代銷貨物、非同一縣(市),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他機構用於銷售等行為,均需申報視同銷售計稅。大陸幅員遼闊,跨省區移送貨物的狀況十分普遍,貨物之移送是否涉及增值稅及企業所得稅上之視同銷售,還是符合代收代付之交易行為,經營者對於稅務風險應有所掌握。


三、返利的處理

返利是指商品透過經銷商銷售下,供貨方將銷售貨物產生的部分利潤返還給經銷商的行為,返利是企業銷售政策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具有激勵與控制兩種功能,返利對於經銷商來說是一種額外的收入,只要銷售就會有相應的返利,故能激勵經銷商替公司販售商品。公司給予經銷商返利的形式有兩種,一為現金返利,一為實物返利,不同的返利行為稅務處理並不相同。另外,公司也應注意返利的金額,若與銷售數量有關,會有增值稅議題,而若返利僅為固定金額,則為營業稅範疇。企業拓展內銷業務時,應充分了解相關稅務處理,以免違反相關規定而產生稅務風險。


四、折扣的處理

內銷市場牽涉各種折扣模式,例如銷售折扣、折扣銷售、現金折扣、商業折扣、數量折扣等,而相關的帳務與稅務處理亦有所不同,企業應將銷售產品的折扣方式擬定清楚,明文規定讓公司的業務員明瞭。如此一來後端財會部門方能依照相關規定正確入帳,避免衍生其他稅務議題。


五、跳開發票問題

經營內銷市場,常遇到供應商不想或不能開立發票給公司,公司若不取得進貨發票,則無法進行帳務處理,就會形成兩套帳。或是公司堅持取具發票,但供應商用他人名義開立發票給公司,則金流與開立發票對象不一致,則有協助他人跳開發票之風險。


六、兼營及混營之劃分

經營內銷市場銷售貨物可能因同時提供服務,而有混營行為,由於增值稅率17%,營業稅率5%,所以公司應妥善規劃價格,使稅負最優化,另外公司銷售貨物兼營營業稅勞務時,帳務應要能夠獨立並區分,才不會被要求從高稅率處理。


七、企業上市面臨重組之瓶頸

經營大陸市場,常見會以個體工商戶起頭,各公司自立門戶,但有一天需要上市募集資金,則又要面臨集團重組的困難,包括各公司的評價問題、外匯出資問題、公司帳務處理及報表準確性問題、以及有些公司或股東不願意重組問題,所以建議台商一開始佈局大陸,投資架構應有藍圖,不能走一步算一步,未來才不致面臨重組困難之瓶頸。


結語

十二五規劃預計將大陸由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龐大內需市場的消費力量正將引爆,台商企業應思索自身產品的特質,只要能鎖定某一消費族群,以自有品牌有效行銷,因應當地人文習慣不斷創新求變,相信定能在龐大內需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務必隨時掌握大陸政策動向,因為相關的投資與稅務議題,可能在政策開始實行後應運而生,建議可聘請專業的投資與稅務諮詢專家作為顧問,於新政策出台時能即時諮詢,評估企業的後續經營方針並掌握先機。 


(本文作者杜啟堯為海基會台商財經法律顧問、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陳文孝為該事務所中國稅務副總經理)

(本文不代表本會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