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經貿消息輯要

  • 更新日期:109-09-03

整理/李 文

大陸與日韓年內啟動FTA談判

據經濟日報5月14日報導,大陸與日韓領導人會議於5月13日在北京舉行,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後記者會指出,大陸與日韓三國同意今年內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


報導指出,大陸與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構想於2002年首次被提出,大陸是日本與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大陸新華社在評論中指出,自由貿易協定可讓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2.9%,日本增加0.5%,南韓則增加3.1%。依大陸及日韓2011年底公布的貿易協定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大陸與日韓的貿易量占全球經濟19.6%,出口則占18.5%。


另外,大陸與日韓於5月13日正式簽署投資協定,分別完成國內程序後生效。這項投資協定歷經5年談判,共有27個條款和1個附加議定書,納入國際投資協定通常包含的重要內容,包括投資定義、適用範圍、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徵收、轉移、代位、稅收、一般例外、爭議解決等。


溫家寶對三邊務實合作提出4點建議:一、加速推進大陸與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確保年內正式啟動FTA談判。二、深化產業與金融合作,以簽署3邊投資協議為契機,為3國擴大投資合作創造穩定、公平、便利的環境,建設大陸與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擴大3國間貿易本幣結算,推動東亞財金合作。三、加強可持續發展領域,探討制定東北亞環境管理體制,加強在城鎮化建設、新能源等領域合作。四、拓展社會人文交流,改善國民感情,加強影視、動漫等文化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實施「亞洲校園」計畫,簡化手續,便利人員往來。


前4月進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6%

據遠東貿易服務中心駐香港辦事處5月11日報導,大陸海關總署於5月10日公布,2012年前4個月,大陸進出口總值11,671.8億美元,比2011年同期(下同)增長6%。其中出口5,932.4億美元,增長6.9%;進口5,739.4億美元,增長5.1%;累計貿易順差為193億美元。


4月大陸進出口總值為3,080.8億美元,增長2.7%。其中出口1,632.5億美元,增長4.9%;進口1,448.3億美元,增長0.3%;當月貿易順差184.2億美元。經過季節調整法調整後,4月份大陸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比上年同期增長速度分別為6.1%、7.2%和4.8%。


今年前4個月,大陸一般貿易進出口6,170.6億美元,增長6.8%。其中出口2,802.9億美元,增長7.3%;進口3,367.7億美元,增長6.5%。一般貿易項下貿易逆差564.8億美元,擴大2.7%。

同期,大陸加工貿易進出口4,129.9億美元,增長3.3%。其中出口2,661.1億美元,增長5.3%;進口1,468.8億美元,下降0.3%。加工貿易項下貿易順差1,192.3億美元,擴大13.1%。


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中,大陸與歐盟和日本雙邊貿易增長乏力,對俄羅斯和巴西等國進出口增長較快。統計顯示,2012年前4個月,大陸與歐盟雙邊貿易總值1,705.3億美元,增長0.3%。同期,與美國雙邊貿易總值為1,461億美元,增長9.2%。與東協國家雙邊貿易總值為1,176.5億美元,增長6.7%。與日本雙邊貿易總值為1,071.8億美元,下降1.5%,同期,大陸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286.9億和250.7億美元,分別增長27.7%和14.4%。


在出口商品中,今年前4個月大陸機電產品出口3,467.9億美元,增長8.5%,較同期大陸總體出口增長高1.6個百分點。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402.9億美元,增長5.5%;機械設備1,150.5億美元,增長11%。同期,紡織服裝和鞋等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中,服裝出口399.7億美元,增長1%;紡織品出口288.5億美元,下降0.3%;鞋類出口124億美元,增長4.2%。


在進口商品中,今年前4個月大陸鐵礦砂進口2.4億噸,增加6.5%,進口均價為每噸137.6美元,下跌13.4%;大豆1,815萬噸,增加22.3%,進口均價為每噸532.9美元,下跌7.6%。此外,機電產品進口2,314.4億美元,下降1.6%;其中汽車39.2萬輛,增加26.7%。


外商直接投資連續6個月下降

據聯合報5月16日報導,大陸商務部5月15日公布4月大陸外商直接投資(FDI)金額為84.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74%,是連續第6個月下滑;不過,人民幣FDI占2成,代表更多的直接投資是通過人民幣來進行。


路透社報導指出,大陸商務部資料顯示,今年1到4月大陸FDI 金額為378.8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8%。其中,歐盟27國對大陸實際投資只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9%。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出,大陸FDI持續出現負成長主要是因世界經濟總體增長乏力,以及歐美鼓勵產業回歸等因素,不過他仍對大陸利用外資前景持樂觀態度。


據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此前公布,4月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外商直接投資達人民幣24億元(約新台幣112億元),占當月整體FDI的23%。


大陸西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劍輝表示,人民幣FDI占比逾2成是源自外匯人民幣結算試點的結果,目前有益於補充市場流動性,但還沒有多到可以干涉貨幣政策。


今年起,人行開始按月公布人民幣FDI資料。人行此前資料顯示,今年3月外匯占款餘額為人民幣25.65兆元(約新台幣119兆元),據此計算,當月外匯占款新增約1,246億元(約新台幣5,802億元),連續3個月增加。


外匯占款是指人行為收購外匯資產,因而相應投放進入市場的人民幣規模。人民幣FDI自年初公布以來,占比一直維持在2成左右。分析人士指出,FDI和貿易使用人民幣越來越多,對外匯占款的影響就越大。


調降部分產品關稅以擴大進口

據經濟日報5月1日報導,大陸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進一步加強進口,促進外貿平衡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貿易的基本工作。


在財稅政策方面,該「意見」提出,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根據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暫定稅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進口關稅,適當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進口關稅,重點降低初級能源原材料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繼續落實對自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進口零關稅待遇,加快降稅程序,進一步擴大零關稅商品範圍。


大陸海關總署在4月15日公告的「海關總署2012年第15號公告」就將新調整商品的稅號公之於眾,並從即日起實施,其中,備受矚目的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稅率都從20%降為10%,部分電子、照相(攝像)產品稅率都有下調。


長三角地區首季出口金額增3.4%

據遠東貿易服務中心駐香港辦事處5月14日報導,據大陸無錫市發布的首季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分析報告顯示,長三角地區16個城市外貿出口呈現不同程度上升,今年首季實現出口總額1,53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恢復至金融危機前的增長態勢。


該資料顯示,長三角12個城市實現正增長。浙江7個城市出口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5.9%,分別快於江蘇、上海3.6個和2.8個百分點。浙江占長三角比重也提升0.6個百分點。從總量看,16個城市中有7個城市出口超過50億美元。


上海利用外資則領先長三角城市,首季上海利用外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9.2%,分別快於江蘇、浙江27.7個和17.7個百分點。16個城市中有9個城市到位外資超過5億美元,其中5個城市超過10億美元;13個城市實現利用外資正增長,6個城市增速在20%以上。


長三角16城市包括上海,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台州,江蘇省的南京、鎮江、無錫、蘇州、常州、南通、泰州、揚州。


南方5省恐爆電荒 廣東影響最大

據經濟日報5月6日報導,大陸南方電網公司5月5日發出警告,由於今年1季度受缺水、缺煤,以及發電機裝機不足等因素,南方電網區域中的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海南5省,在今年夏天恐怕會再次面臨限電措施,其中又以廣東的電力缺口最大。


大陸南方5省從2011年6月開始,均被迫採取大幅度的限電措施,離峰強度和持續時間,均達到2006年以來最嚴重的程度,是全大陸電力供應最困難的地區。


大陸中國證券網5月5日報導指出,大陸南方電網公布今年1季度,南方5省區全社會用電量為1,778億度,比去年同期增長5.6%,增速比去年同期減少5.7%,比全大陸增速低1.2%。然而南方電網電力供應仍然吃緊。


從各省區情況來看,預計今年廣東最大電力缺口為600-1,000萬千瓦,廣西300萬千瓦,貴州300萬千瓦,雲南200萬千瓦,海南20萬千瓦。南方電網公司認為,水源持續枯竭、煤電庫存不足、發電機裝機不足,是影響區域電力供應的主因。


截至3月底,雲南的紅水河、瀾滄江、貴州烏江三大流域蓄能值76億度,比去年同期減少38%。而煤炭輸出的壁壘,加大了煤炭外運的難度;例如2011年貴州對煤炭輸出,加收每噸人民幣200元(約新台幣927元)的出省費,甚至直接封閉,導致許多使用貴州煤的南方電廠缺煤停機。


此外,大陸電監會調查指出,今年南方電網新增裝機仍顯不足,全網計畫投產新機組共1,588萬千瓦,其中水電569萬千瓦,火電876萬千瓦,風電122萬千瓦,其他20萬千瓦:但目前廣東、廣西和貴州裝機容量,仍趕不上電力供應缺口。


大陸電監會日前發布《廣東、廣西電力供需形勢調研報告》預計,2012年南方電網電力供需形勢將更為嚴峻,預計2012年5省區最高負荷需求約1.34億千瓦,增長13.5%左右,最大電力缺口800-1,400萬千瓦。 


稀土限制出口 交付WTO仲裁

據經濟日報5月16日報導,大陸限制稀土出口案由於各方在14日的最後期限日無法達成協議,將進入WTO法庭的階段。大陸商務部表示,大陸與美歐日等國稀土出口限制案在協商中,尚未達成協商結果。


依據大陸新華網及北京晨報報導,美國、歐盟、日本在3月13日就大陸限制稀土出口問題,向WTO提起訴訟,根據WTO訴訟機制,大陸應在60天內與其談判,爭取磋商解決,如無法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定,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進行調查,5月14日是磋商解決的最後期限。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5月15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大陸與美歐日稀土出口限制案目前正在協商中,尚未達成結果。


2009年,美國與歐盟先是將大陸鋁土、焦炭、螢石、鎂、錳等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訴諸WTO。今年1月底,WTO上訴機構駁回大陸基於環境保護或供應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訴要求,終裁大陸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違規。受此鼓舞,美國、歐盟與日本3月13 日迅速將上訴目標鎖定為稀土。


稅務總局:福利費不超薪金14%准予免稅

據中國新聞評論5月2日報導,大陸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表示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稅前扣除。


報導引述稅務總局意見指出,企業職工福利費的範圍,包括:

—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

—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


除列舉的職工福利費的部分內容,沒有列舉到的費用項目如確實是屬於企業全體職工福利性質的費用支出,且符合稅法規定的權責發生制原則,以及符合稅前扣除合法性、真實性、相關性、合理性和確定性要求的,可以作為職工福利費按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廣東首季25%企業虧損

據聯合報5月6日報導,受外需疲軟、內需減弱影響,今年第1季,大陸廣東國營企業、外商企業盈利普遍下降,虧損企業家數增加,虧損面超過35%。


新華網報導指出,今年以來廣東工業企業生產延續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衰退趨勢,在能源、原材料等各種成本壓力繼續上升的條件下,企業獲利更加困難。


大陸廣東省統計局資料顯示,廣東工業企業在2011年利潤僅增長2.4%之後,今年以來盈利形勢繼續惡化。1至3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391.21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利潤760.38億元,下降16.3%,是近3年來首次下降。


今年以來,廣東企業盈利普遍下降。1至3月,廣東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利潤下降的行業達29個,降幅超過50%以上的行業12個,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利潤降幅達80.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降幅相對較小,同比下降1.3%。


廣東呈現虧損企業增多、企業虧損面擴大的態勢。1至3月,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305家,虧損企業9,574家,企業虧損面為25%。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面為3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虧損面35.3%,虧損面相對較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