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做麵包 右手做時尚包~黃如旭的「雙包」生意經
- 更新日期:109-09-03
文/林安妮
一踏進黃如旭位在台北的辦公室,人未見,就先傳來精神飽滿的招呼聲,這一天他剛好自美國返台,下午又將飛往廈門,雖然他剛經歷長途飛行,但看上去依舊神采奕奕。為了打拚事業,黃如旭長期過著空中飛人般的生活,辦公室也就常見他直接把行李擱在一角,上一趟飛行使用過的航空公司吊牌都還來不及取下,下一趟的忙碌飛行又將啟程。
黃如旭是在1980年代前往廈門投資,他的本業是做五金製造,一直到現在,本業都還持續著,因為他深信,「二產(製造業)是支撐三產(服務業)的關鍵力量」。現在的他,背靠二產,積極以三產問津大陸內需市場,他左手做麵包,右手做時尚皮包,「雙包」生意(麵包與時尚皮包)正為他的企業帶來新利潤以及新機會。
黃如旭旗下的「向陽麵包坊」,目前已在全大陸展店超過440家,他盼望3至5年內,向陽麵包坊展店規模能夠突破1,000家,明年向陽麵包坊也規劃回台上市,有機會成為台股新生力軍。至於他剛起步幾年的時尚皮包品牌 WaObi,目前已在兩岸開出5家店,獨特的訂製手工包,是不少時尚名媛與貴婦的最愛。
對於升級轉型,黃如旭有獨家觀點,他認為,唯有搶進大陸內需市場,才能為企業創造一條可長可久的道路;對於一開始就欠缺品牌與通路的台商,也不必心急祭出價格割喉戰,或是擔憂難以與國際品牌抗衡,唯有先做好品質,由品質來支撐品牌,才能險中求穩,開創事業新藍海。
外銷轉內需 向陽麵包大陸飄香
黃如旭是在1989年前往廈門投資,他和當時不少台商一樣,均是以代工製造業起家,專門承接海外大廠訂單,靠著外銷逐步發跡致富。不過,在他心裡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有一天他要自創品牌,因為他深信,唯有品牌才能帶領自家公司走上一條永續經營之路。
2005、2006年間,黃如旭與向陽麵包坊結緣的機會率先來臨。向陽麵包坊原是一家在1998年就已創立的烘焙品牌,2006年時,他成功入股向陽麵包坊並取得經營權,這是他跨入大陸內需市場的一個關鍵起點,靠著精打細算,目前向陽麵包坊的展店規模已突破440家,不僅遍及福州、泉州、廈門等地,也跨出福建來到天津。
他表示,在大陸做內需,要有大局觀,第一步要先計算好佈點範圍,先決定自家生意是否要跨省,還是先從地方型深耕起,「在大陸做通路,要有很龐大的資金,若不精算,資金很容易一下子就燒光」,「不要小看麵包店,一家麵包店的開業成本往往要價人民幣7、80萬元,若是再加上裝潢、工資以及協助行銷的高級管理人才等,還沒賺錢,就已經先花掉大半資金了。」
展店的第二步,則是要計算自家產品的「有效範圍」,舉例來說,麵包美味的關鍵在於新鮮,最好的開店範圍就是距離中央廚房兩小時以內車程之處,選址選對了,就有機會發揮物流、客流匯聚之便。
便宜時代結束 開拓內需是王道
黃如旭笑說,對不少大陸製造業台商來說,升級轉型雖然是天天掛在嘴邊的發燒話題,但卻也是午夜夢迴都會驚醒的心頭之痛。原因就在於,過去台商只要面對海外品牌大廠,如今卻是要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很多人不僅要先熟悉消費者的口味,還得重新打造品牌、通路兩張王牌,「對很多人來說,一個不留神,就可能再失敗一次。」
他直言,當年那個樣樣便宜的投資大陸時代,已經過去了,台商再也無法回到從前那個土地、人工都便宜的投資環境,不過,好消息卻是,大陸內需市場大有可為,台商不妨可重新定位。他表示,當今在大陸上最會賺錢的台資企業,無一不是經歷過大陸內需市場的槍林彈雨,舉凡旺旺、康師傅、大潤發、丹尼斯百貨,達芙妮以及克莉絲汀餅屋等,都是走過艱辛的大陸內需布局,才能換來今日的成就,出口型台商要轉型,不妨師法這些苦過來的前輩,一同開拓大陸內需市場。
「做外銷,最怕卻也最難以避免的,就是價格割喉戰,」黃如旭一語道破出口型台商的長年苦楚,「客戶永遠都會去比價,只要客戶找到最便宜的訂單,台商手中的飯碗就可能被搶走。做出口的人都心知肚明,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只有台商,也包括了陸資企業,以及那些生產成本比大陸更低廉的越南、柬埔寨等競爭對手。」
黃如旭指出,做代工為人作嫁,等於是在做無根事業,「它無法傳承給下一代,反而是為下一代製造更讓人頭痛的問題。」不過,黃如旭也未全盤抹煞代工製造業曾帶來的好處,他說,二產是三產的靠山,「三產所費不貲,唯有靠二產,才能幫忙扶一把。」由此也解釋了,何以到今天,黃如旭依舊守著五金本業,作為轉戰服務業的靠山。
品質推品牌 WaObi 開創新藍海
這幾年,大陸內外市場發生極大變化,外有歐美市況不佳,內有大陸推行騰籠換鳥政策,在在都讓台商寢食難安,紛紛思索一條可行的升級轉型之路。黃如旭說,有些人的轉型之道就是「跑」,繼續往東南亞尋找更便宜的生產環境,有些人則是改變投資領域,不論採用那一途徑,他認為,台商都不應該走回專比價格低廉的老路子。
黃如旭的轉型之道是,左手做麵包,右手專攻高級手工訂製包,兩者雖是隔行如隔山,但在黃如旭眼中,卻都是搶攻大陸內需市場的關鍵法寶。他說,「麵包店雖是專做人民幣幾塊錢的生意,但只要想辦法開在有年輕消費族群的地方,幾乎就可站在不敗之地,至於時尚皮包則複雜些,不僅要懂得消費者喜好、創造消費氛圍,還得避免陷入同行仿冒與削價競爭中,付出心血雖然多,一旦功成,卻也能帶來事業新藍海。」
WaObi是日文「和服上的腰帶」之意,早年在日本做生意的黃如旭,對於啟蒙自唐朝的和服,一向情有獨鍾,認為它代表著興盛以及兼容並蓄。幾年前,當黃如旭決心要自創皮件品牌時,他靈光乍現,認為不妨以日本腰封作為創造元素,佐入現代皮件中,如此創造出的和洋融合,正可凸顯WaObi的個性美。
黃如旭表示,WaObi的最大特色,就是限量、不容易撞包,「在日本,一條頂級的腰封可能高達上百萬元,腰封向來作工細膩,仰賴人工,原本就不是屬於大量生產的產品,一條限量的腰封用於點綴皮件後,自然也讓該皮件成為獨特的限量包,對時尚愛好者來說,幾乎可以避免撞包的尷尬。」
他也說,台商自創品牌要能與國際品牌一較高下,靠得不是設計或創意,「每一個國際品牌的背後,都可能擁有無數個精銳團隊,幫忙想設計、搞創意,動輒日擲千金也不足惜,台商品牌難以燒錢比美,卻可以透過精良的品質來推動品牌、感動客戶,這才是真正台商品牌的優勢與價值。」
WaObi包講求獨特、限量、純手工,每一條取得不易的腰封,均讓WaObi包成為難以被複製的藝術品,據說在台北,還有時尚貴婦專門買來收藏,彰顯自己獨特的品味。目前黃如旭已陸續在北京、天津、台北等五城市開出5家WaObi專賣店,未來還將進駐高檔百貨公司。
自創品牌 謹慎大膽要並行
麵包與時尚皮包,是黃如旭大膽問津大陸內需市場的關鍵法寶,黃如旭坦言,向陽麵包坊開設得早,目前正進入成長期,不需擔心太多,利潤就可倍數成長,不過,剛起步的時尚皮件生意,則讓他膽大中,必須謹慎前行。
他說,做品牌得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舉例來說,WaObi包採用了稀有的和服腰封,此舉雖然有助防堵他人的仿冒,但卻也因為強調獨特、純手工,必須仰仗自家工廠來做生產,此外,為了推展品牌,還得重金找來一批專門的設計、行銷,以及創意人才,這些看得見以及看不見的成本,都說明了推展品牌十足燒金。
黃如旭預估,剛起步的WaObi,要做到大成功,可能需要花費8至10年時間,如此龐大的投資手筆,考驗的正是企業主是否敢拚,但是為了讓每分錢,都能產生最大效益,投資時的小心翼翼必然不可缺少,而膽大與謹慎之間如何拿捏,考驗的更是大智慧。
黎明前的黑暗總叫人心驚,不過,與其心驚,不如抱持著企圖心勇於開拓新道路,黃如旭的雙包生意經,正足以表彰大陸台商勇於創新的不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