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馬鞍山台商協會會長李庚秀

  • 更新日期:109-09-02

專訪馬鞍山台商協會會長李庚秀

文/林安妮


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東部,取道高速公路到南京只要10來分鐘,因此不少當地台商樂稱「馬鞍山是南京的條件,安徽的成本」。國、高中地理課本提到馬鞍山,是大陸著名的鋼城之一,不少人記憶中可能還留有「馬鞍山產鐵,最著名的鋼鐵廠就叫馬鋼」的印象。

過去的馬鞍山因為產鐵,曾有「一家馬鋼拉動一個馬鞍山」的說法,不過,這座鋼鐵般的城市也有它柔情的一面,相傳馬鞍山是唐朝詩仙李白終老的地方,他就是在此醉中撈月、不小心跌入湖泊裡,成為人們記憶中另一千古傳說。馬鞍山台商協會會長李庚秀10月中才剛在馬鞍山辦了一場「李白詩歌節與台灣週活動」,他笑說,不少人一想起馬鞍山,還以為這裡的台商是住在一片灰濛濛的灰色城市裡,但實際上,馬鞍山曾經當選過文明城市,這裡不僅景致宜人,綠化也做得相當好,幸好李白與馬鞍山結過緣,還能稍稍平衡大家對馬鞍山「剛強」的印象。

李庚秀是在今年6月17日接掌馬鞍山創會會長,馬鞍山台協是大陸第119個台商協會,目前台商會員人數約120位。馬鞍山台協雖是一個「小而美」等級的台商協會,但旗下的重量級會員卻不少,包括奇美電旗下的啟耀光電、和桐化工、中橡化工、潤泰實業等,就連曾經在上海重振百樂門歌舞昇平模樣的娛樂餐飲名人趙世崇,近期也落腳馬鞍山。

「台麗」「挺立」辦公系統家具  成功立足上海灘

李庚秀是在1990年初前往大陸投資,不過,他的第一站是到上海,他在上海的「起家」事業和他在台灣的本業相同,都是從事辦公系統家具製造與販售。一直到今天,打從心裡認為「做本業還是比較穩」的他,仍是持續在台灣、上海都維持家具業投資。

平常工作忙碌的李庚秀,一半時間在上海、一半時間在安徽,他每年回台次數不過3、4次,在台灣的家具廠平時都是由太座與大女兒打理。

李庚秀說,台灣與上海的工廠,雖然都做辦公系統家具,不過,卻是各做各的,「家具太笨重了,在大陸做好的家具運回台灣賣,一加上運費,價格就失去了競爭力,」所以台灣與上海工廠都是各自接單、各自運作。這幾年,有不少包括彰化銀行在內等台資銀行在大陸拓展據點,這些銀行拓點時,也不忘光顧李庚秀,足見李庚秀在台商圈的好人脈。

問起李庚秀,平常是否會和在台灣太座比賽業績?個性一向溫和的他笑說,「沒有,我怎麼比得過她」。李庚秀向來對太座尊敬有加,他口中的這位「李太太」是一位商場女強人,據說,曾經有一位女員工一直工作到臨盆前1個月,才向他請假去待產,這位下屬在跟李庚秀報告時,還特別說,「老闆,你看我對公司多好,一直到快生的前1個月才請假」,李庚秀聽到員工這麼說,忍不住虧她說,「我太太可是做到肚子痛要生了,才請假」聽得這位女下屬相當吃驚。

過去十多年來,李庚秀是以台麗、挺立兩大家具招牌,走紅上海。至於他和馬鞍山的投資緣起,則要從3年前說起,李庚秀回憶,3年前的大陸台商投資圈,與今日相同,不少台商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升級轉型,當年正好有朋友介紹他到不遠的馬鞍山投資房地產,經過幾次考察,他決定落腳馬鞍山,開啟了他人生的另外一大投資。

上海台商轉進安徽  轉型成房產商

剛過耳順之年的李庚秀,是屏東客家人,拜高中時曾到台南求學之賜,原本就會說客家話的他,也學會了一口流利的閩南語,足見他交遊廣闊的一面。李庚秀提到3年前與馬鞍山結緣,也是在朋友介紹下,前進馬鞍山的金家莊區蓋「安置房」。

安置房即是台灣的國民住宅,李庚秀說,「當時蓋的建築面積一共有5、6萬平方公尺,我們開出的價格算是相當合理、實在,因此和當地政府建立了好關係」在取得馬鞍山市政府信任後,他也繼續與友人一同協助市政府參與「皖江產業示範轉移工程」,興建商品房和商務酒店。

李庚秀說,在成為鋼城之前,馬鞍山一開始也不過是個靠江小漁村,在發展成為鋼城後,人口慢慢外移進來,也因為大家都是來此發展「出外人生」,所以特別感覺馬鞍山是一座友善的城市,他笑說,自己經常往返上海、馬鞍山,已是相當習慣,處處可為家。

目前唯一要適應的新生活,就是他在今年6月17日接掌了馬鞍山台商協會。他笑說,馬鞍山台協雖是小而美,但不論是對外連結,或自身的會務工作可說是相當繁忙,有時候他還曾經在半夜接到會員求援電話,讓他彷彿進入24小時都在辦公的狀態。

馬鞍山台協成軍只花15天小而美隨時馬上辦

馬鞍山台協是大陸第119個台商協會,從籌備到創立只花了15天時間,創下在大陸上最短時間成立台協的新紀錄。李庚秀表示,今年4月底,安徽省長王三運訪問台灣,當時對台灣留下極深的印象,特別是有感於兩岸關係春暖花開,台灣與安徽應多加強聯繫,於是在王三運返回安徽後,他就大舉加強對台工作。

李庚秀說,今年5月底,他收到馬鞍山台辦主任李強才通知,原來是市長要召見他,希望他接掌馬鞍山台協首任創會會長。馬鞍山也是繼合肥、蕪湖後,第3個在安徽省成立的台商協會。此後,馬鞍山市政府還特別設立安徽第一個台灣工業園,盼爭取更多台商投資馬鞍山。

在接掌台協工作後,李庚秀的生活更顯忙碌,他笑說,拜年輕時候經常參加獅子會等各種社團所賜,讓他深知,社團工作靠一個人是撐不久的,一定要請朋友多幫忙,他很感謝台協不少副會長、秘書長都幫著他,一同兢兢業業服務會員,「我們為了做到『馬上辦』,每天固定由台協幹部輪番擔任『輪值會長』,會員的事,一定要馬上處理。」

他解釋,「台企聯成立馬上辦中心後,各地台協只要碰上當地台商需要解決各種疑難雜症,就算是三更半夜也可聯繫,這對不少台協來說,等於是要隨時隨地都要做好服務會員工作。」

他提及,今年台灣某家電子公司在馬鞍山投資興建廠房時,一度碰到「不來電」問題,「他們做的是太陽光電、LED投資,沒有電,工廠根本開不了生產線」當時台協在半夜收到通知,立刻通知台辦,一同處理不來電問題,所幸最後來電了,化解一場虛驚。

大得大捨 李庚秀闖蕩大陸商場不二法門

李庚秀為人和善,作為台灣最早一批闖蕩大陸的台商,他的經商哲學就是「大得大捨」。所謂的大得,指的是,該是自己應該爭取的商機,絕對不能半點猶豫,一定要勇往直前,一旦努力過,發現無法強求,則要急流勇退,懂得大捨。他提及,當年到上海時,曾經與地方政府合資開設工廠,但是雙方經營理念始終存在相當大的歧見,他認為,若是雙方再合作下去,不僅會撕破臉,原本的投資恐怕也會越虧越大洞,於是他找了一個時間點索性認賠殺出,雖然虧了點錢,但勉強止血,還可留得青山在、找尋下一個投資機會。這3年多來兩岸關係大有改善,海基、海協在重啟兩岸制度化協商工作後,接連促成陸客來台、兩岸大三通、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與准許台灣金融業者在大陸開設銀行承做人民幣業務,李庚秀說,這些實實在在的好事,為大陸台商創造了更大的保護傘,能有效抵擋在大陸經商常見的各種不確定因素。

儘管在近期舉行的第七次江陳會談,兩岸投保協議僅達成階段性成果,要待下次江陳會才能簽署,但他認為,簽得早不如簽得好,也許雙方談判代表在歷經新一輪的盤整後,能得出更圓融的結論,有機會讓台商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