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橡「點碳成金」打造環保概念

中橡「點碳成金」打造環保概念

文/林庭瑤

從南京搭車到安徽馬鞍山,緊鄰長江東岸,延途山巒起伏,風景如織,偶爾瞥見農夫扛鋤下田,頗有山林鄉野之感。約莫半小時後,不遠處赫然見到巨大鋼鐵廠,旱地拔起猶如巨龍,原來這裡是大陸第7大鋼鐵基地。

大陸知名的馬鞍山鋼鐵廠旁邊,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廠房,設備稍嫌老舊,但四週綠化良好,豔陽高照仍不覺得炎熱,令人印象深刻,大門口寫著「謙沖致和,開誠立信」8個字,樹立著「中橡(馬鞍山)化學工業公司)」,樸實之風迎面而來。

廠區外露的彎曲管線,宛如血管般四通八達,耳裡傳來一陣隆隆聲,空氣中聞不到燃燒的怪味道,也沒有迷漫煙霧塵土,環境潔淨感到清爽,有別於碳黑廠給人高污染產業的刻板印象。

大陸投資  採取併購方式設廠 

戴著紅色工安帽,廠長謝明憲帶著笑容出面熱情迎接,被問到工廠外觀何以陳舊,他說,主要是該廠並非自己興建,而是在2000年併購原有馬鞍山金星化工的碳黑廠,時間長久在所難免。

令人驚奇的是,中橡這家高污染特質的工廠如何華麗變身,成為擁有環保概念的企業?一般而言,中橡這家公司有兩大特點,首先是台泥創辦人辜振甫的家族企業,其次是中橡轉投資龐貝氏症孤兒藥,在美國上市獲利豐厚。令人意外的是,碳黑廠居然還有環保概念。

手上還拿出一只鋼杯,裡頭裝滿黑色小粉末,謝明憲介紹說,這就是碳黑(Carbon Black),又稱為碳煙,是在空氣不足的情況下燃燒碳氫化合物,變成極細微碳黑粉,再經與廢氣分離後,最後形成純黑粉末。

由於碳黑可增加橡膠製品的硬度、抗張強度、耐磨性及抗撕裂性,所以主要作為各種橡膠的添加劑,尤以製造輪胎最多;另外,因為碳黑顏色極黑、被覆力極強,成為理想的黑色顏料,幾乎所有黑色物品都有碳黑成分存在。

由於碳黑生產具有高污染性,生產門檻低,銷售價格低,經常因為惡性競爭,殺到血流成河,導致生產過剩,利潤微薄;當前,已開發國家大多不願意批准設廠,而中橡是台灣目前碩果僅存的一家碳黑生產公司。

過去台灣橡膠輪胎業起飛,中橡隨之成長茁壯;然而,全世界碳黑供過於求,加上下游客戶接連外移到中國大陸,迫使中橡必須尋求新出路。這幾年力圖轉型,中橡執行「走出去」的政策,大陸便是其重點投資區域,馬鞍山的碳黑廠便是中橡第一件大陸投資案,而且是採取併購方式投資設廠。

多角經營  分散單一產品風險

此外多角化經營是另一策略,中橡以生技製藥等高科技轉型,做為事業發展的另一個主軸,1991年併購英國一家青黴素藥廠,2006年授權龐貝氏症孤兒藥在美上市,皆是分散碳黑單一產品的風險。

時序往前推到2000年,中橡看準大陸一家虧損累累的馬鞍山碳黑廠,經過長期密集協商,在「沖和誠信、締造雙贏」原則下,最後以人民幣9,600萬元併購這間廠,進駐馬鞍山這座鋼鐵重鎮。

當時,馬鞍山碳黑廠年產量僅1萬多噸,員工達500多人。中橡接手之後,力行整頓,導入先進流程控管,在短短3個月之內投產,當年生產2萬噸碳黑,並且開始轉虧為盈,在2001年營業額人民幣1.11億元,納稅金額達人民幣901萬元,盈餘達人民幣894.2萬元,拯救了一家當地企業,也與馬鞍市政府達成雙贏。

而中橡在馬鞍山廠採取的改革策略是,不斷精簡人力並導入新技術、新設備,讓聘用員工從原先的500多人一下子遽降到100多人,而產量卻從2000年的1萬多噸提升到當前的10萬多噸;即使人力減少,產量依然倍數成長。

受此激勵鼓舞之下,中橡更在隔年的2001年,大老遠跑到東北遼寧省鞍山興建第二間碳黑廠,並且有可觀的獲利數字,令業界刮目相看,也使股價水漲船高。

汽電共生  推廣綠色經濟概念

中橡從不起眼的碳黑,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廠長謝明憲表示,因為碳黑生產原料多為重油,而且受上游油價影響很大,市場價格不穩定,想要獲利必須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另外一方面必須開源,其中的押箱絕活就是「汽電共生」。

謝明憲指出,馬鞍山碳黑廠的作法,一方面利用馬鞍山鋼鐵廠煉鋼的副產品煤焦油,就近作為原料,另一方面投資「汽電共生」設備,收集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熱能與蒸汽發電,藉此循環使用,多餘的電力與蒸汽,就賣給大陸電網以及附近廠家。他說「這就是現在大陸政府致力推廣的綠色經濟概念!」。

 謝明憲表示,由於周遭的石化、化學加工廠製品需要藉由蒸汽加熱保溫,中橡馬鞍山廠積極開發副產品項目,例如:柯達造紙、立白日化等幾家企業都已洽談合作方案。

「這還不夠!你們在這裡感覺到熱,代表還有多餘的熱能沒利用到,我們就還有努力的空間!」他表示,現階段副產品的推廣還不是很成功,僅占去年全廠利潤約10%,還沒有完全開發。未來計劃和廠區周邊鄰居合作,除開發蒸汽外,包括電力、熱能發電等都是推廣項目。

中橡公司總經理彭雄傑更指出,馬鞍山碳黑廠的這一套經營模式,其實是移植中橡在高雄林園廠的成功經驗,目前在林園廠的主要獲利來源,大半是來自汽電共生廠的盈餘,而不是主業碳黑的生產。

點碳成金 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至於中橡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何?彭雄傑指出,今年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市場,都將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碳黑產品,並加強汽電回收設備;美國碳黑廠也將研發奈米碳管、導電碳煙、超導性碳煙及環保碳煙,其中,奈米碳管及特殊碳煙已進入試產階段。

對於中橡成長佳績感到自豪,對未來在中國、印度的投產動能,更是信心滿滿。彭雄傑指出,印度也在建置超導性碳煙生產線,明年開始投產,預估2013年底、2014年產能全開,產能將大幅增加超過3倍,新增的產能將外銷到東南亞。

根據中橡的財報資料指出,中橡目前全球碳煙市佔率約6%,居全球第4,其中,在北美市場市佔第5,印度市場市佔第3,未來幾年的重點計劃在中國大陸及印度,印度產能將在2013年開出,年產能將擴增17.5萬噸,中國大陸今年產能增加28萬噸,明年進一步提升至34萬噸。

大陸政府強打擴大內需,汽車業迅速崛起,車市火紅,中橡為搭上大陸汽車市場急遽擴大的列車,加緊跟進輪胎需求大增的市場趨勢。彭雄傑指出,第3家碳黑廠也即將在今年成立,中橡計畫今年在重慶投資5億元,建立年產量11萬噸的重慶廠,提供合作伙伴正新輪胎的生產原料需求,也將提供大西部相關產業的需求。

一家傳統的台資化工產業,成功在馬鞍山複製了台灣的成功經驗,透過併購切入大陸市場,扭虧為盈,更擴大規模,可謂「點碳成金」,轉型成為切合大陸主打的綠色經濟產業。搶近十二五規劃,進軍大陸市場,賺取中國大陸內需的趨勢財,中橡提供了一個新的參考典範。

中橡小檔案


成立時間


1973年


董事長


辜成允


總經理


彭雄傑


資本額


54.92億


主要業務


生產橡膠級碳黑、特殊碳黑


工廠分佈


高雄林園廠、大陸馬鞍山、大陸鞍山、印度廠、美國廠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中橡公司大事記


1973


辜振甫、林柏壽等人發起籌建碳黑廠,與美國碳黑公司簽訂專利合約


1975


完成高雄林園廠


1986


股票上市


1991


多角化經營,併購英國一家青黴素藥廠


1995


併購美國碳黑公司


2000


買下大陸馬鞍山金星化工公司碳黑廠,成立中橡(馬鞍山)化工公司


2001


買下遼寧省鞍山市化工二廠,改組成中橡(鞍山)化工公司


2006


授權龐貝氏症孤兒藥在美上市


2010


投資設立中橡(重慶)碳黑公司


資料來源:中橡官網


資料來源:中橡官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