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智慧聯網的發展趨向及運用

  • 更新日期:109-09-02

智慧聯網的發展趨向及運用

智慧聯網開啟台灣網網相連的科技應用新主流

文/吳明機


IT產業有所謂的「每15年一大變革」的定律,平均每15年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關鍵技術應用,從1965年的大型電腦、1980年的個人電腦、1995年的網際網路;如今來到2011年,正在全球蘊釀的一股風起雲湧「智慧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風潮,這將是繼Internet之後,成為下一輪變革的重要推手。依據美國Forrester預測至2020 年全球物物互聯的服務量,跟人與人通信的服務量相比,將達到 30 比 1,被稱為是下一個十兆元級的資通訊創新應用。經濟部技術處責無旁貸地相當關注這個發展趨勢,希望在下個主流科技來臨之際,協助台灣產業掌握商機,立足於全世界。

全球將進入智慧聯網的時代

誠如所知,「智慧聯網」將使網際網路自以往的人與人交流,大幅拓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交流的境界,在新的應用世界裡,結合感測、網路與智能服務提供物與物(M2M)、物與人之間的連結服務,擴大了網路的服務內涵與應用模式,對未來生活環境影響深遠,每個人的行為及使用科技方式都將因而改變。在此趨勢下,全球國家無不對「智慧聯網」投以關注,積極制定智慧聯網產業發展政略;美國率先由歐巴馬總統於2009年將物聯網提升為美國戰略,強調感測和智慧型基礎建設;歐盟以無所不在網路(Ubiquitous Network)為未來發展終極目標,持續投入物聯網研發補助,計畫迄今投入能量未曾中斷;2009年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提出「感知中國」,2010年「感知中國」物聯網聯盟成立,確立中國物聯網採「政策先行、技術主導、需求驅動」的策略方向;日本在已建構的U-Japan基礎上,強調聯結物聯網之電子政務和資訊社會運用;韓國在IT839戰略指出,USN為3大基礎建設之1;U-Korea指出,發展資通訊科技提昇產業與經濟發展,更便利的生活。由此看來,全球已進入一個競逐智慧聯網的時代。

台灣發展智慧聯網的策略

台灣智慧聯網發展策略規劃思維,主要以下列4項構面進行產官學研的資源整合,以加速智慧聯網產業之發展:

‧關鍵技術研發:

優先發展國家政策相關的智慧聯網產業技術,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配合「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以及「愛台十二建設-智慧台灣」政策,優先研發相關智慧聯網技術,支援「節能減碳」 、 「 智慧綠建築」 、「健康/醫療照護」 、 「智慧生活」、「文化創意」等政策目標的執行與落實。

‧創新應用場域體驗:

運用智慧聯網技術發展優質生活體驗的創新應用,創造經濟與社會價值;以智慧聯網技術為手段,以優質生活體驗為目的,發展各式智慧生活創新應用服務,創造智慧生活經濟價值,同時讓民眾享受到智慧聯網所帶來的高生活水平,創造智慧生活社會價值。

‧建立新的服務營運模式:

挖掘及創造優質生活體驗新需求,帶動智慧聯網技術與營運模式創新;藉由優質生活體驗的追求,挖掘及創造新需求,帶動技術與營運模式創新,並在台灣建立智慧聯網生活創新應用服務的成功案例,從中培育出世界一流的國際級公司。

‧發展具國際化條件之整體解決方案:

結合軟、硬體產業優勢,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智慧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拓展國際市場;累積台灣成功經驗,結合台灣硬體優勢,發展高附加價值智慧生活創新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產業競爭力,拓展國際市場。

智慧聯網應用範疇廣泛,將牽動台灣產業面、社會面、生活面的變革與發展

智慧聯網應用廣泛,是改善社會經濟環境、提升人民福祉的利器,本質是透過全面感知,藉由可靠的傳遞加上智慧化的處理過程,可以在產業面、社會面、生活面的應用演變出眾多的服務型態,從中創造價值。舉「智慧建築居家行為分析」為例;以「無線感測網路」科技應用融入到居家空間後,它能如何觀測居住者的身心健康狀態,進而讓外人得以提供關心和協助,這種智慧建築對於全球及我國已逐漸邁入獨居者及老年人口眾多的社會現象,是相當實用及需要的,具有發展成為服務解決方案之潛力。

另外在食品的溯源管理應用(食品履歷),將智慧聯網應用於食品供應鏈及製造上,除了可以防止有害原料的滲入食品外,若發生食品含有害原料事件時,也可以很快查知問題出在哪裡?是哪一家廠商出問題?以及受到牽連的廠商有多少?當然所有智慧聯網應用的背後,都會是一個服務營運模式或是一種解決方案,當智慧聯網應用於綠色建築、智慧電網、環境監控、防救災、照護監控、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健康管理時,它對社會面、生活面的衝擊將會非常鉅大,而所有的改變將呈現新的服務樣貌,連帶撐起一個新的服務產業。

台灣發展智慧聯網的機會  

我國為ICT硬體製造強國,具備智慧聯網產業所需之資通訊硬體設備自主製造與優質平價供應能力,而智慧聯網的高度整合及大規模應用服務導入的特性,更是我國ICT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應用解決方案的新契機。過去數年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的支持下,研究機構與學界在重要關鍵技術的掌握上,已擁有國際領先無線感測網路ZigBee技術、國際同步電力線網路技術,及感測網路關鍵技術做為基礎,以定位、環境感知、智慧建築及能源服務等4類應用為主軸,進行智慧感知及辨識技術之關鍵技術專利布局,目前在專利取得已超過28件。

另雖然智慧聯網的應用仍然在萌芽與測試階段,經濟部技術處已透過法人單位進行Living Lab的先導應用,例如推動智慧生活科技應用計畫(i236計畫),於智慧城鎮及智慧園區透過無線感知技術與智慧化應用,在智慧建築/智慧居家生活/能源管理/智慧電網/智慧醫療/Telematics等均已建立先導案例,另外也將RFID技術於交通票證、小額支付、智慧物流、觀光導覽上建立相關服務個案,希望串連技術供給端和應用服務端,逐漸探尋智慧聯網以使用者需求為主的服務解決方案。希冀台灣在智慧聯網的產業發展上有機會透過關鍵技術研發、場域應用整合服務、營運服務模式形成等垂直整合發展模式,以大陸龐大的市場做為跳板,為產業打開一條出路。

未來在智慧聯網兩岸合作契機

目前中國大陸在「十二五計畫」及「感知中國」等政策帶動下,各地均積極推動智慧聯網相關建設,是公認全球智慧聯網最具有潛力市場所在;目前大陸整體智慧聯網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智慧聯網產業鏈尚不完整,無法滿足龐大建設需求,若台灣廠商能取得與大陸一線業者策略合作,提供具高性價比的零組件,以台灣的軟實力結合大陸軟硬體平台,可為地理與文化相近的台灣產業帶來龐大的潛在商機。從兩岸智慧聯網產業互動雙贏的角度來看,台灣長久以來一直在ICT關鍵技術的標準制訂,一直欠缺參與國際標準制訂的機會,而現階段大陸正積極的強化對智慧聯網技術與產品標準的影響力,為台灣廠商創造藉由參與大陸智慧聯網標準制訂的機會,政府將全力協助台灣廠商參與國際/兩岸智慧聯網標準制訂活動,確切掌握智慧聯網技術發展趨勢與市場應用商機。

結語

智慧聯網市場仍處於模糊地帶、行業差異大,未來具有衍生廣大的客製化需求,產業鏈各環節皆可創造價值,這也是世界各國極欲投入的原因。台灣於IC設計、半導体製程及硬體設備製作上具有極優的競爭力,資訊應用服務經驗豐富,創新應用能力強。進一步推動廠商開發符合國際/兩岸智慧聯網標準之相關商品,推動智慧聯網產業與國際標準接軌,協助業者順利進軍國際市場。

(本文作者為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