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經貿消息輯要
- 更新日期:109-09-02
港澳經貿消息輯要
駐香港、澳門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揭牌
據聯合報報導,台灣駐港澳機構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專程於7月19、20日分別赴澳門及香港主持揭牌儀式,她表示,以新名稱在澳門立足是台澳雙方關係的新進展、駐港機構更名更是45年來台港關係發展上重要的里程碑,現在要寫下新的一頁。
駐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揭牌儀式於7月20日上午10點半舉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陸委會港澳處處長朱曦、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家駿等人陪同下出席,將原「中華旅行社」舊牌卸下後揭開新牌。賴幸媛說,「中華旅行社」終於走入歷史,駐港機構從此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名稱在香港立足與運作,這是重大進展。香港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也專門於前晚到碼頭迎接我方代表一行,體現香港方面務實和善意的態度。
我方代表並與澳門、香港政府代表分別進行了深入的意見交換,雙方達許多共識:澳門政府同意給予我辦事處人員類似駐外人員之優遇安排、未來雙方辦事處將促進台灣與澳門間在旅遊、經貿、文教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等;香港政府同意在目前台港關係良好的基礎上,深化食品安全、教育、科技、文創等方面合作。同時,賴幸媛也表示,2010年台灣超過2百萬人次訪港,促請香港政府盡快實施免簽證。
香港及澳門政府也將於近期內來台設立對等辦事處。據中新社報導,台灣與澳門一直以來交往甚密,目前在台灣有超過4千名澳門學生,還有不少澳門居民在台灣生活、旅遊、經商,而台灣每年到訪澳門的旅客則將近130萬人次。澳門特區政府發言人譚俊榮表示,澳門特區政府正積極開展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的籌設工作,目標為在今年底正式啟用運作,辦事處的負責人相當於局長級,人員編制為10至15人。
香港機場上半年客運量增加5.7% 貨運量稍跌
據新華社報導,香港國際機場公布統計資料顯示,今年6月,香港機場客運量達44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為2萬7,085架次,分別同比增長5.8%及9.3%,同期處理貨物共32.1萬噸,同比減少7.6%;今年上半年香港機場共接待旅客2,580萬人次,客運量同比增長5.7%,同期內,飛機起降量達16萬2,485架次,同比增長12.1%。
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許漢忠表示,香港機場上半年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持續成長,飛機起降量刷新單日紀錄,並有美佳航空、釜山航空等5家航空公司加盟,體現香港機場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表現優異,也穩固香港機場作為通往大陸的首選門戶地位。
然而,今年上半年香港機場貨運量則同比減少2.3%,為190萬噸,香港機場表示,貨運量下跌主要因進出口貨物同比減少10%。許漢忠說,今年下半年預計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會持續增長,但由於去年交通量表現強勁,預料增長步伐會放緩,而全球經濟氣氛將繼續對貨運量帶來負面影響。
2011上半年香港與大陸貿易額同比增長35%
據新華網報導,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公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與大陸貿易額達1,344.2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占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的7.9%。其中,大陸對香港出口為1,270.5億美元,同比增長35.9%;自香港進口為73.8億美元,同比增長31.9%。
單看今年6月,香港與大陸貿易額為246億美元,比上月增加3.2%。其中,大陸對香港出口235.8億美元,較上月增加5.3%;自香港進口10.3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8.5%。
就投資方面來看,今年上半年,大陸共批准港商投資項目6,635個,同比增加15.9%;實際利用港資金額364.7億美元,同比增加29.1%。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累計批准港資項目達329,026個,實際利用港資4,926.9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港資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占44.3%。
澳門與澳大利亞簽署稅務資訊交換協議
據中新社報導,7月12日澳門與澳大利亞簽署了《稅務資訊交換協議》,該協議就兩地交換納稅人資料提供法理依據,有助於防止兩地逃稅和境外避稅。簽署儀式在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舉行,由澳大利亞駐港澳總領事黎士德與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柏源共同簽字,在雙方各自完成相關國內程序後,協議即生效。
稅收資訊交換協定簡稱TIEA,致力於提高各國稅務資訊的透明度,規範稅務行為。根據協議,可協助締約方提供相關稅務資訊以查證跨境逃漏稅,此外,為確保納稅人的權利得到保障,如資訊的保密法律或規則等仍然適用。
至此,澳門特區政府已經與12個國家或地區簽訂同類協議,正式達到符合國際認可的稅務透明及資訊交換標準數量,據悉,澳門特區政府近期還將與其他多個國家或地區磋商簽署有關協議。
澳門與澳大利亞交往日益頻繁,每年兩地雙邊商品貿易總值近7億澳門元,雙方還有數量龐大的貿易透過香港辦理。黎士德表示,澳大利亞看重與澳門特區緊密的雙邊關係,透過簽署《稅務資訊交換協議》,期望能進一步發展兩地關係。
澳門上半年博彩收益同比增加44.6%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於7月1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澳門6月份整體博彩收益為207.92億澳門元,折合約25.9億美元,較5月份創下的最高單月收益紀錄(243.1億澳門元)減少約35億澳門元,減幅14%,但卻比去年同期增加52.4%。合計上半年博彩收益達1,241.26億澳門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6%。截至今年6月底,澳門共有33家賭場,4,853張賭桌,以及1.378萬台角子機台。
同時,今年上半年到訪澳門的旅客數持續增加,至6月底為止已超過1,200萬人次,為博彩收益注入強心針。另外,位於路氹的澳門銀河集團新賭場已於5月開幕,預料將可擴大到訪路氹的旅客人數,並進一步刺激博彩市場的需求。
摩根大通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市場預期澳門今年博彩總收益將成長25%到29%。
澳門博彩業人力吃緊 業界促開放勞工市場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澳門幸運博彩業職工總會理事長鄭康樂7月12日表示,澳門博彩業人資緊張,博彩行業尚有上千個職位空缺,有業界人士呼籲,澳門特區政府應該考量放寬輸入外勞政策,以緩解人手嚴重不足問題。
隨著路氹大型博彩項目落成,博彩業界早已出現「挖角潮」。博彩行業員初入者薪酬約在1.3萬至1.4萬元之間,有博企甚至以近1.7萬港元的月薪吸納具經驗的莊荷(又稱荷官,是指在賭場內負責發牌、收客人輸掉籌碼或賠彩的一種職業),或者以升職機會招徠,有的娛樂場被挖角近4成員工。荷官等賭場職員已經成了當前市場最搶手人才之ㄧ,鄭康樂表示,根據澳門博彩業的發展趨勢,還有多個賭場酒店項目尚未落成,如威尼斯第五、第六期項目,以及水利、澳博等,預料仍須至少1千多名員工。澳門博彩業培訓中心統計,2010年度,博彩培訓課程共有1,400多名在職學員及700多名職前培訓的學員畢業,當中有9成入職賭場。
業界呼籲,澳門特區政府應該考量放寬輸入外勞政策,特別是優先考慮讓香港人入職賭場,但澳門勞工局局長孫家雄明確表示,暫不考慮放寬輸入外勞政策。
面對莊荷供應減少,難以跟上用工需求,不少博彩企業主動改變招工策略,聘請年齡較大居民或家庭主婦做莊荷。另外,也有企業聘請適量的兼職莊荷,以應付人手不足。
香港去年外來直接投資排名全球第3
據香港電台報導,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發表「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香港去(2010)年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有689億美元,按年成長31.5%,全球排名由前(2009)年的第4位上升至去年的第3位,也是歷年最高;亞洲排名方面,香港則是連續第13年排名第2,僅次於中國大陸。而香港去年外來直接投資的存量逾1兆美元,占全亞洲總額的30%,領先其他亞洲地區。至於全球去年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則有1.2兆美元,按年成長5%,顯示全球經濟正在危機中復甦。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賈沛年表示,流入香港的資金顯著增加,主要是受惠於全球經濟由西向東移,並且香港處於亞洲地區的樞紐位置,也是通往大陸的平台。
報告亦指出,全球資金大多流入發展中國家及經濟正在轉型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巴西、印度和新加坡等,占全球總金額的32%,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預期,亞洲發展中地區的外來直接投資額及向外直接投資額將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