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山東棗莊台商協會會長于春明

專訪山東棗莊台商協會會長于春明

文/林安妮

10年前到山東棗莊投資,現任棗莊台商協會會長于春明形容,就好比來到農村工作,當地民風淳樸,沒有什麼夜生活,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看看書,早睡早起,一直到今天,棗莊10年大變身,不僅有京滬高速公路與高鐵經過,最近棗莊才因重修當地的台兒莊古城,逐漸成為旅遊之都。

棗莊位在山東省南部,過去山一百年來以煤都著稱,當地日照充足、氣候濕潤,盛產各種棗類、石榴、糧食與蔬菜。當年,國民政府因為抗日,在這裡與日軍知名的台兒莊大戰,這段歷史相信國內的五、六年級生都還依稀記得。

「棗莊的區域特點是這幾年才浮現出來的」,于春明說當年到棗莊投資,目光所及都是一片發展落後的景象,不過,現在交通網路四通八達,還有京滬高鐵經過,只要搭上高鐵,不管是去北京或是去上海,2個小時就到了,讓他外出洽公更加便利。

10年前,于春明選擇棗莊作為他大陸事業的起點,今年3月,棗莊台協成立,成為大陸第117個台商協會。于春明說,目前團體與個人會員約有70、80位,當地台商投資業態繁多,除了他所在的陶瓷業外,還有不少台商從事鋁具、化工、電子、電器、食品等行業。

他表示,棗莊台協小而美,會員家數雖然不多,但台協的存在,就是要為當地台商服務,協調會員的投資障礙,「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交換平台,很多資深台商可以在此分享投資經驗,提供新進台商一些啟示,避免他們多走冤枉路。」

他謙稱,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學習其他資深、有規模的台協組織運作,讓棗莊台協的功能更佳完備。此外,隨著不少珠三角、長三角台商因當地投資環境惡化、開始有意往內陸遷移,棗莊台協也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投資平台,「如果外地的台商有需要,棗莊台協都很樂意大力幫忙。」

陶瓷大亨  高檔乾唐軒在兩岸開賣

于春明的本業是陶瓷,他是山東北鈦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相較於不少台商選擇大陸投資的第一站,通常是珠三角或是長三角城市,他不諱言,自己是因為一開始就想做大陸的內需市場,才到棗莊來。而最終讓他決定在棗莊投資的關鍵,就在於棗莊民風淳樸,「人是企業的根本,有好的人、好的員工,才有好的企業,這裡的人格外有義氣」。

于春明在棗莊投資時間長達10年,一直到今天,他在台灣的陶瓷重鎮鶯歌仍有自己的工廠,專做少量、高檔的手作陶瓷。想要一睹于春明公司的作品,不妨可以到台北101大樓、內湖美麗華、桃園的台茂等知名商場,找一找名為「乾唐軒」的陶瓷品牌,就可一探究竟。

為何將自家品牌取名為「乾唐軒」,于春明笑說,因為最早自家產品是專仿唐朝知名的三彩陶而聞名,因此特別取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品牌名稱。乾唐軒仿三彩陶作品,靈活有神、維妙維肖,也曾讓不少光臨故宮、歷史博物館的民眾或觀光客愛不釋手,一定要從禮品部買一座乾唐軒仿製的作品回家收藏。

目前于春明在兩岸事業,內、外銷比例約是八比二,而他在大陸的通路,除了靠禮品商鋪貨,最重要的就是開設同樣名為「乾唐軒」的直營店與加盟店。于春明說,目前「乾唐軒」的直營店與加盟店總數約是150家,在北京、上海、蘇州、廣州等大城市,都可以看到蹤跡。在外銷部分,由於量大、容易受到海外買家砍價,所以業務比例上僅維持20%,儘管如此,乾唐軒的作品依然熱銷美國、義大利,深受不少海外顧客喜愛。

打入內需市場  奉行「三本法則」

對於不少大陸製造業台商來說,外銷出口非難事,人人幾乎都可練就一身拚命接單、壓縮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再出口的本領,但對於要打通大陸內需市場,不少人卻總是一籌莫展,猶如要踏入龍潭虎穴。于春明分享了他的經驗,那就是除了要奉行本人、本行、本錢的「三本法則」外,還要著重人和以及靠自己努力。

他說,這些雖然是基本工,看起來也淺顯易懂,但就是不容易做到。特別是在兩岸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FA)後,不少在台灣本地的企業都想靠著貨品貿易早收清單,趕緊搭將自家被選入早收清單的產品,趕緊賣到大陸來。但實際上,大陸交易環境與條件不若台灣,若只是想靠大陸代理商或貿易商打通大陸市場,恐怕最終會以失望收場。舉例來說,在大陸作內需市場,收帳就是個大問題。于春明表示,在台灣,不少老客戶往來已久,彼此可以靠著信用先出貨再收錢,但在大陸絕對不能這樣做,否則很容易面臨呆帳損失。此外,大陸少有健全的貿易信用調查體系,也讓台商在生意往來之餘,更要步步為營。

他認為,無論如何,想做大陸生意的台灣中小企業,老闆一定要親自到大陸,透過實地的觀察與操作,更熟悉大陸的交易市場。另外,人和也相當重要,畢竟台商在大陸仍屬外商族群,除了要建立良好的商業關係外,也必須與當地政府建立不錯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入境問俗」。

甩開競爭對手 要靠研發設計

有了基本工,還不一定能確保笑擁市場。最重要的還是要擁抱微笑曲線的兩端,即靠著研發與設計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于春明說,大陸內需市場是一個極其競爭的世界,外資不同內資,可以遊走灰色地帶,「台商要在大陸存活的久,一定要守法」,接下來就得靠設計與研發來作產品加值,切莫陷入與當地競爭者的削價競爭。他笑說,在大陸陶瓷市場上,競爭異常激烈,就他所知,固定至少有10家競爭對手專門仿冒他的作品。但他認為,唯有不停地向上提升,才是拉開競爭之道,「台灣很重視研發精神,每次回台灣,不少朋友嘴邊掛的就是有沒有作研發?」于春明的團隊能夠從產品設計、研發、製作,一路做到銷售。他在台灣的研發團隊也經常與其他研發單位合作,只為開創別人難以模仿的產品,他苦笑,不只是科技業要努力作研發,傳統產業想要不被淘汰,更要用心作研發,「每一年我公司投入研發的費用,都可說是不計成本,但也唯有如此才能獲得市場消費者肯定與認同。」

在于春明自家的系列產品中,有一系列名為「活瓷」的產品,主要是用電氣石等特殊礦物、泥土材質燒製而成的產品,這一類型的產品,能夠散發出負離子以及遠紅外線,深受不少在意養生、健康的客群所喜愛。于春明將傳統陶瓷作品,融入新穎的健康概念,也在美國、台灣都拿到研發專利,難怪他的乾唐軒一直到今天,都始終經營地有聲有色。

「有了研發、設計作底,就容易切入中高價位市場,」于春明說,大陸內需市場龐大,光是數人頭就有十幾億,若是能精準打入中產階級以上的某個比例,市場就容易作大了。

10年投資棗莊 台灣拚搏精神最要緊

于春明投資棗莊10年,他今年許的「10年大願」即是,希望業績越來越蒸蒸日上,在大陸的市占率也能節節高昇。他不諱言,這幾年大陸投資環境惡化,即便是位在山東棗莊,也面臨缺工以及勞動條件更趨嚴苛的問題。

他說,大陸長年實施一胎化政策,每個小孩都是家中的寶,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小孩出遠門,不少小孩頂著高學歷,也只想往高學歷的行業裡鑽,的確讓不少傳統產業台商面臨找工難的困境。但他認為,即使外在環境惡化,但靠著台灣人常與逆境拚搏的精神,依舊能有機會闖出一片天地來。

這幾年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兩岸直航往來更便利,也簽署了ECFA,今年兩岸重頭戲是,即將商訂與廣大台商利益攸關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對此,于春明表示,過去在大陸的投資糾紛,多只能靠台商協會、當地政府來協調,日後若能再由兩岸政府以協議方式,讓台商在意的協處機制更加定型、規範化,可為大陸廣大台商創造更佳利益,他相當樂觀其成今年兩岸就能敲定投保協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