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協助台商打通路~南京台灣名品城

協助台商打通路~南京台灣名品城

文/林安妮

「我們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營利、賺錢,而是為了協助台商搭建交易平台。」南京台灣名品城總經理張英華如是說。張英華在出任南京台灣名品城總經理之前,在國內流通業界是出了名的女強人,她的流通經驗超過20年,不僅待過實體通路,也曾擔任知名電視購物頻道副總。

張英華過去20年都在業界打滾,2010年他收到華新麗華董事長、現任南京台商協會會長焦佑倫的徵召,首度開啟了她的長駐大陸生涯。問她為何為自己的職涯與生涯,做了如此關鍵性的抉擇,她笑說,「是焦董事長的熱忱感動了我。」

過去的她,看產品、看業績,數字管理絕對要到位,錙銖也都要計較。不過,現在的她,卻像是帶著使命感投身到公益事業來,她腦袋裡轉的邏輯不再是營利至上,而是如何協助更多來到名品城的台灣中小企業,期盼這些業者都能以台灣名品城做為一個平台,再往外延伸到大陸其他通路上,真正分享到大陸內需市場。

南京台灣名品城的誕生,起因於在2007年時,外貿協會與南京市政府在南京當地首度推出台灣名品交易會。當時4天的交易會,一共創造26萬人次的造訪者,以及人民幣52億元的銷售佳績,這讓兩個主辦單位相當吃驚,於是心生要打造一個永不落幕展覽館的念頭。

南京台灣名品城  永不落幕展覽館

「你能想像嗎?工程一有延誤,南京市政府馬上召來1,000名勞工,24小時兼程趕工,就是要趕在半年內,打造出一個比世貿還要大3倍的南京名品城」南京台灣名品城行銷總監熊淑芬表示,南京市政府相當重視台灣名品城的開發,還不惜砸下人民幣近4億元重金打造。

2007年,南京市政府與貿協興起打造永久展覽館念頭,2009年,南京市政府開始協助台灣名品城找地,並委託華新麗華董座焦佑倫協助營運,一直到2010年3月底破土、9月26日起進入長達1年的試營運期,南京台灣名品城可說是在外界高度期許下快速催生、長大。

據了解,南京台灣名品城目前是南京當地河西新城商務圈裡最先開業的超大型商業貿易中心,占地廣達7.35萬平方公尺,是大陸最大的台灣商品展銷中心。名品城共有8棟建築,棟距之間有天橋相連,猶如台灣信義區商圈,因此又有翻版信義區的封號。在名品城內,又可區分為8個商貿館區,專門提供台灣的食品特產、餐飲美食、流行時尚、文創美學及美妝保健等產品。

「在大陸一些主要城市,可能都有一些類似台灣名品城的產品行銷中心,不過,要像南京台灣名品城這麼獨一無二的,現在是看不到的。」張英華說,南京台灣名品城不僅跟著南京河西新市鎮開發腳步同步邁進,也是少有同時融合B2B與B2C行銷功能的名品城。

她笑說,河西區就好比台北現在正快速騰飛的內湖區,是南京新生的商業區,從她的辦公室往外看,正好可以看到八線道的大馬路,說明新商圈的開闊氣魄。據說,台灣名品城新穎、時尚的外觀,也經常吸引不少新人在此拍婚紗,足見台灣名品城深具潛力。

打造台商登陸交易平台 拓展大陸內銷市場

一般說來,在大陸做生意,不僅要想辦法理解大陸重重官方法令,還得建立層層人脈,也因此,廠商多年投入的市場成本,往往比想像中還要大。在南京台灣名品城,台商最低設櫃門檻約是每月人民幣6,000-7,000元,還可享有當地政府專門提供給台灣名品城商家的綠色通道,不僅商品可快速通關,還可快速辦理工商登記等。

張英華說,台灣名品城對準備進駐廠商的最重要也是唯一要求是,必須是台商。所謂的台商,可以是來自台灣的廠商,也可以是已在大陸當地發展的台商,「一般在大陸已有相當基礎的大型台商,例如達芙妮,因多有自己的通路,不大會需要藉助名品城的幫忙,不過,不少對大陸內需市場概念模糊的中小型台商,就可能找到最適切的協助。」

她表示,大陸幅員廣大,往往隔了一個城鎮,消費習慣就大不同,她以南京、上海為例,後者是國際化的城市,民眾消費實力普遍較高,南京消費習性則出現兩極化,「有一群人是屬於生活水準較高的消費群,可接受價格較高昂的產品;有一群人屬中低收入,買東西唯有價格低廉才買。」南京名品城想要打入的族群,就是前者。

張英華分析,在名品城裡,賣的最好的產品有四類,一是包括3C手機、電腦在內的科技類產品,「大陸消費者多半認為,台商的組裝能力、品管能力最強,因此較願意打開荷包,專買台商產製的電子產品」;第二類是親子教育類,舉凡早期教育教材、童裝、嬰幼兒用品。張英華解釋,在大陸一胎化教育底下,父母較捨得為孩子花錢,加上這幾年,大陸市面上有不少黑心產品流竄,也讓當地消費者較樂意購買品質較安全的台灣產品。基於同樣的安全理由,台灣名品城的食品也賣得特別好,此外,第四大類受歡迎產品就是生技產品與保健食品了。

是起點不是終點  名品城延伸交易平台

張英華說,台灣名品城成軍目的是為了扶植中小企業,但也因為落戶南京,讓南京民眾得以享受到更優質產品與服務。以目前客群來看,來店消費者多是目的導向者居多,例如特別前來享受由名品城近200 家美食廠商提供的台灣特色佳餚,或是專門來購買台灣特產、優勢產品等。

「從去年9月開幕到現在,我們學到一些寶貴經驗,那就是更明白台商的需求,同時也更明白當地的消費需求。」她指出,名品城不是以賺錢、營利為目標,而是時刻把服務中小型台商放在心上。「台商來到名品城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過去台商不容易單獨對外洽談的通路,我們都可以幫上忙。」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南京台灣名品城協助不少台商向外延伸新通路,舉凡協助業者進駐其他百貨、商場,或是透過與其他通路業者合辦「台灣週」活動,讓台商產品得以亮相,多了其他銷售管道,「以名品城為平台,再把產品輻射販售到全大陸去,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南京台灣名品城與多數購物中心或商場不同之處,不僅這是一個提供吃喝玩樂等複合式商場,它也保留同時做B2B與B2C的特色。在台灣名品城落腳的台商,既可以零售,也可以做批發,同時滿足買賣家的多元需求。

台灣青年學子有創意         名品城一起打拚

張英華長年在南京打拚,她的工作團隊也不乏多張台灣年輕學子面孔,原來是台灣名品城相中台灣年輕學子的創意、靈活特質,於是在去年與東吳大學合作,找來第一批、19位應屆畢業生到名品城工作。

今年23歲的汪姵吟就是在2010年9月加入名品城工作的年輕新血之一。原本就讀東吳大學企管系的她,深刻感受到台灣商界與大陸市場相連,於是在去年畢業前夕,她就決定跨海到南京工作,大陸也就成為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地。

她說,和同年齡的大陸同事相比,大陸同事的工作企圖心讓她相當吃驚,「很多大陸同事的職涯規劃,一規劃就是5年、10年,而且平時工作認真、上進,非常值得台灣年輕人學習」。

不過,她也說,台灣同事在掌握細節上,還是比大陸同事做得還要好,例如在策展時,大陸同事通常習慣抓大方向,但台灣同事就連小細節也不放過,值得嘉許。

「誰說台灣大學畢業生都是草莓族呢?」張英華仔細觀察這一批台灣年輕學子,發現他們的抗壓性很強,在各個部門間輪調,都能表現出不錯的適應性。「他們一放假,就結伴遠遊,爬黃山啦,到處踏青,平常也像大陸年輕人一樣愛上網路購物,有時碰上新鮮貨,還會問我要不要一個。」

張英華說,名品城把這些年輕學子當成是儲備幹部培訓,歷經一年的輪調後,再由他們自行立定工作志向,「大陸是一個眾生相的大市場,這麼年輕的生命來到這裡,一定有很多的經驗可以學習、累積。」

張英華每天與這些年輕學子一同工作,也常發現這群台灣年輕學子除了有創意、活潑熱情外,身上也有著無比堅強的韌性。去年台灣名品城招募這19位年輕學子到南京工作後,除了一位因家庭因素返回台灣外,剩餘18位年輕學子都在名品城適應良好。

今年9月,南京台灣名品城將結束過去長達一年的試營運時期,將要重新盛大開幕。張英華豪氣地說,屆時名品城旗下10個館將重新以嶄新面貌,迎接新時代來臨,盼此複合式商場能為台商找到新希望,也成為大陸消費者吃喝玩樂的聖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