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綠建築 打造生態城市
- 更新日期:109-09-02
智慧綠建築 打造生態城市
整理╱編輯部
智慧綠建築 永續環保
「綠建築」是將永續環保概念融入建築設計,使建築物在整體生命週期中,從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維護到廢棄拆除的過程,均達到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及低廢棄物之目標。根據我國綠建築評估系統顯示,「綠建築」亦即具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建築物。在國際上,綠建築概念從1970 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開始萌芽,迄今30 餘年,經各國積極投入研究發展,業已研訂完成綠建築評估系統20 餘種,強調節能環保之永續發展設計理念刻已席捲全球,國際間已成立「世界綠建築協會」 (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WGBC)及「永續建築環境國際促進組織」(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a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 IISBE)兩大綠建築國際組織,我國於2005年加入「世界綠建築協會」成為會員國,並取得理事國席次。
我自1997年政府即進行綠建築科技技術研究,並於1999年,賡續訂定台灣亞熱帶氣候區專屬綠建築評估系統、建立綠建築標章制度、實施「綠建築推動方案」及「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建立綠建材標章制度、完成綠建築法制化並分階段實施,政策措施規劃完備。截至2010年10 月底止,累計已評定通過綠建築案例2,675 案,透過其節能、節水設計水準之提升,預估每年可省電8.53億度,省水3,780萬噸,合計減少CO2排放量約為57.4萬噸,約等於3.85萬公頃人造林所吸收的CO2量,每年節省之水電費約達24.4億元,成果豐碩。依據行政院2005與2006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SRB)決議,推動「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發展政策及概念。而所謂「智慧化居住空間」,係指在建築物內導入永續環保與智慧化相關產業技術,建構主動感知、及滿足使用者需求之建築空間。其目的在創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適、及節能永續的工作及生活環境。
我國在資通訊科技領域投入較早,相關硬體製造方面已累積優異製造、低成本研發、及競爭優勢,並積極推動智慧台灣等計畫,行政院於2009年12月14 日表示,未來發展方面,為有效運用我國ICT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產業優勢,以創造經濟價值,爰交由經濟部、內政部就智慧綠建築產業,提出具體發展方案。至於智慧綠建築產業發展方向,行政院吳院長復於2010年1月13日提示:「將綠建築作更廣大的推廣,即將現有的綠建築加上智慧型省能、省水,或消防、保全、醫療照顧系統等高科技設備,一則使高科技設備得以產業化,一則應不同民眾的需求,提供簡潔、人性化及舒適的生活空間。…」綜上所述,政府除積極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外,也進一步發展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包括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及發明專利產業化。其中,推動智慧綠建築,係藉由台灣既有綠建築優勢,在維護環境永續發展及改善人民生活前提下,進行智慧型創新技術、產品、系統及服務之研發,以建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優質居住環境,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掌握龐大創新產業產值與商機。
智慧綠建築之關聯產業範疇
目前世界各國均積極發展智慧生活應用相關產業科技,針對能源管理、自動化控制、系統整合、安全監控、居家照護、數位生活等各項需求,進行一連串電子化、資訊化及建築技術的整合創新服務。而推動智慧綠建築發展,正是期望促使建築物本體進行智慧綠建築設計,結合各類先進智慧化產品與服務,進而帶動關聯產業,包括建築部分之創新規劃設計、施工營造、綠建材等、及相關智慧化產品與服務之導入,達到綠建築效能升級之目的。
整體智慧綠建築關聯產業範疇概要如下:
一、建築部分:包括建築規劃設計、施工營造、及綠建材等。
二、能源管理部分:包含能源管理系統、先進自動讀錶系統、感測系統、智慧水表、智慧電錶、智慧瓦斯表、感測器、感測元件、系統主機、操控面版等。
三、安全監控部分:安全監控系統、網路監視攝影機、網路影像伺服器、硬碟式監視錄影機、影視對講系統、門禁管理系統、門禁對講機、辨識系統(指靜脈、瞳孔、指紋、人臉)、感測系統、感測器、感測元件、瓦斯偵測裝置、瓦斯遮斷裝置等。
四、節能家電部分:節能家電器具(電冰箱、洗衣機、冷氣機)或用品等。
五、自動控制部分:自動控制系統、控制模組、控制元件、系統主機、操控面版等。
六、空調節能部分:VRV 高效率空調系統、變頻式空調系統、全熱交換器、感測系統、感測器、感測元件等。
七、室內環境品質部分:除採用綠建材外,可導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濕度等之智慧化感知監測設備等。
八、節水部分:自動化節水系統、感應式節水器具等。
九、照明節能部分:照明控制系統、高效率照明燈具、電子式安定器、省電燈泡、LED 照明、自動點滅控制器、自動調光控制器、紅外線控制器等。
以LED照明為例,目前政府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兩岸技術優勢互補與分工,逐步建立華人LED照明自主智財,推動產業投資,同時研議兩岸共同合作成立世界級半導體照明企業。除此之外,政府也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擴大推動民間投資招商計畫「智慧綠建築產業-綠色便利商店分級認證及獎助改造計畫」,以台灣便利商店無所不在,全世界密集度最高,總數逾9,000家,每年仍在成長的特色,目前面臨單位面積用電量(EUI)居各用途別建築之冠,是辦公建築的10倍以上,一般住宅的31倍。政府預計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3年為期,以第1年2,000家、第2年3,000家及第3年4,000家便利商店的速度進行節能改造工程,藉由智慧綠建築節能,帶動便利商店內部設備汰換/安裝,3年共約11.3億元之整體規模,透過機械設備面、建築空間面,及使用管理面等三面向著手。政府提供全程免費之現場盤查、診斷評估、改造建議及施工中之諮詢服務等。改造工程完工後,即可申請分級認證,依等級領取獎助金,共同建立綠色企業之形象。
低碳島願景 節能再發展
在既有綠建築基礎上,導入資通訊應用科技,發展「智慧綠建築」產業,成為領先國際之典範,落實台灣建立低碳島之政策目標。運用資通訊高科技軟實力的成就與節能減碳之綠建築結合,落實推展智慧綠建築產業,以滿足安全健康、便利舒適與節能減碳之庶民生活需求,全面提昇生活環境品質,開創產業發展新利基。為達成前述推動目標及落實智慧綠建築新興智慧型產業之發展,以擴大綠建築及智慧化設備產品之應用,建構符合未來生活需求之智慧綠建築環境,達成推動智慧綠建築產業之目的,政府擬訂四大推動策略如下:
一、進行創新技術研發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為更進一步提升建築物節能效率,進行智慧化之節能創新科技技術及相關產品研發,並研擬制訂相關系統及設施標準與規格,以期能研發出更具智慧化、節能效率更佳之系統技術及設備產品,以促使建築環境能更符合節能減碳之目標。
二、健全法制規範以消弭產業發展限制
為全面推動智慧綠建築產業發展,進行檢討評估相關法制、規範、機制及措施內容,針對有危害、限制產業發展之部分,或對於推動產業發展有不足之部分,均進行研修訂,以健全法制規範環境,將更有利於推展智慧綠建築之產業。
三、培訓專業人才以滿足產業發展所需
為推動新興產業政策,首要需求之一即為相關專業人才,藉由進行講習培訓、相關產業技術應用輔導及產學研合作機制等,以促使相關領域範疇之人員能有更進一步之認知,並將所學得之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運用於專業實務上,有助於落實政策及滿足產業發展之所需。
四、辦理示範應用推廣以帶動產業發展
藉由掌握智慧生活環境發展需求,發展於綠建築導入智慧型自動感測、居家安全、能源監控、省水、保全、消防及健康照護系統等高科技產品設備之情境概念與試辦建置等示範應用之推廣,以普及智慧綠建築之概念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Green ICT 開展建築新頁
政府自2010年至2015年投入總經費新台幣32.3591 億元,促進投資新台幣284.7654 億元、帶動產值新台幣7,529.21 億元、達到節能減碳382.4009萬噸及創造243,027個就業機會,以推動智慧綠建築創新生活應用,帶動相關技術開發以及產業發展。透過智慧綠建築示範應用與推廣,使建築、資通訊及服務產業相關業者與民眾體驗智慧綠建築情境,激勵創新設計研發能量,預估參觀綠建築示範基地與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人數,每年約為10,000人次,至2015年底總計為60,000 人次;另既有建築物智慧綠建築改善獎助,至2015年底達240 案。
為呈現綠建築政策推動與研究發展成果,將綠建築概念推廣至一般民眾,政府也辦理「綠建築博覽會」,藉由綠建築主題館與實體動態展示,廠商綠建築相關產品展示與交流,以及豐富的綠建築演講內容與創意綠環境活動舉辦,使民眾深刻體驗綠建築,建立綠建築消費意識,進而引導全民朝向綠建築與居住環境永續發展之目標邁進,共計吸引達11 萬民眾參觀;另為加強綠建築觀念普及,擴大教育推廣,乃逐年辦理綠建築講習、說明會及研習會等,累計至2010年10月底辦理104 場次,參訓人數達13,297人次;同時建立綠建築、綠建材網頁,瀏覽人數達69 萬人次。
智慧綠建築已列為政府目前積極推動的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之ㄧ,將我國長期推動綠建築及資通訊產業之實力相結合,進行智慧型創新技術、產品、系統及服務之研發應用,對提振營建技術水準及高科技產業發展,甚有助益,請內政部、經濟部及各相關部會依據權責分工積極推動辦理。吳院長指出,不論是農村社區再生與綠建築結合,或是政府對節水、節電、建物之空調、照明、外牆結構隔熱等提供獎勵措施,如能以建築法規明文規定,讓獎勵與規範雙管齊下,效益更大。目前政府推動都市更新時如能給予智慧綠建築的都更案些微容積獎勵,也能有利環保與節能減碳,產生更大的效益。
內政部指出,針對工程費造價超過5,000萬元以上新建公有建築物,將自2015年起強制導入智慧綠建設計施工,並納入公共工程預算審議管制。內政部並將修改營建業技術規則及都市更新相關法規,引導民間進行都市更新或既有建築物重建導入智慧綠建築,透過容積或經費獎勵,藉以帶動私有建物納入智慧綠建築,對國有地標售或設定地上權,財政部也將要求得標業者開發需納入智慧綠建築。
由於自主掌握高智慧及可靠性之無線感測網路系統整合技術,並發展感測網路新興應用及服務技術,開發具擴充性綠色科技服務管理方案,以系統服務帶動各類型低碳生活科技應用,帶動健康舒適、安心安全及節能自動化等創新應用服務,讓國民與產業感受Green ICT 效益。
(資料來源: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public/Data/0121717101571.pdf、行政院經建會http://www.cepd.gov.tw/att/0014185/0014185_1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