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台灣 軟實力引領風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 更新日期:109-09-02
整理/編輯部
全球文創產業發展趨勢
過去10 年來,世界各國無不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經濟與文化成熟發展的先進文化大國,如英國、美國、日本;或者亟欲突破傳統代工定位、從製造代工(OEM)轉型為設計代工(ODM)的新興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泰國,都已意識到文化創意產業帶動國家經濟成長、產業升級的能量,以及在城市行銷上所能創造的高附加價值,並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視為國家的重點計畫。
觀察近年來,各國公部門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在因應世界經濟與社會趨勢的變遷,針對重點產業轉型與升級制訂策略目標。例如,日本於20 世紀初面臨經濟泡沫化的危機,從經濟與政治的硬勢力轉而發展文化創意的軟性國力。經過10多年,今天的日本透過動畫、遊戲產業,已在全世界展現了強勁的文化滲透力。另外,2000 年改變了亞洲各國產業經濟版圖的金融風暴,也催化了韓國的內容產業以及泰國的設計生活產業的發展決心,即使是創意產業的發源國英國,其推動創意產業的初衷,也是想藉由創意產業,重塑英國在世界上已逐漸衰微的創新競爭力。
近幾年來,亞洲國家在創意產業的發展上有相當顯要的成果,也展現在優異的外銷成績上,10 年來外銷額成長約133%, 2005年所佔世界創意產業市場比例為39.4%,直追歐洲國家。其中,印度與中國展現最耀眼的成績:在1996-2005年間的創意產品外銷額分別成長 2.33倍與2.42倍。
我國文創產業現況分析
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是「內容」的競爭,創意、知識、價值和標準的建制、人民素質以及文化獨特性等,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元素。
近年來台灣自發性的創意能量不斷在累積及放射,無論是在電影、設計、工藝或流行音樂,台灣在國際上都有相當傲人的成績,例如國片《海角七號》在締造國內票房紀錄的同時,也風靡各國際影展;設計產業在2002至2007年間,在國際設計4大獎項總獲獎數為484項;而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2008年率隊參加巴黎家飾展,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合作開發之編織竹椅,在全場一萬多件作品中,獲法國媒體選為23件最令人心動的作品之一。
若以量化數據來看台灣的文創產業整體發展情形,2002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為4,353 億元, 2008年為5,892億元,增加1,539 億元,2002至2008年的年平均成長率為5.17%,較我國同期GDP 年平均成長率3.36%為高。
在附加價值方面:2002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附加價值為2,311億元,2008年預估為3,129億元,增加818億元,2002年至2008年的年平均成長率為5.18%。另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磁帶資料、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臺灣地區職類別薪資調查,2002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就業人口計16.24萬人,2008年為19.06萬人,增加2.82萬人,2002至2008年此項產業就業人口,年平均成長率為2.70%。
從個別產業發展情形來看,部分業別一方面已有較為穩固的基礎,另方面也相當具有成長的空間。設計產業的營業額自2002年的220億元成長至2008年的712億元,大幅成長達223.31%;而在2008年德國的IF獎與Red Dot獎項中,台灣獲獎數高達近150件產品,其中更有6 件作品獲得IF獎獎及Red Dot「Best of the Best」產品設計類大獎,說明台灣設計能力逐步受到國際肯定。
工藝產業是台灣的藝術產業中發展較為成熟者,而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在2008 年創意經濟報告中亦指出,工藝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市場中,唯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產業。1996-2005年的10年之內,發展中國家的工藝產業外銷額成長近乎2倍,從77億美元提升至138億美元。台灣工藝產業近年來與設計、時尚、科技等領域的跨界結合,顯現出其發展的多元可能性;使用在地材質及具有生態友善特性的工藝,更是符合近年來的環保及樂活意識形態。惟台灣工藝產業有日漸倚賴內需市場的趨向,應於未來更著力於整體工藝品牌的打造,以拓展海外行銷通路。
有關電影、廣播電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可說是普羅大眾最常也最容易接觸的文創消費項目,亦能帶動其他產業的關聯效益。2008年台北市電影院的首輪票房逾25億,可見台灣存在著龐大的電影消費市場,可惜的是其中國片票房僅3億,佔12.09%。然而和2006年以前國片市場平均不到總體票房2%的情形相較之下,2007年7.38%和2008年12.09%都是大幅成長,顯現出近近年台灣電影發展出一股新興多元的風潮,在題材、選角、編劇、拍片、異業結合和行銷等面向,也充滿著創新的能力,甚至帶動觀光的興盛。廣播電視產業是2007年文創產業的榜首,營業額約1,308億元,其中又以電視節目製作、有線電視臺、無線電視臺的營業額為主。內容的優質化、國際市場的拓展及跨界跨國的合作,將是未來台灣電視產業的發展重點。至於流行音樂,台灣具有亞洲最大規模的音樂外銷輸出額,為華人流行音樂市場重鎮的地位。
近年來形成熱潮的「宅經濟」,則反應出數位內容產業的巨大效應。台灣的原創素材豐富多元,資通訊產業實力雄厚,且網際網路與寬頻網路普及率為全球前10名,具備了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的軟硬體環境,亦確實帶動龐大的產值。由此可見,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潛力無限。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SWOT 分析 | |
優勢 Strength | 弱勢 Weakness |
(1)自由創作環境,優秀人才輩出,民間創造力源源不絕。 (2)開放多元社會,藝文活動呈現多元性與多樣性。 (3)充分透明的資訊,社會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的可塑性強。 (4)科技發達,文化創意產業可藉由新科技優勢,多元結合,多元傳播創新發展。 (5)地方文化活力強,民眾對藝文活動與創意生活的需求日增。 | (1)可以產業化與不需要產業化的分際不夠明確,與民間的需求和期待產生落差。 (2)政府主管部門分散,缺乏整合平台。 (3)市場小、規模小,無法靠內需市場形成產業,國際市場的開發力弱。 (4)文化政策亦受政經環境影響,民間對政策的延續性存有疑慮。 (5)資金來源不足,缺乏文化投資的鼓勵措施。 (6)智慧財產權未受尊重保護。 (7)藝文界缺乏整合、行銷與管理人才。 |
機會 Opportunity | 威脅 Threat |
(1)台灣文化自由開放特色,可成為華人世界品牌,可帶動華人文創產業經濟。 (2)華人經濟崛起,大中華區域經濟形成。 (3)兩岸開放的大趨勢,使台灣文創產業有開拓的空間。 (4)民間人才充足,自主性與參與性高。 | (1)大陸有廣大內需市場,易於進軍世界市場,且大陸亦以文創為重點發展產業,兩岸有競爭壓力。 (2)文化差異,讓台灣文創產業進入大陸有優勢,但大陸法令限制,有待兩岸談判解決。 (3)世界各國重視文創產業,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泰國、印度等不斷崛起,形成競爭。 |
打造文創匯流中心 培養明日旗艦產業
馬總統2009年5月1日於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結論報告中表示,在全球的華人文化中,台灣有三大優勢,可使台灣扮演開創者的角色,以文化的創造力,成為華人文創產業的先鋒:
一、台灣擁有海洋文化的特性,移民社會的多元包容特質,具備開放自由的胸襟,開創新局的勇氣,和寬廣的世界觀,充滿追求創新的能量。
二、台灣擁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教育普及,底蘊溫厚,保存著「溫良恭儉讓」的儒家精神,成為創新的人文基礎。
三、台灣是華人世界首先實現民主制度的地方。自由創作的環境,自由開創的心靈,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命力,也是台灣創意的源頭。
台灣是多元文化及民主開放的社會,加上教育普及,人才及文化水準在亞洲國家中都相當突出,投入文化創意產業的潛力無限。尤其現今兩岸開放,兩岸經貿關係逐步正常化,華文市場也漸漸成形;台灣近年來成為精緻、創新及當代華人文化的孕育地,影視和流行音樂產業更是引領風潮,因此兩岸和亞洲華人所形成的新的大華語市場,對於台灣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新契機。而台灣在中小企業、資通訊硬體產業發展過程中,所累積的資金、人才、創新技術、靈活應變能力,以及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的操作經驗和專業,恰可以移轉至文創產業。
文化創意成為當前重要的六大關鍵新興產業之一,行政院為建立跨部會、跨領域之整合平台,於2009年3月成立「行政院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且由文建會擔任小組幕僚單位,統整各方建議,提出「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推動策略分為二大方面:
第一部分「環境整備」:主要是對於所有文化創意產業整體面臨的共通性問題,思考因應策略,著重於健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相關面向,包括經費的挹注、融資及創投機制、法規面的鬆綁及制度面建立、擴大國內外市場、建立文創合作平台及人才培育等。「環境整備」之目的是希望建構對所有文創產業皆友善之發展環境,使相關產業皆能獲得適當之輔導及協助而成長,並進一步培養成為明日之旗艦產業。
第二部分「旗艦產業」:從現有各產業範疇中,擇取發展較為成熟、具產值潛力、產業關聯效益大的業別,包括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及工藝產業,針對其發展特性及需求提出規劃,予以重點推動,期能在既有基礎上再作強化及提昇,並藉以發揮輝頭羊效益,帶動其他未臻成熟的產業。對於未納入旗艦產業的業別,尚需加強扶植及輔導,即藉由「環境整備」各項專案的執行,建置產業共通性之良好發展環境,讓其得以成長茁壯。
文建會秉行政院之指示,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推動的統籌單位,負責落實「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的「環境整備」與相關「旗艦計畫」的行政作業,並提供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發展所需的服務,於2010年4月成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單一專責單位「文化創意產業專案辦公室」,作為跨部會資源整合之行政與政策幕僚以及擔任專業的產業智庫與諮詢輔導團隊。對內,負責統合協調產業相關公私部門資源,對外,以扶助文創15大產業為目的,以實體的行動服務點與虛擬的「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從政策宣導、產業推廣、諮詢輔導、投融機制、資金挹注、情報蒐集、跨界媒合、人才培育、市場拓展、接軌國際等構面,規劃並推行相關措施。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的服務對象為對文化創意產業有興趣之個人及相關業者;其成立宗旨為提供產業一個資訊彙總、訊息交流、跨業互動、專業諮詢、跨界媒合的虛擬環境,希望形成產業群聚,共創集體智慧與群聚效益。其內容重點歸納如下:
● 提供統合之最新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及法令、產業發展趨勢、相關即時資訊等資源,俾利迅速掌握所需情資及產業脈動。
● 運用「智慧型檢索」及「補助計畫申請及查詢」功能,結合政府相關政策補助與獎勵工具,協助業者得到更貼心、更便捷的服務。
● 建立「文創產業單一諮詢輔導服務窗口」提供全方位的諮詢輔導服務,並視個案所需,導入顧問團專業輔導,以及各種投融資扶助資源,協助藝文廠商轉型事業化。
● 創造產學跨界研究、文創產業互相交流媒合的機會。
● 建立文創產業人才交流平台,以促進人才培育與媒合。
政府以「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為資源累積彙整、情資統合分享之平台,提供產、官、學、研即時、完整之產業情資,同時容納各方之即時意見、資訊反應,將有助於文創產業知識力之提升,充實產業基礎研究之參考依據,及整體環境之改善。透過「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的推動,發展一個橫向、縱向皆蓬勃健全的文化創意產業,更期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條件能愈趨成熟,發展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品牌、產品、與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是國家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一環,各位讀者的參與、支持、鼓勵與建議,都是政府持續努力的最佳導引與動力。歡迎大家一起攜手共創文化創意產業的美好未來!
● 文化創意產業專案辦公室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1號13樓
服務專線:(02)3343-6361
服務信箱:cciweb@cca.gov.tw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http://cci.culture.tw
(以上資料來源:文建會、行政院全球資訊網、及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