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工具機製造大廠~友嘉實業

文/林安妮


兩岸經濟協議(ECFA)貨品貿易早收清單將在明年元旦生效,友嘉實業總裁朱志洋笑說,過去一年看兩岸協商,真是緊張萬分,「台灣工具機出口到大陸,關稅約是10%,少了關稅,台灣工具機性價比(性能與價格比)就可明顯提升」。

大陸是全球工具機最大消費國,以往全球生產的工具機有四分之一專供大陸市場所用。這幾年,隨著大陸內需市場大步發展,全球有愈來愈多的工具機在大陸銷售,大陸目前的胃納量已擴大到能吃下全球三分之一的工具機年產量。

朱志洋說,大陸工具機市場競爭激烈,大陸本地業者幾乎能拿下過半市占率,但是高階、高價的市場缺口,則仰賴進口工具機補充,「日系或歐系工具機,最能取得高價優勢,台灣製與韓國製工具機品質、價格則在伯仲間,廝殺激烈。」

他形容,在大陸市場上,有一半的消費者是品牌信仰者,「這些消費者,不管工具機價格如何,要用就用最好的產品;」另一半的消費者則會考量性價比,「品質差不多的東西,若是價格更合理,消費者往往容易選擇價格便宜者。」

從提升性價比殺出市場重圍,正是友嘉搶食大陸市場的重要法門。「從台灣出口到大陸的工具機,若能減輕10%的關稅負擔,性價比就能大幅提升,這一點韓國人也看到了。」朱志洋打開一份組織圖,上頭標示友嘉實業共有55家關聯企業,但這還不夠新,因為友嘉最近又併購兩家韓國公司。

ECFA零關稅發酵 友嘉再併兩家韓企

在業界,朱志洋有著「併購大王」的美稱,他的事業版圖遍及兩岸三地、日本、韓國、美國與歐洲等地。即將加入友嘉的兩家韓國公司則是韓國相當著名的工具機大廠,一家名為DMC,一家是是韓國三星旗下的工具機廠。

其中,DMC是韓國前五大工具機大廠;後者在友嘉入股後,大股東三星則退居第二大股東。據瞭解,兩家韓企都是主動接洽友嘉尋求合作,兩家韓企不只是看到友嘉長年布局大陸的實力,更是為著ECFA零關稅而來。

朱志洋說,未來兩家韓國公司都可以進口零組件到台灣組裝,然後再出口到大陸,「ECFA生效後,10%關稅可以逐步降低,這對韓國業者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目前韓國與日本也正與大陸商討洽簽中、日、韓自由貿易區(FTA),所幸台灣早先一步與大陸完成ECFA洽簽,有利包括友嘉在內等一批實力業者提前卡位。「下次兩岸再啟動貨品貿易協商時,希望加工中心也能入列。」朱志洋開心笑說。

20年前的友嘉,不過是一家年營業額約100萬元的小廠,如今在朱志洋悉心打造下,友嘉已成為兩岸最大的工具機製造集團,「我幾年前許過願望,要在2012年讓集團企業家數達到64家,現在看起來能在2011年提前完成,」。

去年友嘉旗下的工具機部門,一共創造出高達210億元的營收,在ECFA貨品貿易早收清單生效之際,友嘉再次啟動併購戰,除了收購兩家韓企外,近期友嘉還相中了德國、義大利與台灣公司,一旦收購完成,預估年營收可衝破300億元。

友嘉前進大陸 人脈事業版圖同步開展

「當年我要到大陸投資時,不少同業都等著看友嘉的笑話」,朱志洋提起2001年開始布局大陸時的情景,忍不住說,工具機行業投入資金大、風險高,不少人寧可在台灣固守小王國,也不願在大陸啟動大規模投資,但友嘉卻是勇闖禁區。

工具機業者要到大陸投資設廠,可不比國內電子產業投資來得輕鬆。理由是,國內電子業多是在台灣進行高階研發、製造,再到大陸作下游組裝,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只要稍加訓練就可上場,但是工具機業者需要的卻是熟手。

朱志洋說,要組裝一台造價動輒百萬元的工具機,員工訓練必須十分完整,「沒有3年的時間,加上本科出身,實在很難組裝出一台令人滿意的工具機來。」熟手問題是其一,大規模的機器設備投入,則又嚇退不少台灣的工具機業者。

友嘉目前在大陸最大生產基地座落在杭州,不少工廠面積超過2萬坪,位在杭州江東科技園區的子公司友達機械面積更高達20萬坪,如此大成本、大投資,看在同業眼中或許冒險,但對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的朱志洋來說,卻是遠見之舉。

朱志洋表示,友嘉雖是在2001年才啟動投資大陸計畫,但早在1992年,友嘉就開始把產品銷往大陸去。1990年代中後期,朱志洋趁著出任工商建言會理事長之便,經常率團到大陸參訪,他說,昔日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與當時出任福州市委書記、現任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最讓他印象深刻。

他表示,當年有幾次拜會朱鎔基與習近平,聽到兩人對大陸未來發展的想法,再看到當時的大陸經濟,已從計畫經濟轉軌到市場經濟多年,大陸上下花在基礎工程的建設與心力不知凡幾,他認為眼前所見所聞都代表大陸深具發展潛力。

原本,友嘉計畫登陸的第一站就是習近平所在的福州,當時友嘉有意併購當地的一家國營事業,但後來評估收購難度太大,爾後習近平轉往浙江工作,友嘉也跟著將投資眼光與重心轉到了杭州。

治理友嘉工具機王國 但求心安

長年啟動併購戰來擴大版圖的友嘉,是如何治理位在全球各地的24個工具機生產基地,以及管理旗下14大品牌?朱志洋說,靠著專業經理人管理各地公司很重要;管理全球各地的專業經理人更重要。

他形容,友嘉在管理上雖重視中央集權,但在各專業領域上卻是充分授權,「我要求每一家子公司都要制定清楚的經營策略,要把公司未來5-10年的目標、經營方法都講清楚,」「我抓戰略,專業經理人抓戰力,在戰略與戰術交叉運用下,就能發揮出公司的戰力來。」

前兩年正值國際金融海嘯肆虐,不少企業都放慢企業布局,不過,友嘉的併購腳步卻未停歇;海嘯之中,有不少企業還不出銀行錢來,但友嘉啟動併購戰後,卻也協助新併成員大舉還債,讓不少仰賴利息收入的銀行苦笑,反被友嘉抽銀根。

朱志洋說,經營企業最要緊的是心安與踏實,「看到新買的公司,帳上掛了大筆負債,真是怎樣睡也睡不好,」有時候翻帳時,還會看到「前人」疑似取巧避稅,雖然沒被國稅局發現,但為免日後落人口實,乾脆也把稅補一補。

他表示,從商這20多年來,繳過的稅超過好幾億元,他不心疼這些繳出去的稅,也絕不逃一個稅,因為他認為,繳出去的稅能夠造福社會,最後社會也會回饋到自己、員工與公司,「經營一家企業,不能只重視小我,還要發展大我。」

朱志洋重大我 巧扮化妝師與傳教士

朱志洋的「大我論」,是以自家公司、員工為起點,他說友嘉旗下員工高達上千人,每一個員工都來自一個家庭,若是再加上友嘉位在全球各地的代理商,以及上萬個股東,「這世界有好幾萬個人每天受友嘉影響,只要友嘉好,這些人就會跟著好。」

他表示,經商這麼久,看過不少人在商場上浮浮沉沉,有的人會務實面對、檢討問題,有的人面對困難時,則是怨天尤人,殊不知企業經營者的喜怒,牽動著多少家庭的幸福快樂,「一個企業家若只是貪求自己的享樂,想要每天多睡一點,多放假一點,那就是只有小我,唯有大我才能成就更多人。」

朱志洋經常把自己比喻為化妝師與傳教士,前者代表他時時刻刻都在努力將友嘉型塑為一家國際一流的企業;後者則代表他無時無刻都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希望自己、員工以及身旁的人,都能時時刻刻作最好的自己。

朱志洋是個大忙人,經常穿梭兩岸、來去全球各地,考察市場與自家事業版圖,不過,只要有時間,那怕是坐車、上飛機,他都要拿出書本來好好研讀。據說,他每周都要讀上5、6本書,這還不包括他每天固定研讀的專業書報周刊。

他笑說,知識就是力量,透過書報可以看到這個世界將朝那個地方去,「低碳、綠能、醫療等這些跨行業的趨勢,若只是悶在公司、工廠裡不抬頭看,可能等到那一天自己或是公司都落伍了,那就真得來不及了。」

朱志洋對自家企業期許是,在2018年時,他的企業能成為世界前三大工具機業,一年營收也能翻一倍來到600億元,築夢踏實的他,正一步步讓夢想成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