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知名台資咖啡餐飲連鎖品牌:兩岸咖啡
- 更新日期:109-09-01
大陸知名台資咖啡餐飲連鎖品牌兩岸咖啡 「高盛會投資兩岸咖啡,並不是看上牛排好吃,也不是認為兩岸咖啡一天可以賺進多少錢,而是看上兩岸咖啡這幾年在大陸建立的品牌與通路價值。」兩岸咖啡董事長、新任杭州台商協會會長楊進發如是說。
2008年,兩岸咖啡獲得國際知名投資銀行高盛及華生入股人民幣2億多元,取得兩成股權後,兩岸咖啡也開始從一家土生的台商品牌,注入了更多國際元素,楊進發形容,「國際資本進來後,對公司規章、體制的要求,都是向高標準看齊。」
過去10年來,台灣連鎖加盟品牌一波波、風起雲湧進入大陸市場,這些業者看到的大陸市場,不只是當下龐大的內需商機,更對大陸逐漸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的「未來」憧憬不已。
不過,能夠在這10年來作大、作強,不被大陸本土或外資品牌夾殺的台商品牌,卻是少之又少。兩岸咖啡反而成為少數在大陸市場闖蕩10年不敗,不僅徹底打響品牌,最後還能獲得國際投資銀行青睞的少數台商成功案例。楊進發說,高盛入股兩岸咖啡後,兩岸咖啡就開始脫胎換骨,全面朝2012年上市計畫邁進。
國際化的第一步就是啟動組織調整計畫。目前兩岸咖啡主要是將大陸畫分為「四大區域」,以杭州作為總部,由總部在四大區域複製中央廚房、物流以及人力訓練。去年兩岸咖啡在大陸已坐擁400家門市店,營收高達人民幣20多億元,今年隨著全球景氣復甦,兩岸咖啡在大陸的展店數還要往上攀升到500家。
杭州小橋流水風 專切高檔消費群
身為台商知名的加盟品牌之一,楊進發最常被問到問題是,「展店計畫如何?目前開出幾家店?」楊進發在回答年度目標後,有時也會忍不住提醒旁人「展店數不是關鍵,也有不少台商開了200家店,但倒了150家。」
在他眼中,展店數只是一個很表面的數據,但若是添入兩岸咖啡的「特色」來解讀,一切就變得格外有意義了。以兩岸咖啡的開店標準來說,每家店至少要在1,000平方米以上、至少聘僱50位員工,而且專走高價位路線。
楊進發說,兩岸咖啡的特色,就是「在地化」。在大陸,咖啡餐飲店必須要走「大規格」路線,跟台灣強調的「小而美」很不一樣。而且中間價格往往難以吸引市場,反倒是最貴的和最便宜的價格,較容易吸引消費者目光。
他舉例,兩岸咖啡有一家分店,80%以上的客人一進門就點最貴的牛肉吃,牛排一客是人民幣1,500元起跳,價格在台灣實屬天價,但在大陸歷經10幾年的「一部分富起來」政策,已培育出一批頂級消費群,台商只要順利切入,就有商機。
他也笑說,有一回心血來潮,細數了杭州西湖畔一家門店門口停的車,「車主都是來用餐的,一算竟然有10幾輛雙B名車(BMW與賓士車)一字排開,」讓他直呼大陸尖端消費客的實力,令人驚奇。
大店面、精緻排場與高檔美食,若是以為兩岸咖啡僅止與此,那就錯了。在兩岸咖啡的不少門市店裡,更是直接搬來了杭州獨有的「在地特色」,好比西湖的小橋流水,江南的庭園香榭,這些獨特「氛圍」,也成為兩岸咖啡的最佳賣點。
紡織業起家 拉鍊大王成為咖啡一哥
楊進發是雲林人,最早在台灣從事紡織業,20多年前,他也和當時不少製造業台商一樣,前往大陸投資設廠,隨後他將投資焦點轉向房地產,最後「情定」西餐廳。他笑說,大陸商機龐大,只要台商不犯大錯,就算一直到現在仍是在作製造業,還是會賺到錢,「很多製造業者當年圈地蓋廠,光是土地就不知道飆漲了幾十倍。」
楊進發在1989年到廣東投資建廠,一度被封為當地的「拉鍊大王」,他一年銷售金額就高達人民幣10多億元。1993年,他轉入房地產,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他發現,接單作外銷生產,太容易因外在景氣波動而大起大落,反倒是大陸內需服務業市場,看起來有穩定且逐步成長趨勢,值得投資。
最早,楊進發入股的投資也是台灣人引進大陸的「上島咖啡」,不過,隨後因為與其他股東理念不合,他轉而自創「兩岸咖啡」的品牌。至於咖啡西餐廳何以取名為「兩岸」,除了與台灣人一向關注兩岸問題外,還有一個浪漫的理由,那就是兩岸咖啡也表彰了,他與杭州姑娘金梅央的兩岸聯姻。
楊進發與金梅央當年是在拉鍊廠時代認識,楊進發對這位有雙水汪汪大眼睛的杭州姑娘可說是一見鍾情,最後兩人締結良緣。楊氏夫婦可說是夫唱婦隨,最早兩岸咖啡逐一在杭州起家、開店時,經常可見「楊先生」負責監工,「楊先生」前腳才剛離開,「楊太太」後腳就踏進來,開始指點起裝潢師傅「室內美學」來。
目前「楊太太」金梅央還是兩岸咖啡專屬雜誌的代言人,據不少兩岸咖啡員工表示,只要有金梅央的照片放在上頭,雜誌就變得很熱銷,「不少客人在店裡看雜誌,回家時就順手把雜誌帶走,」起初兩岸咖啡員工還會嚇得趕緊追出門外,把雜誌討回來,不過,金梅央認為,作服務業,顧客永遠是對的,反倒告誡員工不可有此魯莽行為,兩岸咖啡以客為尊,可見一斑。
飛機場經營哲學 開拓大陸二級城市
今年5月,上海世博會熱鬧開張,在10月底閉幕以前,入園遊覽的旅客,除了飽覽各國城市風情外,還能在園區內品嘗到中外資著名餐飲品牌提供的美味佳餚。今年,兩岸咖啡也幸運獲選進入世博會園區開張作生意,據說是叫好又叫座。
據了解,上海市政府對於入駐世博園區的餐飲企業,設置了高標準,要備齊各種證照不用說,入園的權利金及店租更是高得驚人,不過包括兩岸咖啡、永和豆漿、85度C等台商業者,為了向中外旅客展示品牌形象,還是忍痛付費進駐世博。
楊進發表示,上海世博開幕以前,兩岸咖啡擊敗了120多家對手,取得開店資格。為了世博會,兩岸咖啡還推出了推出「四大美人」特級咖啡,每杯雖然高達人民幣78元,但還是賣得嚇嚇叫。
上海世博園區的咖啡西餐廳不少,不過,為了凸顯特色,楊進發特別要求,要把中國文化融入咖啡中,這一點,也可以從兩岸咖啡在世博園區,放眼望去都有小橋流水與大紅燈籠高高掛。
兩岸咖啡目前在總部杭州、華中武漢、大西部起點的重慶,以及華北的天津,都開設兩岸咖啡培訓學校。對於經營,他也有一特獨特的「飛機投資法」,那就是觀察當地的飛機載客率,判斷當地的商務與市場是否活絡。
他舉例,本來大家不看好太早在重慶開店,但他認為,包括重慶以及大陸的不少二級城市,反而是最容易推廣品牌的地方。他解釋,很多二級城市都還在發展中,競爭者較少,比較容易脫穎而出。他也鼓勵,一些有意發展大陸內需品牌的台商業者,第一步不要急著往北京、上海去卡位,反而由二級城市入門,會比較容易。
新手杭州台商協會會長 打造溫暖人情的台商協會
楊進發這10多年來全力投身咖啡餐飲服務業,最近他突破杭州台商協會多年傳統,以服務業之姿,接掌杭州台商協會。有趣的是,他還要拿出服務業精神,派出專任的台協幹部挨家挨戶拜訪台商,瞭解杭州台商的真實需要。
楊進發說,杭州台協在大陸110個台協會中,重要性不可言喻,但是規模卻未能符合各方期待,他期盼在他任內,能讓企業及個人會員人數增加50%,達到300人以上,「透過敲門之旅,可以明白會員的真實需求,爾後還要再設置法律諮詢平台以及即時通服務中心。」
他相信,只要根本作好服務台商,會員家數就能倍數成長。他也期待,在任內要把杭州台協打造成一個透明的、親情的、開放的、雙向溝通的台商交流平台。
過去幾年,杭州台商協會如同多數大陸台協會一般,也積極籌設台商會館,作為會員間交流的「家」,不過,杭州台商協會幾年前蓋的下沙會館,近期卻因產權糾紛,無法成為會員真正的家。
楊進發說,他上任後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要積極協調解決下沙台商會館的問題,目前相關工作已經次第展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好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