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港澳經貿消息輯要

港澳經貿消息輯要

整理/逸  帆


香港國際公證人協會拜會海基會

據海基會5月10日新聞稿表示,香港國際公證人協會馬清楠律師一行5人,於10日下午參觀海基會法律服務中心,並就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實務作業情況及現行台港公證書相互採認機制等議題,與海基會高文誠副秘書長及法律處何武良處長等進行座談。訪問團此行並參訪了司法院民事廳、台北地方法院等其他相關單位。

香港國際公證人協會成立於西元1997年,為香港公證人的專業協會,職能包括:委任公證人、施行公證人考試、簽發年度執業證書、指導及監察公證人的實務運作等。目前會員有近400人,均為資深律師,大多數會員都擁有15至20年的律師經驗。這次訪問團由該會會長馬清楠律師率領,全團共5人,包括曾任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及行政會議成員梁愛詩律師。

高副秘書長表示,2002年12月間香港國際公證人協會在香港事務局安排下曾來台進行交流座談,2003年11月間,海基會也應邀回訪,時隔多年,香港國際公證人協會再次來訪,相信將有助於台港兩地的司法交流。

高副秘書長進一步指出,自1993年「辜汪會談」簽署「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後,兩岸關係雖歷經波折,唯有本協議的執行與落實,不受影響。協議的實施成效與兩岸人民息息相關,只要涉及兩岸人民身份權益事項,不論結婚、出生、收養、繼承,均須循此制度性機制辦理,絲毫不受過去兩岸協商、交流中斷的影響,這點是兩岸關係發展中最難能可貴的。

根據海基會統計,自協議生效實施以來,至今年4月底為止,海基會接獲大陸寄送的公證書副本超過141萬件;受理驗證申請案超過114萬件;海基會寄往大陸的台灣公(認)證書副本也超過90萬件,充分展現協議執行成果,突顯對人民權益保障之重要性。

海基會表示,台、港間的文書採認並非海基會業務執掌,未來台、港間的文書採認究竟採取什麼樣的機制來辦理,相信雙方政府主管部門一定會對於台港人民之權益、福祉做最大的考量與保障。

香港外匯儲備額全球排行第7名

據中央社5月7日報導,香港金融管理局公佈香港外匯儲備額,截至4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共2,592億美元,較3月底的2,588億美元,增加了4億美元,全球最新排名第7,至於前6位依序是大陸、日本、俄羅斯、台灣、印度和南韓。

赴港投資移民  78%來自大陸

據旺報4月28日報導,香港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俗稱投資移民計畫)已近7年,截至今年3月底,申請人數突破1萬大關,累計吸金港幣473億元。而已獲正式批准移居香港者,至今近6,700人,其中78%是擁有外國永久性居民身分的大陸民眾。

雖然累計港幣473億元的投資額中,投資在房地產與指定金融資產的比率,約3比7,但是今年首季的單季數字顯示,投資在房地產的比率升至4成,超過港幣20億元,較上一季增幅達6%,該季投資移民的總投資額為港幣52億元。

2009年底,入境處共收到9,894宗投資移民申請,每名申請人申報的個人資產平均值為港幣2,143萬元,而透過投資香港房地產移民的資金,達港幣56億1,800萬元,其中94%為投資住宅。

移民顧問指出,金融海嘯後,投資者對股市信心未恢復,以大陸民眾為主的投資移民認為購買房屋較為穩妥,加上在香港買豪宅是身分象徵,遂增加買樓意願。

2003年「SARS」期間,香港經濟陷入低迷,為振興經濟,香港特區政府於當年10月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凡在香港投資房地產及證券總額達港幣65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2,621萬元)以上,連續在香港住滿7年,即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權,因此吸引大批大陸民眾利用在香港買房投資移民。

經濟走出谷底  香港首季增長8.2%

據中評社5月14日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首季經濟數據,受惠於全球經濟需求回升,尤其是大陸經濟持續增長,香港經濟復甦趨勢顯著增強,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8.2%,是2006年以來的最快增幅。經季節性調整後,今年首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環比增長2.4%。其中,服務輸出實質增長17.9%,私人消費開支實質增長6.5%,投資開支增長10.5%。

香港特區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特別指出,受惠於大陸經濟持續增長,亞洲區內貿易暢旺,以及歐美進口需求逐步回升,首季貨物出口同比實質勁升21.6%,大致回復至全球金融海嘯前水準。陳李藹倫進一步表示,假如外圍環境沒有重大逆轉,香港全年實質經濟增長有望高於預期的4%–5%。

港澳特首在港會面加強合作

據中評社5月14日報導,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13日在香港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會面,雙方就區域合作、加強港澳兩個特區各領域的合作積極交換意見。會晤中,崔世安表示,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的落實過程中,粵港澳合作相當重要,尤其,粵港澳在聯合推廣「一程多站」的旅遊方面,是未來合作重點。

曾蔭權表示,港澳兩地一直關係密切,近年多個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進展。由於港澳間有大量往來人流,兩地在應對疫情和其它突發事件方面,可持續深化合作及進一步加強信息通報的工作。

香港機場闢地  創造「橋頭經濟」

據香港文匯報5月20日報導,香港機場管理局提出在「機場島」北面發展7公頃商業區,以發揮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打通珠三角交通網絡所帶來的經濟協同效應,創造「橋頭經濟」;但基於高度限制及財政考慮,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透露,香港口岸的填海區只能容納適度規模的商業設施。

邱誠武表示,香港機場管理局在規劃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時,會提供便捷的接駁交通工具,連接至東涌及大嶼山其他地區,以鼓勵旅客抵港後前往亞洲國際博覽館、鄰近的酒店、東涌的購物商場和大嶼山的觀光地點,為這些地區創造商機。

至於周邊地區的規劃發展,邱誠武進一步指出,現階段仍須等待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和香港口岸工程敲定詳細規劃,以及《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研究完成後,才會展開相關研究。他表示,東涌規劃的可行性研究會考慮周邊的發展,包括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發展,並在進行環境及交通影響評估後,才會制訂發展建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