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南昌台商協會會長蔡欽銘

通訊業界的資深前輩

專訪南昌台商協會會長蔡欽銘

整理/晨光


1957年出身於基隆的蔡欽銘,有著謙虛的個性,臉上始終掛著笑容,從小就對數理邏輯方面相當感興趣,國中畢業後,放棄一般高中,選擇台北工專電子科就讀。

放棄鐵飯碗  轉戰民營公司

工專畢業後,蔡欽銘順利進入人人稱羨的中華電信服務,前景一片看好。任職期間在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管系完成學士學業,吸收了行銷、管理等各方面知識,也因優異的表現,被中華電信安排赴美國,學習最新的通訊專業知識與訓練。

蔡欽銘在中華電信一待就是8年,妻子也是中華電信的同事,由於在中華電信一直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蔡欽銘認為自己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剛好這時候,台北工專的學長成立新公司-系統電子(目前為台灣上櫃公司),主要生產通訊設備的測試產品等,學長大力挖角蔡欽銘擔任總經理。經過深思熟慮後,也得到妻子的支持,蔡欽銘毅然決然放棄了中華電信的鐵飯碗,轉戰民營公司。

公司成立初期,蔡欽銘建構了各方面的規章制度,並帶領公司跨入生產電腦週邊設備,如滑鼠等。之後,蔡欽銘認為已經完成公司階段性任務,也算是對學長有所交代,於是將手頭上的系統電子股票賣出,轉投資另一位學長所創立的冠宇國際電訊公司,成為該公司的董事。

赴陸發展  奠定未來創業基礎

當時的通訊及電腦相關產業正值起飛階段,一片蓬勃發展,處處是商機。而冠宇公司所研發生產「局用交換機」(使用於電信局),在當時的技術可說是第一流。除了台灣,冠宇公司也看準了大陸的市場,於是,蔡欽銘挑下公司賦予的重責大任—大陸市場的開路先鋒,帶領著公司的團隊進軍大陸,開拓市場。當時要將妻子與2個小孩留在台灣,內心是經過幾番掙扎,但蔡欽銘告訴自己,一定要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並且深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1990年初全大陸只有3,000萬個電話門號(迄今已達至少6億個門號),當時大陸的電信通訊業發展空間及商機無限。而蔡欽銘在大陸選擇第一站不是台商聚集的沿海一級城市,而是冰天雪地的東北—遼寧鐵嶺下的一個縣級市「鐵法市」,當時選擇在東北投資的台灣人寥寥無幾,而會選擇在這個地方作為前進大陸第一步,是因為公司透過引介,談成了第一個在當地電信局安裝一套3,000個門號的交換機程式控制設備的案子。從這開始,蔡欽銘不斷建立自己的人脈,勤跑客戶,也因為這樣的努力,接到東北及華北各地郵電管理局的案子。

1992年到1996年這4年的時間裡,蔡欽銘幾乎都待在東北,很少回台灣。印象最深刻的是:「東北下大雪時,晚上常常都帶著幾個離鄉背景的台灣幹部,穿著長筒靴子在月光下踩雪,藉著踩雪時是那種”刷刷刷”的聲音,暫時忘了對台灣故鄉的思念」蔡欽銘說。

深耕農村  解決通信問題

在東北、華北地區市場基礎穩固後,蔡欽銘與公司團隊更是信心十足,加快腳步向外拓展,業務觸角往甘肅省、陝西省以及雲南省等地延伸。很多人都很好奇,早期的台商都是在沿海地區,為什麼蔡欽銘公司的業務卻是往大陸較內陸偏遠的省份農村推展?蔡欽銘說:「由於我們公司所研發的程式控制設備(即通訊交換機)與技術等各方面雖然相當純熟,但在全球知名度及行銷上根本敵不過歐美大品牌。當時的大陸電信通訊市場主要是被所謂「7國8制」(即7個國家8個制式)所主導,例如阿爾卡特、西門子、NEC這些國際大廠牌,已經充斥在大陸沿海比較發達的區域了。但是這些廠牌的設備最大的缺點,就是他們產品是針對發達地區所設計及研發出來的,所以成本相對就高。」

「而大陸通訊市場中,最需要發展的就是農村的通訊市場,當地稱「農話」,也就是農村電話的意思。而我們的產品設計是一個交換機可接1,000個至10,000個電話門號,另外交換機的使用環境的溫度、電壓及成本都非常適合農村使用。因此我們主要的市場都在大西北、大西南,以及中部等這些地區縣城以下城鎮的電信局,當然也解決了農村的通信問題」蔡欽銘接著說。

經過蔡欽銘與團隊的努力,先後成立了瀋陽冠宇、長沙冠宇、九江冠宇及海南冠宇等分公司,但遺憾的是,這些分公司在大陸缺少整合,加上後來大陸推出保護本地產業政策,生產同類型通訊設備的大陸華為公司、中興公司在政策羽翼下逐漸發展茁壯,成本甚至壓到最低,蔡欽銘公司此時遇到競爭上的瓶頸,慢慢的,冠宇公司淡出了大陸市場,轉進歐美、東南亞等地。

因緣際會  走進江西立足南昌 

雖然如此,蔡欽銘仍不放棄大陸市場,因緣際會下,2003年認識了當時南昌的市委書記,「江西」也因此走進了蔡欽銘的視線,開展往後在江西的創業之路。

蔡欽銘到南昌創業,仍以本業為主,延續發展通訊產業。同時,蔡欽銘相當看好大陸未來通訊市場上寬頻網的發展趨勢,尤其是三網融合的市場(即指三大網路,包括通信、電腦和有線網路。通過技術的改造,能夠提供語音、資料、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這個市場規模相當大,大陸有2億的有線電視用戶,但是中間無論是核心技術產生,中央政策的形成,以及當地政府的配合,這些都是要經過一定的磨合過程,蔡欽銘很清楚這點,所以這個產業必須長期耕耘。

在三網融合產業還不能大力發展之前的過渡期間,蔡欽銘除了繼續努力外,也開辦了一間雙語幼稚園,同時生產汽車電子產品。儘管創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但多年生意場上的歷練,使蔡欽銘堅信自己的眼光。

而今,蔡欽銘創立了「江西韻通科技發展公司」,專職三網融合市場;另外還有「江西昌泰科技集團」,主要發展3G平板電腦,客戶有中國電信等,這2家公司都是蔡欽銘本業的延伸。除此,蔡欽銘也跳脫本科;與陸企合作「江西勤上光電公司」,生產LED照明產品,主要承接當地政府的採購案,現已在南昌市部份路段裝置LED路燈。蔡欽銘驕傲的說,大陸節能減碳觀念及環保意識抬頭, LED產品的節能效果是立竿見影,這是個新興產業市場,前景一片看好。

接掌台協會長  服務台商 

對於如何保持企業的競爭力,蔡欽銘認為,台商未來在大陸的發展,無法避免與所謂世界級廠商在大陸競爭。早期台商在大陸的發展是以外銷為主,幫歐美的市場做貼牌的生意(OEM),但是隨著勞動成本的增加,各項費用的高漲,這種性質的企業早就不再適合台商的發展。大陸有相當驚人的內需市場,足以讓台商在這個市場上打造一個品牌,因為有了品牌,產品才不怕競爭,蔡欽銘認為台灣與大陸,語言通,風土民情相似,台商在大陸打造品牌,會比歐美國家來得容易些。

在事業發展順利之餘,蔡欽銘接掌了南昌台商協會的會長,希望為台商盡一份心力,做好服務與回饋,更以自己過來人的經歷,協助更多台灣人在大陸的創業路。回想20年的大陸生活,蔡欽銘走南闖北,與台灣家人聚少離多,最感謝的是妻子在背後的默默支持,打理家中的一切。如今,蔡欽銘的2個小孩,女兒唸大學、兒子在高中就學,每年寒暑假都飛往南昌與爸爸團聚,家人是蔡欽銘堅持努力的最大支柱與動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