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商經營與活動

整理/林良謙


馬總統向民眾說明兩岸經濟協議

據中央社2月9 日報導,馬總統於總統府召開「總統報告:兩岸經濟協議」記者會中,首度向人民報告,說明兩岸簽訂經濟協議內容。馬總統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內容分成3大部分,一是減免關稅,二是投資保障,三是保護智慧財產。

第一部分是減免關稅,馬總統指出,台灣與大陸貿易量很大,尤其是台灣賣去大陸的東西比較多,所以當大陸的關稅降到零或者很少的時候,對台灣比較有利。

此外,兩岸經濟協議的內容將包含投資保障。總統指出,目前到大陸投資的廠商,有好幾萬家,投資金額,官方數字約7、800億元,實際上可能還會超過,但這麼多的投資,卻沒有一個完整的規範,所以當台商碰到不公平或不公義的時候,往往是透過非正式管道來解決,所以未來希望將投資保障放進去協議內容。

第三,兩岸經濟協議內容將包括保護智慧財產權。總統表示,凡是被列為智慧財產,但在大陸遭到盜版或盜刷,使得廠商受害,這些部分都希望能夠受到保障。

(有關兩岸經濟協議說明,請參閱本刊「ECFA專區」)


台商看大陸缺工問題 恐比金融危機嚴重

據經濟日報、中廣新聞網2月23日報導,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曾經以便宜的人力資源吸引國際大廠進駐,台商也積極搶進。但隨著大陸內陸地區經濟起飛,居民不需要到沿海打工,加上施行20年的一胎化政策等,使得勞動人力大幅下降。近來,缺工問題在大陸地區不斷延燒,「招工難」已是台商面臨的最大問題。東莞台協會長葉春榮表示,廣東省目前至少缺工上千萬人,缺工引發的問題,恐怕比金融危機還嚴重。

廣州台協會長程豐原表示,廣州去年下半年出現非常嚴重的缺工,在當地投資的台資企業已開始兵分多路,前往車站、學校等處招工。大陸各地企業為召募員工,惡性搶工的情況不斷上演。程豐原說,以前送員工火車票,現在可能要送到機票,有些利潤好的企業出到2、3倍的工資,還包吃包住,但都不一定找得到人,另外,缺工的問題恐使高勞力密集和廉價勞動力台商被市場淘汰,許多台商憂心,大陸的缺工潮已經從沿海地區蔓延到內陸省市。

廈門台協會長曾欽照表示,目前企業對缺工問題仍是束手無策,只能等待5、6月學校畢業後的就業潮;企業也要另謀對策,機器設備轉型自動化,或是廠房往內陸發展。

台商們建議,希望透過台灣財團法人的輔導、協助,讓台商企業縮減人力成本,透過提高製程、減少勞力使用,讓產業逐漸轉型。此外,面對大陸高工資時代來臨,經濟部投資處積極進行台資回流協助工作,今年更規劃在大陸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舉辦7到8場回台投資說明會,希望吸引更多台商回台投資。


大陸台商企業經營面臨10大壓力

據中央社2月21日報導,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基金會舉辦「2010年大陸投資趨勢與展望座談會」,會中多位台商協會會長、副會長針對今年經濟景氣、兩岸經貿對台商投資的影響,和台商投資經營展望與對策等發表看法。

台商代表們在座談會上表示,台商企業要生存必須具備承受12%以上的工資調漲;承受人民幣5%以上的升值;承受增加10%的租稅負擔;承受減少10%退稅的變動;承受銀行升息0.5%的負擔。另外還要承受原物料漲價10%的負擔;承受油與電漲價10%的負擔;承受貸款10%收不回的風險;承受訂單減少10%的風險;承受10%以上的意外負擔。

上海台商協會常務理事邱創盛表示,台商現在不能只靠外銷市場,應該加強經營大陸內銷市場,上海很多台商企業在內銷市場賺錢,沒有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現在開拓大陸內需市場,已成為台商的首選。另外,台商企業面臨嚴重缺工問題,必須調高工資吸引陸勞,例如廣州成衣業的每人工資加上加班費為人民幣4000多元,折合台幣1萬8000多元,高工資對於傳統產業壓力十分沉重,建議台商應採取高績效高工資的方式,以吸引培養好的人才。

杭州台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向榮說,台商應重視轉型升級,企業內部以各種獎勵辦法強化執行力,強調工廠標準化,重視安全問題,大量集中採購,降低成本,盡量朝向零庫存。他說,與日本、歐洲廠商合資、合併,除可學習外國廠商的優點,並可推動企業國際化。

陳向榮也說,台商應善用當地政府的資源,包括關稅減免、申請馳名商標,從當地的開發區申請獎勵補助項目。另外,提升創新研發能力,從管理、行銷、技術和生產面著手。

山東德州台商協會長蔡永龍則認為,目前大陸投資環境還是沿海比較好;以內陸城市重慶來說,工資比長三角地區還要高,除非到西部城市以外的鄉下,否則不見得有低工資優勢。他說,比較起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大陸整體投資環境還是比較健全,馬來西亞的工潮問題就比較嚴重。

遠通國際經營顧問總經理蕭新永說,台商必須要面對高工資和高人力成本的時代來臨,化人力成本為人力資本;創造企業的品牌形象 ,加強對員工的關懷,累積人力資本和資產。


經濟部與大陸台商座談  協助台商產業經營

據中廣新聞2月22日報導,經濟部邀請大陸台商座談,針對大陸台商輔導與權益保障以及兩岸產業合作等議題,向在場台商說明,包括投審會、投資處、智慧財產局等相關單位,均到場出席聆聽台商意見。

與會台商表示,許多從事服務業的台商,獲利差,風險大,因為大陸沒有開放的項目,必須與陸企合作、借名,往往過程中會遭遇不利條件,所以希望能讓服務業列入兩岸經濟協議(ECFA),以爭取大陸開放市場。台商也提出希望經濟部能夠仿照去年在南京舉辦名品展的模式,由外貿易發展協會協助帶領廠商增加參展機會,以便建立大陸長期銷售管道與行銷通路,爭取大陸廣大內需市場。另外,每年舉辦的兩岸搭橋專案,台商也希望爭取參與機會,經濟部透露,搭橋專案會議今年將規劃赴大陸各城市舉辦,包括綠能、資訊服務、流通服務、自行車等,暫列為可望在大陸舉辦的場次。

大陸台商面臨不少經營以及法令問題,趁著拜會主管機關,發問相當踴躍,投資處副處長余吉政表示,台商在大陸發生的糾紛分為兩種,一是商務糾紛,另外一種是台商常常遭到地方政府土地徵收,面臨補償的問題等,有待處理。


陸企搶註商標嚴重 台商盼兩岸建立制度

據聯合報、中廣新聞2月4日報導,台灣知名品牌在大陸被冒用商標的案例層出不窮,一旦發現被搶註,就意味根本沒辦法到大陸註冊上市,必須先一一打官司把山寨版撤銷,才能到大陸行銷。

例如,「慈濟」聲譽已經遍及全球,但商標卻在7年前就被大陸業者搶註,經過多年努力,大陸已在今年1 月裁定「慈濟」在中國大陸為「馳名商標」 (即其他相同名稱需一律撤銷),成為兩岸第一個獲得馳名商標的非營利單位,不但未來大陸各行業名稱不能再使用,2001年之後申請註冊者,慈濟都可以申請撤銷。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表示,除了慈濟之外,包括「台灣啤酒」、「中華電信」、「永慶房屋」、「池上」米等,經過努力後,都已在去年順利註冊,並撤銷大陸業者惡意註冊,85度C最近也可望有結果。他表示,未來希望推動海協、海基兩會能商談「兩岸商標保護協定」,兩岸相關商標法可以配合修法,以便事先防範兩岸重要商標遭搶註,減少事後打官司的爭議。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已經正視到台灣商標遭大陸搶註的嚴重性,已開始採取防範未然的措施,智財局主秘洪淑敏說,兩岸除了相互提供著名商標和產地商標清單,也建立聯繫窗口,並與大陸方面討論未來兩岸是否交換著名商標的資訊,將2003到2008年經過法院、智慧財產局、公平會,認定過著名商標的案例彙整,交給大陸工商總局跟商標局,希望大陸方面在審查商標時,若發現可能是在台灣著名的商標要辦理登記註冊,可直接聯繫智慧局特定窗口,提供更細部資料給大陸。


台商盼儘速建立兩岸商業仲裁機制

據中廣新聞2月8日報導,兩岸經濟交流日益密切,投資的件數及金額也不斷增加,因此也衍生出很多的商業糾紛,必須透過商業仲裁或是司法途徑來釐清,台灣區機器公會副理事長黃火煌表示,許多台商對大陸的法令不熟悉,再加上大陸部份當地官員為了爭取台商投資,往往會給予很多便利,省去細節手續,因此當領導一換、法令一變之後,就會產生很多商業糾紛,再加上大陸現有的仲裁及司法機制,更常有地域觀念,讓台商飽受委屈。

在河南從事紡織業的陳姓台商說,原本他們公司與一家當地的建築簽訂合約,雙方同意用固定價格來擴建廠房及員工宿舍,可是當工程完工後,該建築公司發現沒有獲利,竟然就找河南當地的仲裁單位,做出要追加工程款的裁定,河南中級人民法院更無預警的凍結他們公司的存款帳戶,強制匯款。

面對這種對台商毫無保障的情況,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長李念祖說,大陸的仲裁員往往會有「愛國裁判」,因此台商要解決商業糾紛,不能如以往只是想要靠關係,必須要依靠兩岸建立聯合商務仲裁機制來解決。

對於台商的訴求,陸委會副主委高長認為,兩岸間要建立商務仲裁機制,必須透過兩岸兩會來商討。


看好融資市場 台商協會搶進

據中國時報2月6日報導,上海台商協會會長李茂盛表示,上海台協預計今年將成立小額貸款擔保公司與小額貸款公司,搶進台商融資市場。他同時表示,目前籌組工作已近完成,只待大陸相關法令通過,即可正式開業。

李茂盛指出,由於在大陸籌資不易,在貸款核准下來之前必須面臨「過橋期」,常令當天需要資金周轉的台商十分困擾。上海台商於是打算成立一個可以跨區的小額貸款和擔保公司,協助台商經營。李茂盛說,原先台商成立申請貸款和擔保公司,是由上海工商局承辦,後來移交到金融辦,現在只要等中央一批准,上海台商協會就可以正式進行貸款和擔保公司的揭牌儀式。

上海市委統戰部長楊曉渡對此則表示正面態度,強調這是「準金融」,對應急調頭寸非常有效,未來會對台商辦理小額貸款的部分進行補充規範。他同時表示,金融層面有些部分是歸中央管,有些是歸地方管,必須大陸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合作,提供具體協助,希望未來台商在金融融資推展業務上能順利進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