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福州台商協會會長蔡聖

待員工如家人

專訪福州台商協會會長蔡聖

文/芙 蓉



  甫接任福州台商協會會長的蔡聖,在大陸經營家族事業「協特來照明公司」。接手家族事業的他,絲毫沒有接班人的驕氣,將每位員工都當成是自己的家人,這樣的待人方式,使得「協特來」因此成為少數沒有受到大陸缺工效應衝擊的台商企業。

繼承父業赴陸  融入當地生活

所謂的照明事業,指的就是光源製造商。這個行業在1962年,台灣尚在經濟起飛的階段,無疑成為台灣傳統產業的代表行業之一。蔡聖的父親十分有遠見,在當年台灣那個一切要進入現代化的年代裡,先行開設「協特來照明公司」,為台灣各角落帶來光明。

1962年次的蔡聖,是家中的長子,讓他理所當然地成為家中事業的繼承人。蔡聖在逢甲大學修讀機械科期間,他所受的專業教育已是朝向接班目標邁進。課餘時間,蔡聖在父親的要求下,在工廠當「見習生」,深入基層了解工廠運作。大學畢業後,入伍兩年,退伍隔年即娶妻生子的他,其人生經歷可說要比一般人都要來得順遂。

在大陸闖天下的台商,經常面臨事業與家庭的兩難狀況,而蔡聖的順遂也自然包含他的美滿婚姻。蔡聖踏入婚姻雖早,在1994年赴大陸設廠之時,他先帶唯一的女兒過去福州,太太則在台灣觀望1年,之後才赴陸與蔡聖團聚。

企業家第二代  無接班人驕氣

或許是父親的身教,使得人生堪稱順遂的蔡聖,並沒有因此養成驕傲、自覺處處高人一等的個性。談起大學時期,在父親的工廠見習,準備接班的歲月,蔡聖謙虛地說,「是在工廠打工而已」。

父親這樣的訓練,讓蔡聖學習到深入工作基層,了解基層員工想法的重要,使他在經營工廠之時,在做任何事情、下任何判斷前,會願意多聽取幹部們的意見。這樣的經營理念,也讓「協特來」得以度過大陸沿海省分到處缺工的時期。

蔡聖認為,大陸這幾年經濟崛起,勞工意識也逐漸抬頭,對待員工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僅有單純的「勞雇關係」。「對待員工應更趨人性化,採用責任制,把台灣的企業文化帶進大陸」。

早年蔡聖隨父親赴福州設廠之時,大陸勞工不但低廉而且人力過剩。「當年許多勞工想要到台商企業工作,是透過層層關係,拜託商家給工作,而今卻是商家要苦苦拜託員工留下,一起為公司奮鬥」,蔡聖搖著頭說,真是時代不同,對待員工的作法上就必須調整。

比較當年與現在的工作薪資,蔡聖表示,在1994年公司剛在福州設廠時,當時基層作業員,一個月約有300元人民幣(下同)工資,其中包含吃、住,一般加班者薪資大約能夠到500元左右;現在的薪資條件,不但每位員工一個月薪水漲到1,000元左右,每天加班3小時,薪資可以提升到1,500元,整整高出原有的3倍之多。

除此之外,員工宿舍條件與公司供餐菜色與品質,也是決定留不留得住員工的因素。蔡聖說,員工不但逐漸要求公司供應的住宿與餐飲品質,還會希望雇主能夠多舉辦一些活動,讓他們得以在工作之餘,能夠調劑身心並促進員工向心力。

而這些活動與薪資條件,對蔡聖來說,要求並不過份。蔡聖認為,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在管理上應更人性化,盡量把台灣的管理方法帶到大陸,採取責任制培養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才是企業在大陸不發生缺工窘態的正途。因此,他每年展開培訓員工計畫,派表現優異的員工到日本去觀摩學習,進行完整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

赴陸發展  運氣始終不錯

談及大陸發展的經驗,蔡聖跟一般的台商相比,相對幸運許多,不但沒有遇到倒債、訛詐事件,就連合作對象也都是世界級、國際性大廠。蔡聖說,協來特照明在大陸的廠房,員工數不到300人,規模雖不屬於大型企業,但發展方向卻是走「精巧細緻」派,一切講求及重視的是技術導向。而這樣的市場區隔,也成功讓協特來照明很快在照明領域打下一片天。

協特來照明從1994年初在福州設廠後,隔年就與飛利浦合作,1996年再與通用電器、東芝、松下、NEC等國際大廠合作,成為協特來在大陸發展的重要伙伴及助力。基於協特來追求高科技技術的正確商業方針,讓協特來較其他大陸台商企業幸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成功在大陸紮根,保持穩定訂單及企業長期的發展。

蔡聖表示,目前協特來照明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一般住家日光燈管,可以細到僅有手指般大小,在該領域中,有一定口碑及地位。儘管如此,蔡聖仍憂心大陸台商在大陸日漸艱辛的發展。蔡聖指出,在17、18年前,協特來照明在該領域的對手僅有日本,在產品技術研發上,雖仍超越不了日本,但是在生產品質上,幾乎可說是與日本並駕齊驅。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許多協特來照明的客戶,原先自己生產的或只能向日本買的商家,轉向成為協特來照明的長期客戶。協特來照明在大陸的發展,也因為這樣而逐步茁壯。因此,協特來照明在大陸的發展,可說是憑藉著「全中國大陸沒有一家照明公司是採取自動化生產」,而順利在大陸代工市場上殺出血路。

然而,協特來照明這樣的好光景及優勢,如今隨著大陸經濟崛起以及中國大陸企業急起直追,已經出現結構性變化。蔡聖說,從2007年開始,照明事業在大陸的競爭可說越來越激烈,生意的確不如以往穩定,尤其經歷金融風暴襲擊下,協特來照明訂單減少2成,影響不可謂不大。

對企業家而言,危機就是轉機。蔡聖面對前所未有的經營危機時,採取積極調整檢討策略。他強調,已經看到危機就不能逃避,這3年下來,致力於企業轉型工作,在技術上不斷進步,期許員工在研發上,一定要比別人先走一步,產品的開發以及使用的製作材料,也一定要因應時代的潮流,比別人的產品更為環保、節能。

蔡聖及早看見問題、面對問題的積極態度,成功使協特來照明在金融風暴中流失的兩成訂單,得以在去年3、4月開始慢慢回補,至於是否能夠全面回流,蔡聖語帶保留地說,「還必須再觀望」。

蔡聖指出,之所以不敢對訂單回流報以太大期待的原因,還是來自大陸出口市場的萎縮。他認為,目前在大陸原先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都在想辦法轉型搶攻大陸內需市場,這樣的潮流已是趨勢所至,因此,協特來照明當然也必須考慮爭取大陸市場。

大陸內需市場大家想搶,卻也必須先做好企業轉型,才有新利基。蔡聖表示,協特來照明是屬於光源製造商,本身並沒有製成品,所以,還必須尋找燈具廠商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將協特來照明的產品發揚光大。

台灣起家  大陸發光發熱

回首過去,蔡聖感嘆地說,協特來照明是父親1962年於新竹設立,照明事業也由於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跟著沾光。只不過,好景不長,光源產業畢竟仍屬傳統產業,之後,台灣勞工意識抬頭,勞工不易取得下,父親也只好選擇將工廠轉移至其他國家。協特來照明於1987年將第一波外移地點選在泰國,直到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之間的距離拉近後,許多台商紛紛將產業外移至大陸之時,蔡聖的父親也將目光移至大陸福州。

由於地緣與語言相近,在沒有語言障礙的情況下,蔡聖父親在大陸評估投資環境只經過1年考察時間,即決定將工廠遷赴福州,並延續迄今,由大兒子蔡聖接手家族事業。蔡聖感慨地說,父親從小對他的教育並不干涉,雖沒有硬性要他接手家族事業,但蔡聖一路走來念的都是相關科系,父親也在他一退伍之後,立刻送他到日本NEC日光燈工廠去實習,蔡聖生涯規劃中的一切訓練,在在顯見接班人的成長軌跡。

如今的蔡聖,在充分掌握家族事業營運後,也開始從事各種公益活動,熱心參與台商事務,並在去年接任福州台商協會會長一職。對於新職位,儘管蔡聖謙稱還很「菜」,但是,他對於服務台商、擔任台商在政府之間的橋樑角色,已有清楚定位與想法。蔡聖表示,台商在大陸經商,必須與當地政府保持相當好的關係,而台商協會就必須扮演好雙方溝通的角色,在推動雙方交流的同時,也相對可以強化促進兩岸交流,相輔相成的功能十分關鍵且重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