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您了解ECFA嗎?

您了解ECFA嗎?

ECFA=初階版的自由貿易協議(FTA)

簽ECFA=降關稅、增出口、振興經濟

反ECFA=競爭弱、關廠失業、害台灣

◎ 文/編輯部



甚麼是ECFA?

ECFA的中文就是兩岸經濟協議,也就是初階版的自由貿易協議,目的在降低關稅,促進出口,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兩岸的關稅稅率,大陸平均是9.8 %,台灣平均是4%,因此,降稅有利於產品外銷大陸,因而振興台灣經濟。


為何要簽ECFA?

因為今年開始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已成立自由貿易區,雙方將有超過90 %的貿易產品實施零關稅,整體而言,中國大陸對東協平均關稅從目前的9.8%降到0.1 %,但台灣產品銷往大陸則要徵平均9.8%的關稅,當然就會降低競爭力,嚴重時,企業關廠外移,造成失業問題。


ECFA有甚麼用?

自由貿易是全球追求的目標,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目的即在此,並藉此融入國際軌道,兩岸如能簽成ECFA,不僅有助於台灣出口,振興經濟,也有助於台灣與其他國家談判。


ECFA沒有害處嗎?如何興利除弊?

部分行業可能因降低關稅而受影響,主要是部分勞力密集、競爭力較弱的產業,政府一定會透過談判,減少此類產業數目與所受之衝擊,而對於真正受到衝擊的產業,政府也會做好輔導的工作,經濟部及勞委會已編列950億的基金,進行輔導、升級、轉業。


ECFA兩岸誰受益較大?

ECFA是兩岸互利互惠,經濟上創造更大的「餅」,至於這個「餅」誰分得較多,無論是理論或是實務,都證明較小的經濟體受益較多,也就是台灣受益多於大陸;受益是指比例,而非絕對金額。


何謂早期收穫?

全面推動自由貿易區需要很長的時間,例如東協與中國大陸自2002年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開始推動,直到2010年才正式成立,花了8年才開始實施。因此,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部分產品可以先實施,此即早期收穫。至於那些產品可以先實施雙方要協商談判的,我們談ECFA,當然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ECFA會不會使兩岸工資趨於相等?

經濟學雖然有「要素價格均等化」的理論,但這是有許多假設前提推導的結果。在現實社會中並無此先例,北美自由貿易區並未使墨西哥工資與美國相當,而且若真會如此,我們為何要與低工資之中美洲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且有人還主張,須先與東協國家簽後,才能與中國大陸簽,事實上,不少東協國家之工資是低於中國大陸的。


ECFA等於開放大陸勞工嗎?

自由貿易區通常不涉及開放勞工,更何況是較FTA更初階的ECFA,當然不會開放大陸勞工。


ECFA會開放大陸農產品嗎?

馬總統已一再宣示,絕不因為簽署ECFA,再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事實上,目前已開放之大陸農產品計1,415項,其中479項是2000年以前國民黨執政時期開放的,民進黨執政8年,開放了936項,2008年5月馬政府執政後,未再開放任何一項農產品。


為何先簽架構協議?

「架構協議」是指簽署正式協議之前所擬訂的綱要,僅先定架構及目標,具體內容日後再協商,因為要協商簽署正式協議曠日費時,以中國大陸與東協為例,前後費時長達8年,緩不濟急,為了考量實際需要,故先簽署綱要式的「架構協議」。


ECFA談判的透明度

在馬總統宣示「三不三要」的原則下,也就是「不矮化主權、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再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要凝聚共識、要循序漸進、要廣結善緣」,以及吳院長所提「國家需要、民眾支持、國會監督」的原則下,ECFA必定會在高度透明下,與大陸進行協商。


ECFA不涉統獨、無損主權、必送WTO備案

ECFA是經濟議題,不是政治議題,當然不涉兩岸統獨問題,也無損主權。兩岸自始迄今所簽協議均未觸及任何政治議題,也沒有所謂「一個中國」或「一國兩制」的文字。至於香港與中國大陸之CEPA絕非兩岸協商的模式,香港加入WTO之身分地位與我們完全不同,我為獨立關稅領域,香港是1986年依其宗主國(英國)而成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締約方,當然不可能比照其模式。而且海峽兩岸都是WTO的會員,將來所簽之兩岸經濟協議也必須送WTO備案才能生效。


為何全球各國都要簽署自由貿易合作協議?

自由貿易區之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截至2009年10月已通報而生效者達186個,而尚未通報和正在談判中的還有100個左右。自由貿易無論是理論或實務都能依經濟學的比較利益理論,使人民獲得更大的經濟福祉。負面的影響則可透過防衛機制、反傾銷機制、貿易救濟機制、甚至終止條款予以降低或排除。


那些行業受益?那些行業受害?

預估受益產業包括石化塑膠、機械、紡織、鋼鐵、汽車零配件及金融、營建、航運、觀光、百貨等服務業。受衝擊較大者為毛巾、寢具、織襪、內衣、毛衣、製鞋、成衣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