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投資經驗-台泥

◎文/林朝易


台灣水泥走過一甲子,進軍中國大陸不消幾年間,從一家老字號,大幅蛻變成為大陸生力軍,最近更透過併購方式,在華南市場從老三躍升到龍頭,藉此雄霸大陸南方。

 大陸華南水泥市場包括廣東、廣西及福建三大市場,福建與廣西兩地需求量各有3,000萬噸,廣東水泥需求量約1億噸,整個華南市場除各地中小型水泥廠之外,主要由台泥、海螺及華潤三大集團主導市場。

今年11月30日,台泥公開宣布,透過香港子公司台泥國際公司,將以港幣40億元(約合新台幣166.34億元),收購港資昌興礦業公司在大陸年產能1,600萬公噸的水泥廠。

台泥國際公告,與昌興礦業簽訂備忘錄,將以港幣40億元左右的對價,向昌興礦業收購Upper Value投資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雙方並預計在今年12月31日以前簽署。

而此次併購案,由於包含昌興在海螺集團所擁有的四條生產線,讓台泥由華南地區原本第三大的地位,躍升成為華南水泥市場龍頭,取代強勁對手海螺水泥與華潤水泥。

台泥佈局華南市場

從廣西省會南寧搭車往內陸,兩小時抵達台泥貴港廠,四座高大生產線拔地而起,只要一生產出水泥,就一車一車往外頭送,儘管附近一大片都是水泥廠,但台泥的貴港廠顯得特別壯觀。

緊鄰台泥貴港廠有一條西江,流經兩廣地區,是通往珠三角出海口的交通大動脈,水泥需要透過海運,廣西因擁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因此吸引台泥的廣東英德、廣西貴港皆設於此,華潤水泥、海螺水泥等大型水泥業亦進駐,西江因此有「黃金水道」之稱。

貴港航線原只是貴港至梧州的短程航線,如今貴港可通往珠三角,已有貴港到黃浦北方港內貿航線,貴港到香港深圳航線,貴港到珠三角和港澳的常年貨運航線。據統計,2009年貴港港吞吐量超過2,500萬噸,一躍成為西南內河第一大港。

不僅如此,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政策更規劃,西江這條「黃金水道」將在2012年前,新增內河港口吞吐能力超過7,700萬噸,總吞吐能力達1億噸以上,建成一批樞紐船閘和主要航道,提升西江水運整體能力。

透過西江,廣西每年向廣東輸送1,500萬噸水泥,相當於廣東新幹法產能的40%,對廣東市場影響極大。而包括台泥國際、海螺水泥及華潤水泥等多家大型水泥生產商,都在廣西設有龐大的生產基地。其中近年來華潤、台泥等企業,更是加大在廣西貴港等地的生產投放。

台泥為什麼會選在廣西貴港投資?台泥貴港廠總工程師陳增仙表示,首先是廣西石灰石的資源特別豐富;其次是水泥廠要「靠山靠水」,海運比陸運還要便宜;第三是可享受大西部的優惠政策。但他坦言,最早並不是以貴港為優先考量,還評估過廣東封開、廣西梧州等地。

 台泥貴港廠的廠區達1,650畝,年產量達900萬噸熟料,建廠面積不包括礦山,因為在大陸的礦山要向政府租賃才准許開採,由於大部分礦產資源來自廣西橫縣,台泥計畫在廣西貴港之後,進一步在廣西橫縣設立年產900萬噸的新水泥廠。

但美中不足的是,陳增仙透露,雖然貴港與橫縣彼此區域相鄰,但台泥的貴港廠是由覃塘區所管轄,而橫縣是劃歸為南寧市管轄,在大陸地域之爭是常態,這兩個單位也互不相讓,因此在短時間內,恐怕還不容易解決台泥貴港廠擴廠的問題。

大陸實施新宏觀調控

最近大陸水泥逢年底需求旺到不行,豈料卻遇到諸多不利因素,廣西與廣東水泥大幅提高價格。台泥貴港廠財務處協理陳逢彬表示,從今年9月至今廣東水泥已三度提高價格,第一次每噸漲人民幣20元,第二次每噸漲人民幣30元,第三次每噸漲人民幣50元。

首先是長期乾旱水路運輸不足,陳逢彬坦言,因為西江水位偏低,一條船以前可載1,200萬噸,現在只能裝下600萬噸,而且還有不少船商不願承載,海運走不通,而被迫改走陸路運輸,致使運輸成本大增。

其次是最近遇到大陸實施「新宏觀調控」,大幅抑制水泥業等產能過剩現象,偏偏年底又適逢水泥需求旺季,近期大乾旱則致使西江水位降至低點,運費因此大幅提升;在此多重因素衝擊之下,兩廣地區近3個月來已三度提高水泥價格。

所幸的是,廣西發改委、環保局皆向台泥保證,只要不涉及產能擴充的都可以做,例如改善運輸路線、改善環境保護等措施。台泥方面也認為,現在大陸當局嚴打產能過剩,反而有助於提升水泥價位,不見得就是壞事。

台泥也樂觀預期,2009年到2012年的四年間,台泥在大陸的產能還要再翻一倍,達到年產4,200萬噸以上,站穩大陸華南地區水泥市場的龍頭地位;以大陸當前經濟的成長態勢分析,大陸對水泥一年所增加的需求量,相當於美國一年的所需,更是台灣的150倍,大陸市場如此龐大,將驅使台泥在未來幾年中,更積極於大陸市場的擴產與佈局。

辜成允意志力驚人

台泥進軍大陸後出現蛻變,首推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的功勞。早期,辜成允從原本接下台泥企業團時搖搖欲墜,到現在每年獲利都突破50億元,在中國大陸更是後發先至,可望成功搶占前三大的局面。辜成允的意志力,讓台泥10年來全然脫胎換骨。

在2001年長兄辜啟允過世後,遺留下上百億的龐大負債,辜成允成為台泥企業集團的新掌門人,一肩扛起事業重擔,為不讓傷口蔓延,經歷一場大整頓,人事精簡、組織扁平化、e化管理,以致於後來讓台泥集團有重新崛起的契機。

接手台泥之後,辜成允堅持勵行精簡的管理方式,他一人獨撐大局,面對外界質疑仍不改其志,銳意改造台泥經營體質,儘管昔日烏黑頭髮早已斑白,臉上更多了不少風霜,但努力交出的成績單令人驚嘆,硬是讓台泥有不一樣的轉機,並逐漸步上坦途。

承襲前海基會董事長、其父親辜振甫的世家氣質、個性敦厚沈穩的本性,辜成允舉手投足間仍具有「剛中帶柔」的意志力。雖然歷經多年在商場的衝撞,辜成允帶領台泥邁向全新的新世紀。

台泥在大陸積極擴充版圖,辜成允帶頭衝鋒陷陣,為尋覓新的設廠地點,為了考察大陸水泥基地,他一年前往大陸不下10次,幾乎走遍每一家可合作的水泥同業,親自領軍與大陸業者談判。

除了佈局大陸華南市場之前,台泥集團也沒有忘記根留台灣。「花蓮和平水泥專業區」這個投資,對台泥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里程碑。在水泥同業一片看淡之際,事後證明,辜成允的眼光神準,在確定和平水泥專業區後,不管是水泥廠、專業港與電廠等「三合一」的投資,都辦得有聲有色,尤其是發電廠更是台泥獲利的金雞母。

邁入第二個甲子

台泥主要以大陸華南地區為主,廠房分別設立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蘇、安徽等地,合計每年在大陸的水泥總產量約2,600萬噸,是台灣產能的兩倍,台泥已然成為華南水泥的一哥。

當前中國大陸的水泥市場適逢「諸侯爭霸」的戰國時代,台泥考慮在下一階段積極地收購企業,並與更多企業合作整合,以實現既定產能目標。

此外,台泥長年以來與各方有共謀利益的文化傳統,與不同類型的企業合作均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在台灣和美國、歐洲、日本企業都有合作,在東南亞和泰國、印尼也有合作,在大陸早期也和柳鋼、海螺合作過,而在香港則與中信等企業合作。

對於台泥未來藍圖展望,台泥未來市場重心仍在大陸。辜成允曾說,台泥也曾考慮到菲律賓等地設廠,而菲律賓在礦石等資源也相當豐富,但考慮到雙方在語言、文化、民情、風俗習慣,以及勞工問題後,很多不熟悉的投資風險一一浮出,也就不得不打退堂鼓,而選擇風險相對較小、但市場更具高倍潛力的中國大陸。

台泥走過第一個甲子。原本是一家老牌公司,現在已擺脫掉老公司的沈重包袱,辜成允立足台灣、放眼大陸的雄心壯志,經過多年來的銳意改革,讓台泥在大陸市場發光發熱,為台泥在第二個甲子開創出新生命。

台泥集團小檔案


成立時間


1946


2008年產能


華南:2,400萬公噸

台灣:1,060萬公噸

未來產能預估


2012年華南5,000萬公噸


生產據點分布


廣東英德、廣西貴港、江蘇句容、台灣和平、蘇澳及花蓮設水泥廠

安徽朱家橋、廣西柳州及福建福州及東莞設立粉磨站

市場策略


以華南第一大水泥廠為目標,再延伸到其他市場


資料來源:台泥官網、台灣證交所、香港聯交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