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港澳經貿消息輯要

◎ 整理/陳達旅


港府擬定若干政策推動台港關係發展

根據中央社10月20日報導,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出席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表示,為推動港台關係持續發展,港府擬訂出以下幾個對台灣工作的長遠政策方向,包括建立港台合作的框架、對台開展經濟範疇的雙邊合作、在兩岸三地金融、經貿、旅遊等交往中擔當積極角色。

他說,港府即將成立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雖並非官方組織,但港府官員將以適當身分參與及全力支持「協進會」的工作及活動,港府也會向「協進會」提供資源。

「協進會」會研究和處理一些關於港台合作的公共政策事宜,並會與台方就這些議題進行交流。

他重申,港府會積極研究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形式和名義,在台灣成立切合實際需要的綜合性辦事機構,進一步加強港台兩地的交流。

至於港台雙邊經濟合作方面,港府認為,港台之間可以服務業為主調,加強兩地的經濟合作。

林瑞麟又表示,港府與台灣就避免雙重徵稅的磋商問題正在接觸,首先就航運收入方面的避免雙重徵稅事宜展開磋商,然後再研究其他範疇的避免課稅安排。

談到香港未來在海峽兩岸之間扮演的角色,林瑞麟又表示,在中國政府支持下,香港可以發展人民幣貿易結算和發行人民幣債券。以香港長久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經驗,相信可以在兩岸人民幣結算業務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此外,港府會爭取香港旅行社能夠在大陸經營赴台灣旅遊業務,以及積極研究進一步發展中港台三地「一程多站」的航空及郵輪旅遊。

港貿發局指54%港商擬北拓

根據香港商報10月21日報導,香港貿易發展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表示,金融海嘯後,全球貿易結構產生巨大變化,而新興市場的中產階層屹立不倒,成為主要消費動力。他對全球經濟審慎樂觀,認為香港及中國大陸2010年出口會有正增長。

梁海國稱,香港貿發局2009年第二季向香港商進行一項營商調查,結果發現54%香港商擬北上開拓業務,當中33%受訪香港商有開始在中國銷售;有3%表示已有計劃;另外18%表示會考慮開拓大陸市場;但亦有46%表示不會計劃開拓大陸市場。梁海國表示,香港商在大陸發展貿易有一些優勢,例如熟悉大陸市民的文化、消費習慣等,所以設計、生產、分銷都比外商廠家更有競爭力,也可發展自己品牌。

但香港商拓展內銷同時也面臨不少挑戰,分別是大陸對產品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產品容易被抄襲,出現冒牌貨;大陸的銷售市場龐大,香港商競爭激烈;容易被商家拖數等等。

梁海國指,現時外商已逐漸由廣東,移向大陸其他地方尋找貨源,當中25%到南中國,30%到中國東部沿海,隨著廣東實施產業升級,他建議香港商也可將生產線移向廣東以外,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更專注內需市場。他補充,根據CEPA協議,香港商在食品、中成藥及紡織成衣等方面較易打入大陸市場。

梁海國又表示,大陸經濟已逐漸復甦,出口也有回升,他建議香港商將出口焦點由過去的歐美市場,轉向中國及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他指出,隨著中國4萬億大型基建開始投產,香港商可受惠於原材料加工等行業。

另外,上海計劃成為一個外貿中心,會否對香港的外貿樞紐地位帶來衝擊,梁海國稱,港滬貨運攬貨區沒有重疊,不會構成競爭,但他認為,香港作為貿易樞紐中心,其平台的效率及吸引力需要提升,而展覽業務可助香港貿易樞紐發展。

外資駐港公司數目減少3.3%

根據香港大公報10月5日報導, 香港政府公佈的一項統計調查顯示,在2009年6月1日,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數目共6,397間,較2008年同一時期的6,612間減少3.3%。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及投資推廣署聯合公佈「2009年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結果,在2009 年6月1日,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數目共6,397間,當中包括1,252間地區總部、2,328間地區辦事處及2,817間當地辦事處。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賈沛年表示,在全球發生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下,統計調查結果再次肯定了投資者對香港金融海嘯以來營商優勢的信心。此外,統計調查結果涵蓋了多項令投資推廣署感到欣慰的元素。

他表示,雖然結果顯示現時外資在香港開設的地區總部比以前減少,但這些企業平均僱員人數由2008年的109人增加至114人,代表這些企業為香港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並且把更多業務功能及策略性活動遷到駐港的地區總部,足以證明亞洲市場對企業日趨重要,而香港作為區域商貿樞紐的角色也愈見突出。

另外,來自金融及銀行業的外資駐港地區總部仍有增長,由2008年6月的119家增至129家,賈沛年稱,這顯示香港作為國際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愈見鞏固,緊追倫敦及紐約。

對香港投資推廣署來說,中國大陸是一個重要市場。賈沛年表示,該署投放了龐大資源以協助中國企業往香港設點,這些工作得到了回報。是次調查涵蓋的代表中國母公司的駐港公司總數有750間。其中,中國公司的駐港當地辦事處數字由2008年6月的499間增加至527間,增幅達6%;而中國公司駐港的地區總部及地區辦事處數字則保持平穩。

賈沛年表示,面對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及區內競爭日趨激烈,香港投資推廣署認識到需要加倍努力,以吸引更多海外、中國大陸及台灣企業在香港開展或擴充業務。

港府預撥2億港元帶動企業發展科研

根據香港商報10月15日報導,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剛公布的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推動六大產業發展。除了最受商家歡迎的「活化工廈」措施外,最為中小企關注的就是為帶動企業的科研文化,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長期合作,政府預留約2億港元撥款,推出「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讓合資格企業可享高達10%現金回贈。此外,曾表示2008年提出成立創意產業的專責辦公室,已於2009年6月成立,名為「創意香港」辦公室,而剛推出之「創意智優計劃」業界反應理想。他指出,中國龐大市場對香港的創意產業發展至為重要,故透過CEPA為香港創意產業打開大陸市場。以電影業為例,自CEPA實施以來,大陸已逐步發行包括香港產片及與中國合拍片、錄像製品,經營戲院及後期制作等範疇,給予香港優惠。

曾蔭權表示,香港企業在科研方面開支,於2001年僅佔香港總研發開支不足3成,及至2007年已升至佔近5成。為帶動企業的科研文化,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長期合作,及加強香港的科研能力和企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多商機和職位,政府將撥款約2億港元,推出「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

香港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合資格申請者有兩種,一是現正參與「創新及科技基金」(ITF)的企業,或與香港科研機構,包括香港的大學、創新科技基金研發中心及生產力促進局等指定機構,合作進行應用科研項目的企業。該企業將享有其投資額10%的現金回贈,政府將在實施3年後檢討成效。

消息續指,此項回贈不設金額上限,亦不會在申請項目設上限,如一切順利及通過立法會撥款,最快可於2010年4月推出。消息人士強調,此回贈與扣稅完全不同,比方說,一項需要400萬港元經費的科研,如成功申請ITF,企業只需出一半即200萬港元,當局會資助另一半。如再申請此回贈,即可另得20萬港元現金,即只出180萬港元便可。但如堅持要將扣稅一併計算,約等於提供150%扣稅優惠。雖然相對鄰近地方,可提供高達200%至300%扣稅優惠,香港回贈看似不吸引,但企業不用等賺到錢才扣減利得稅,對未必即時賺錢的小企業來說,更有機會獲此優惠。提及2億港元會否很快用完,消息稱如果反應熱烈,會考慮再向立會申請撥款。

香港機管局與上海虹橋機場簽署管理合作協定

根據中央日報10月12日報導,香港機場管理局與上海機場集團簽署協議,雙方成立機場管理合營公司合作管理上海虹橋機場的航站樓及零售業務,以提升營運效率及管理服務,應付明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需求。

中央社12日香港報導指出,香港機管局發布新聞稿指出,上海機場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吳念祖和香港機管局行政總裁許漢忠,今天在上海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協定。

根據協議,雙方成立上海滬港機場管理公司,註冊資本總額1億元人民幣 (下同),上海機場集團出資5,100 萬元,占合資公司51%權益;而香港機管局出資4,900萬元,占49%股權,合作期限由2010年起,為期20年。

合營公司受託管理上海機場集團所屬的上海虹橋機場的東、西航站樓,連接西航站樓的綜合交通樞紐交通中心與旅客流程相關區域,以及航站樓零售業務。

吳念祖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通過滬港機場的管理合作,引進及借鑑香港國際機場豐富的樞紐機場運營管理經驗、技術及品牌,有助於全面提升上海機場的運營效率、管理服務水平,為成功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高品質的機場服務。

上海市長韓正、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以及香港機管局主席張建東等人,今天見證簽約儀式。

虹橋機場於1921年建立,是中國大陸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去年客運量達2,288萬人次,貨運量為41萬5,700噸,預計到2015年,客運量增加到3,000萬人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