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港澳經貿消息輯要

◎ 整理/陳達旅

●                                     港台資銀行近期可望承作人民幣業務

根據聯合報9月25日報導,兩岸貨幣清算有重大發展,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9月24日天宣布,近期各銀行與香港中國銀行簽訂人民幣清算協定後,香港19家台資銀行即可承作人民幣存款、匯兌、匯款及人民幣跨境等業務。

彭淮南透露,國內銀行的人民幣現鈔買賣,「很快會解決」。也就是說,到時國內銀行人民幣現鈔將直接由中國銀行供應,銀行進口降低成本,台灣人可以買到較便宜的人民幣現鈔。

彭淮南表示,國內有19家銀行在香港地區設分行,這些台資銀行須與香港中國銀行簽訂人民幣清算協議後,才可以承作人民幣業務。

據了解,原本香港中國銀行的「人民幣清算協議」僅一個版本,所有外商銀行適用。

協議規定,大陸除香港、澳門及台灣外,其他地區均為「內地」;因「內地」二字涉及「一中」問題,台資銀行不敢簽訂,致香港19家台資銀行迄今無法承作人民幣業務。

據透露,央行3月起,與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協調,最近大陸釋出善意,同意將涉及一中的「內地」等文字刪除。

彭淮南表示,央行日前邀集各銀行高層主管開會,通知可以開始去跟台灣和香港的金管會申請承作人民幣業務。

●                             大陸首次在港發行60億人民幣國債

大陸財政部和香港政府於9月8 日聯合發佈公告,大陸於9 月28 日在香港發行60 億元人民幣國債。根據9月28日中央日報報導,人民幣國債在港發行儀式9月28日上午舉行。大陸財政部副部長李勇、香港政府署理行政長官唐英年等出席發行儀式。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是次人民幣國債發行規模60億元。分為2、3年及5年期,其中5年期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發售,而供零售投資者認購部份將不少於20億元。

是次發債,是中國大陸國債首次在大陸以外地區發行,也是首次在大陸以外地區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券,因而被認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事實上,自2007 年初中國政府同意將香港人民幣業務進一步擴大到大陸金融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券以來,已有中國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國開行等近10 家機構發行了300 億元的人民幣金融債券。

分析人士認為,首次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國債與金融債有所不同,在體現了大陸政府力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也為人民幣資產定價提供了一個基準利率,同時有助於人民幣自身的國際化。

本次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由中銀香港及交通銀行香港分行擔任聯席牽頭行及入帳行。 

●                           全球最佳營商地香港居第3位

根據香港大公報9月10日報導,世界銀行發表201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香港維持第3位,新加坡連續4年蟬聯全球最佳營商地區。世銀指出,香港物業登記需時長達45日,局限香港的營商環境排名,有改善空間。不過,有地產代理團體坦言,香港在現行物業登記制度下,買賣雙方需核實15年的文件,能在45日內完成,已非常有效率。

世界銀行發表「2010年營商環境報告」,全球183個經濟體中,新加坡、新西蘭和香港成為營商環境最好的前三甲。該報告指出,香港保持第3位的原因,是持續簡化營商程序,包括通過一站式服務加快領取建築證,提高辦理企業開辦及財產轉讓手續的容易程序。具體評分方面,香港在批出建築許可證上,所需時間最短,令排名由2009年的第20位急升至榜首,有助拉高整體名次,但在物業登記、開設業務和企業破產等方面,香港名次均遜於新加坡,分別排第75、18及13位,新加坡則排名第16、4及2位。

在香港進行物業登記,需經過5個程序、歷時45日,新加坡僅需3個程序、共5日,世銀旗下國際投資公司東亞太區投資氣候業務主管華頓認為,香港有改善空間,至於香港排名能否提升,他認為除了要避免負面監管外,亦視乎全球各地區在監管上的改革。

香港政府發言人回應指出,香港的排名仍然處領先地位,當局會繼續與商界尋求方法,並改革現行規管制度。

●                             大陸與港澳今年前8月貿易額同比下降

根據中央日報9月22日、澳門日報9月30日報導,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新公佈今年1至8月大陸與港澳經貿交流情況,資料顯示如下:

一、大陸對港澳貿易方面 

2009年1至8月大陸與香港、澳門貿易額分別為1037.3億美元與13.1億美元,香港比2008年同期下降22.9%、澳門比2008年同期下降33.7%。其中,大陸對香港、澳門出口分別為984億、10.8億美元,同比下降分別為21.7%、39.2%;大陸自香港、澳門進口分別為53.3億、2.3億美元,香港比同期下降39.4%、澳門則比同期上升17.4%。 

二、吸收港澳資金方面 

2009年1至8月大陸共批准港商投資項目6,313個,批准澳門商投資項目186個,香港比2008年同期減少28.1%、澳門比同期減37.6%,實際使用港資金額268億美元、使用澳資金額5億美元,香港比同期減少10.2%、澳門則比同期升20.1%。截至2009年8月底,大陸累計批准港資專案30萬4,933個、累計批准澳資項目1萬2,174個,實際利用港資3,763.7億美元、實際利用澳資87.3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港資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占41.3%、澳資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佔1%。 

三、對外經濟合作方面 

2009年1至8月,大陸在香港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及設計諮詢合同數共計966份,合同金額18.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2.1億美元,8月底在港勞務人數1萬9,800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在港累計完成營業額369.3億美元。大陸在澳門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共計5千5百15份,合同金額2.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7億美元,8月底在澳門勞務人數5萬1,747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在澳門累計完成營業額97.5億美元。

●                                兩岸直航對澳門影響逐步縮小

根據中央日報9 月24日報導,澳門國際機場今年8月的客運量明顯好轉,而本月至今客運量雖然受兩岸直航深化影響略為下降,但與歷年相比,跌幅已逐步縮小。

澳門機場專營公司執行董事劉蘇寧表示,澳門機場於4、5年前已展開因應兩岸直航的轉型策略,成效十分理想,至今整體客運量雖然減少了17%,但台灣旅客並未全部消失。

據稱,目前台灣旅客占澳門機場轉機客源的半數,減幅有限,因此,劉蘇寧形容兩岸直航對澳門機場的影響已經「軟著陸」。

根據澳門投資貿易局提供的數字,2002年澳門機場處理的台灣旅客高達267萬餘人,但2008年有關數字則下降至112萬餘人。報導認為,該項數字下跌,相信與兩岸過去幾年間持續改善通航狀況有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