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回台投資 再創企業新契機

◎ 文/編輯部

廣福毛巾

◆ 回台投資  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廣福毛巾」成立於2007年,其前身可追溯到台灣最早四大毛巾外銷廠商之一的「洽維股份有限公司」。「洽維」在1990年左右,響應當時政府的南向政策率先前往越南投資,成立了「國維貿易公司」。2000年,受臨近國家以更低價勞動力生產競爭影響,同業「廣豐」毛巾結束在台灣八德廠的營運,選擇與「國維」合資並以策略聯盟的方式合作,將機械設備移至越南,繼續在毛巾製造業打拼。2007年,一方面因越南與台灣的關係改善,另一方面也有感於台灣內需市場對Made in Taiwan(台灣製)產品的需求日漸提高,決定回台投資設立廣福毛巾,就近供應台灣客戶的需要。

「對台商來說,台灣畢竟是故鄉,加上現在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其實正是台商回台投資最好的時機。只要有機會的話,大家(台商)都很想回來」。在台灣毛巾產業有10餘年經驗的陳總經理十分肯定政府在促進台商回台投資政策上所做的努力。在商言商,企業的經營主要還是要靠企業自己,但是若政府能以國家整體發展考量,為企業打造更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完備的政策,如提供好的工業區及配套措施,絕對能夠發揮正面的加乘效果,共同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

◆ 政府政策為企業投資加持

陳總經理表示當時決定回台設廠,也是基於市場考量。他以過去外銷毛巾至歐、美、日等國家的經驗來看,每個國家的消費者購買毛巾的喜好及消費習慣都各有特色,良好的經營者需要考慮市場彈性,訂定適合的經營策略。以台灣來說,台灣的消費者的喜好變化非常迅速,因此只有在台灣設廠,才可做到貼近市場需求與產銷反應。

廣福毛巾回台重新設廠時,初期曾透過經濟部工業局尋求土地、資金及外勞聘僱方面的協助,投資金額約為1,700萬元。但陳總經理進一步表示,企業經營主要的責任在企業主,不能一昧的倚賴政府的協助及補助。政府若能持續從政策面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對促進台商回台投資絕對有良好的加分作用。

◆ 從OEM到OBM  提升產品價值

目前的廣福毛巾的主要策略定位是在生產品質良好、成本合理的產品、並以一般消費者為主要客戶群。公司目前從早期的製造代工(OEM)努力轉型為設計及製造代工(ODM),最終的目標則是希望建立自我品牌(OBM),提升產品價值。

要達成以上目標,陳總經理認為規模不大的台灣毛巾業,必須靠著同業間策略聯盟,發揮截長補短、相輔相成的效益,才能夠在非常競爭的毛巾銷售市場中持續成長前進。以廣福毛巾的情況來說,它促成了「國維」與「廣豐」兩家業者的生產團隊融合為一,借重「國維」原本在製造技術上的強項,製造出高品質的毛巾產品,然後再透過廣豐在國內銷售通路累積的豐厚資源,將毛巾銷售出去。

◆ 結合同業 渡過危機

廣福毛巾回台設廠不再走單打獨鬥老路,而是選擇與同業進行策略聯盟,藉由結合合作夥伴,共同在台灣市場打下一片天。這樣的競合關係,正是台灣毛巾業者在面對全球激烈競爭時的對策之一。陳總經理表示,廣福毛巾回台投資不能以成功自居,毛巾製造產業在台灣未來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例如反傾銷措施只有5年的期限、國外毛巾業者生產技術日新月異等。但現今的全球外在環境變遷快速,對在台灣的經營也不盡然毫無利基,如大陸、越南的勞動成本不斷倍速上漲,而台灣的工資10餘年來相對漲幅有限,只要公司策略及經營管理得宜,台灣的生產成本仍具競爭力。身為經營者,就該有信心去面對市場與環境不斷出現的挑戰。

◆ Made in Taiwan開啟回台投資新契機

陳總經理表示,有感於台灣消費者對本國產品的情感認同,在2007年決定回台設立廣福毛巾。根據他長年為了業務走遍許多國家的經驗,許多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民對於在本國生產的產品都懷有比較強烈的認同感,這樣的趨勢舉世皆然,台灣也不例外。

回台投資的契機,或許應該從2002年台灣加入WTO世界自由貿易組織後開放大陸毛巾進口談起。當時台灣本土的毛巾產業因大陸大量廉價毛巾傾銷而遭受重創,直到2006年在業者與政府共同努力下,開始對大陸進口毛巾課徵反傾銷稅。這段期間,台灣消費者因為慢慢從許多消費案例中,逐漸意識到許多大陸商品雖廉價,但是品質相對低劣,各種大陸黑心商品的新聞層出不窮,相對的,許多台灣商品的製造商在面對全球競爭,努力升級轉型,提升技術、設計及品質,使得台灣消費者對「台灣製」的產品越來越有信心,市場需求也逐漸顯現。

旺旺集團

◆ 世界米龍帶動台商回台熱潮

旺旺集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2年在台灣成立的宜蘭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之初主要從事罐頭食品的代工與外銷,期間雖歷經事業經營的盛衰,然其持續努力耕耘的決心,以及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努力,讓旺旺於1979年取得日本米?大廠「岩塚製?」的技術授權,並以自創品牌「旺旺」重新開拓台灣市場,推出台灣家喻戶曉的「旺旺仙貝」,使旺旺系列產品在台灣獲得極高的市佔率,並確立其40多年來在台灣食品市場的重要地位。

因擁有台灣穩定的事業基礎做後盾,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更逐步將企業營運版圖往海外擴張佈局,尤其以擁有廣大內需市場的大陸為最。1989年 該集團以「旺旺」品牌成為第一個在大陸註冊商標的台灣廠商。1992年為擴展大陸營運,更西進內陸地區,為湖南省當地第一家外資廠商。

在蔡董事長經營理念下,目前旺旺集團為大陸前三大台資食品廠及全球最大的米?製造商,未來旺旺亦將秉持『世界第一』的目標,矢志成為綜合消費食品王國的領導者。

◆ 從心出發  從行動體現

回想旺旺成功的經營模式,不難發現蔡董事長深耕多年的經營理念深深影響整個集團的發展及規劃。『緣、自信、大團結』是旺旺集團奉行的經營理念,蔡董事長透過此理念的宣導,希望集團員工達到從心出發、從行動中體現的目的。蔡董事長認為一個企業要成功,絕對不能僅靠幾個人單打獨鬥,而是要珍惜並善用身邊的資源和人脈,這就是緣,因此旺旺十分注重員工需求。蔡董事長深信唯有自信能讓人更有朝氣的工作,因此他積極培養員工的信心。他時時警惕員工要逐漸捨棄過去的陳規陋習,在新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圍中努力貢獻,企業內的每個單位,都應團結合作,凡事以公司的立場,事事關心、事事體諒,才能創造企業持續成長的動力。

◆ 衣錦還鄉  貢獻社會

旺旺控股公司副總經理林鳳儀表示「有太多的商機,信心無限!」,旺旺集團發展至今,已成就成功的食品王國,在蔡董事長衣錦還鄉回台投資後,更希望能為故鄉-台灣盡一份心力。蔡董事長除投入拯救友聯產險外,亦多角化擴大投資飯店業,並於2008年底在南京東路新建神旺商務旅館。蔡董事長表示只要對台灣鄉土有貢獻的投資案,他都樂意投資。

2008年11月旺旺獨資買下中時集團及旗下事業,旺旺期望透過不同事業領域的投資,返鄉貢獻並將就業機會留在台灣。即使近期許多企業相繼傳出裁員、減薪等消息,但旺旺集團在買下中時集團後,不但沒有裁員,反而擴大招募人才,蔡董事長鍾愛台灣、投資台灣的決心表露無遺。

◆ 回台上市  帶動回台上市熱潮

儘管2008年下半年全球籠罩在金融海嘯之下,旺旺年營業額仍亮出佳績,達到將近人民幣130億元(約合新台幣650億元),年成長42%;獲利達85億台幣,年成長率達30.6%。旺旺在大陸的產品銷售據點仍持續成長,預計未來將擴增至一百二十萬個。顯見旺旺在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的領導下,已穩坐世界米?業第一把交椅。

旺旺過去幾年在大陸獲利持續穩定,2008年更成功在香港上市。蔡董事長曾透過媒體表示:『台灣是我的故鄉,我會用旺旺集團的信念——有心、用心、道德心,回饋台灣鄉親。』,因此蔡董事長於2008年底亦開始規劃將其個人持有旺旺股份,透過參與台灣存託憑證(TDR) 方式發行,總共募集了32.55億台幣,他宣佈將捐出10億元,5億捐給中視愛心基金會,另五億成立「旺旺人」基金會,其餘資金則將全數投資台灣。

旺旺TDR為馬政府上任後首件台商回台上市案,於2009年4月28日首日正式掛牌上市,為台商回台掛牌上市開啟了典範。

旺旺回台上市,對離鄉在外打拼多年的台商而言,是一個正面案例,預期將形成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的熱潮,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台商回台貢獻鄉土的案例。(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經濟部台商回台投資服務窗口

e-mail: doistwb@moea.gov.tw

專線:02-2361-2687

傳真:02-2370-5565

台北市館前路71號8樓

台商回台投資專區 http://twbusiness.nat.gov.tw/asp/backintru_01.asp

投資台灣指南  http://www.dois.moea.gov.tw/tig/main.asp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