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經貿消息輯要

◎ 整理/李  文

●     再次調高2,600多項商品出口退稅率

據大陸中國網6月8日報導,大陸稅務總局公布,從6月1日起,大陸再次上調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涉及大陸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技術含量產品和深加工產品共計2,600多個10位稅號商品。這是大陸今年第3次上調出口退稅率,也是自2008年8月以來第7次上調,預計是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將增加退稅資金約252億元(人民幣,下同)。

政策具體內容包括:提高部分深加工農產品、藥品、鋼材等優勢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罐頭、果汁等深加工產品由13%提高到15%,將玉米澱粉、酒精由0提高到5%,將合金鋼異型材、冷軋不銹鋼產品等由5%提高到9%(現為0退稅率的除個別產品外,原則上不作調整);提高箱包、鞋帽、玩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到15%,將部分塑膠、陶瓷、玻璃由11%提高到13%,將剪刀等小五金製品由5%、11%分別提高到9%、13%;提高家用電器、單晶矽棒、胰島素等科技含量較高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報導指出,是次上調出口退稅率,是根據今年5月27日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完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支援具有優勢的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嚴控『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精神而制定的具體政策,對「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原則上不作調整。同時,政策對退稅率檔次進行了歸併,取消了11%和14%兩個檔次,退稅率由原來的9檔減少為7檔。

 ●           公布200        公布2009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據大陸中國網6月3日報導,大陸商務部公布,為落實大陸國務院進一步穩定外需的有關要求,6月3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聯合發佈2009年第37號公告,對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進行了調整。

是次從禁止類目錄中共剔除79個十位商品編碼,主要包括部分植物和輕工產品、金屬化合物、石化產品、鋼鐵及有色金屬產品等。修訂後的2009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共包括1,770個十位商品編碼。

是次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的調整,在繼續嚴格禁止高排放、高能耗加工貿易的同時,將確不屬於高排放和高能耗的產品從禁止類目錄中剔除。

●    食品安全法6月1日實施

據大陸中國網5月31日報導,大陸食品安全法自6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新法規:任何食品添加劑目錄外的都將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檢、權益受損消費者可要求10倍賠償。

根據此新法規,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報導指出,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首先實行嚴格的審批管理,哪怕暫時證明對人體沒有害處,也不能添加。而使用了什麼添加劑以及用量,都要在產品的外包裝標籤裡嚴格的註明。標籤必須和實際內容相一致,否則就要接受處罰。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在標籤、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必須真實,應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誌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專家表示,如果是按照保健食品審批的,宣傳過程中就不能對消費者說「服用後能預防、治療什麼什麼疾病」。

新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將此前大陸國務院廢除免檢的措施法制化。而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

●    大陸再向台灣開放10類人員資格考試

據中央社6月18日報導,大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日前發出通知,宣布再向台灣民眾開放10類 (11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

據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報導指出,新開放的10類 (11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包括:統計、審計、價格鑒證師、社會工作者、國際商務、土地登記代理人、環境影響評價(評估)工程師、企業法律顧問、註冊安全工程師、勘察設計領域的註冊結構工程師和註冊土木工程師。

該通知規定,有意參加相關專業考試的台灣居民,應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的「2009年度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工作計劃」安排,並根據所在地的省級相應專業考試考務管理機構規定的報名日期、報名地點和相關要求,到當地考試報名機構辦理報名手續。

報名時,台灣居民應向考試報名機構提交「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胞證),提交大陸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相應專業學歷 (學位)證書和本人工作單位出具的從事相應專業工作年限 (或實踐要求)的證明。

該通知也要求,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 (人事、勞動保障)廳 (局)、台辦和相應專業考試考務管理機構要加緊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並繼續做好已開放的17類 (項)考試的相關工作。考試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確保台灣居民順利參加考試。

●    京滬港生活成本躍居全球前30位

據大陸中國網6月11日報導,根據全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ECA的最新調查顯示,由於歐美受到經濟衰退衝擊,亞洲貨幣保持強勢等因素,大幅推高跨國企業員工常駐亞洲城市的生活費用指數。繼日本東京、名古屋、橫濱、神戶四市後,北京、上海、香港成為亞洲生活消費最昂貴的城市。京、滬、港三市該指標分別從104、111和98位,飆升至26、28和29位。

ECA是次針對全球城市生活成本的調查,比較全球超過370個地點的國際委派工的一籃子消費貨品及服務(合共125種),包括日常消費的食物,比如糧油雜物、奶類產品、肉、魚、新鮮水果、蔬菜,以及滿足一般需要的飲品、菸草、衣服、電子貨品、汽車、外出用餐等。

調查顯示,排名前50的城市當中,亞洲有7個城市入圍。其中,日本東京、名古屋、橫濱、神戶排名2至5位;大陸的北京、上海、香港分列26、28和29位。

至於全球生活成本最昂貴和最便宜的地方,調查顯示都在非洲。其中,全球最昂貴的地方是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最為便宜的地方則是賴索托的首都馬塞盧。

在被調查的亞洲城市中,日本東京仍被視作亞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接下依次是名古屋、橫濱、神戶、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廣州、新加坡。前十名中,大陸城市佔一半。此外,天津、大連、瀋陽、青島、成都、蘇州、武漢、廈門、西安、南京等大陸主要城市,亦晉陞亞洲生活消費指數排名前30名。

ECA亞洲地區負責人關禮廉表示,與2008年相比,多個亞洲城市的通貨膨脹放緩,加上亞洲貨幣保持強勢,直接導致亞洲多個城市駐外員工生活費用指數上升。

●    公布「汽車機車下鄉操作細則」

據大陸新華網6月10日報導,大陸財政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聯合製定「汽車摩托車下鄉實施細則」,在下鄉企業認定、下鄉產品銷售、補貼條件及標準、補貼資金審核、監督管理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

根據該實施細則,汽車下鄉政策的實施時間為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機車下鄉政策的實施時間為2009年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

該實施細則明確,汽車機車下鄉產品的範圍,包括微型載貨車、輕型載貨車、微型客車、兩輪或三輪機車、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6類產品。下鄉產品目錄由汽車機車生產企業向大陸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後由大陸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發文確定,同時在大陸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的網站上公佈。下鄉產品目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

該實施細則提出,申請進入產品目錄的汽車機車生產企業必須是列入大陸工業和資訊化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並且產品通過大陸強制性認證;在大陸或部分省(含直轄市、自治區)具備完善的銷售、維修保養等售後服務能力,銷售及售後服務能夠覆蓋相應省的縣級行政單位以下;授權經銷商均在大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註冊,並與生產企業或生產企業設立的銷售公司簽訂了銷售協議。汽車授權銷售商已向大陸商務部門備案,其中微型客車的授權經銷商應為已在大陸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備案的汽車品牌銷售企業;經銷商和銷售網點具備獨立開具稅務發票的能力;產品排放滿足大陸排放標準,在部分提前實施更嚴格排放標準的地區滿足當地排放標準;此外,企業必須無違規及不良記錄;必須配備電腦聯網設備和相關操作人員並滿足大陸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要求的其他條件。

該實施細則指出,只有授權經銷商銷售的汽車機車才能享受補貼資金。享受補貼資金的汽車機車產品必須在車身外部顯著位置標注汽車機車下鄉標識。

在農民領取補貼資金方面,實施細則明確補貼資金全部直接補貼到農民,確保農民得到實惠。審核批准的補貼資金,由鄉鎮財政所或縣級財政部門在15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撥付到農民的儲蓄帳戶。

同時,該實施細則指出,農民申請補貼資金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一)農民車主報廢三輪汽車、低速貨車後購買微型載貨車、輕型載貨車;(二)農民購買微型客車(不含轎車);(三)農民購買微型載貨車、輕型載貨車;(四)農民購買機車。

●    個人轉讓非上市公司股權須繳納20%個人所得稅

據大陸人民網6月16日報導,為了堵塞稅收管理中的漏洞,大陸稅務總局下發「關於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管理的通知」,明確個人轉讓非上市公司股權,應向稅務機關申報,按「轉讓財產所得」繳納20%個人所得稅。

報導指出,該通知是為了加強自然人股東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投資人投資A股上市公司的行為不受該通知的約束。

目前,大陸對個人轉讓非上市公司股權按「轉讓財產所得」徵收20%的個人所得稅。但是,大多數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對個人股權轉讓的稅收政策還比較陌生,不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和扣繳義務的現象也很普遍。

對此,該通知明確,股權轉讓交易各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但沒有完成股權轉讓交易的,企業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股權變更登記時,應填寫「個人股東變動情況報告表」,並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完成股權轉讓交易以後,負有納稅義務或代扣代繳義務的轉讓方或受讓方,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持稅務機關開具的股權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証或免稅、不徵稅証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

該通知要求各地稅務機關要高度重視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對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可參照每股淨資產或個人股東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淨資產份額核定。

●    公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

據大陸新華網6月6日報導,大陸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各地和大陸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認真貫徹執行。

「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共10部分,包括政策目標、現代生物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發展壯大生物企業、大力促進自主創新、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加大財稅政策支援力度、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強化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生物安全監管和加強組織領導。這份文件共有33項措施,全文約4800字。

該份文件指出,加快培育生物產業,是大陸在新世紀把握新科技革命策略機遇、全面建設創新型的重大措施。制定上述若干政策旨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策略性新興產業。

該文件要求,引導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向生物產業集聚,促進生物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加速生物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生物技術、產品和標準。

依據該政策,大陸將培育若干個跨國經營的大型生物企業和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中小生物企業,形成若干個產業集聚度高、核心競爭力強、專業化分工特色顯著的生物產業基地;加強生物技術專利保護和物種種質資源保護,提高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水準,保障生物安全。

該文件指出,現代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和生物環保領域。

在生物醫藥領域,將重點發展預防和診斷嚴重威脅大陸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大傳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積極研發對治療常見病和重大疾病具有顯著療效的生物技術藥物、小分子藥物和現代中藥。

在生物農業領域,將重點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多抗的農業、林業新品種和野生動植物繁育種源。大力發展生物農藥、生物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物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動物疫苗、診斷試劑、現代獸用中藥、生物獸藥、生物漁藥、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等綠色農用生物製品,推進動植物生物反應器的產業化開發,促進高效綠色農業的發展。

●    連鎖經營協會:零售業進入10年來最困難時期

據大陸中國網5月22日報導,大陸連鎖經營協會資訊研究部主任楊青松表示,2009年首季度是連鎖零售業發展10多年中,最為困難的時期。該協會報告,從2008年第4季至2009年首季,超市、百貨業態延續了銷售額和利潤增幅放緩或下滑的趨勢,零售企業的大力促銷多換來毛利下降和進一步趨緊的零供關係。

大陸連鎖協會公佈的分析報告顯示,首季度,超市整體銷售比2008年同期增7%左右,利潤增5%左右。百貨業銷售和利潤環比上升10%左右,但比同期降5%左右。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增幅最小,有的企業甚至為負。

楊青松表示,在經濟危機背景下,為保持銷售增長,維持企業的市場份額,從2008年春節期間開始,零售企業分別進行大力度促銷,毛利率受到很大影響。

在已發佈的零售企業首季度財報中,一些企業的利潤下滑已體現。如北京京客隆首季度收入下降6.21%,毛利降4.23%;北京華聯綜超營收增長8.7%,而利潤降54%;王府井百貨營收降0.6%;凈利降5.3%。

報導引述大陸連鎖協會秘書長裴亮也表示,根據調研走訪企業實際情況來看,第二季度企業對利潤預期仍維持在較低的水準。2009年下半年的促銷力度可能更大,這種促銷使得零售企業的毛利率下降,進而將影響傳導至上游供貨商,會使得零供關係趨於緊張。

自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機開始蔓延,一些供貨商已經對零售企業的大力度促銷頗有怨氣。對零供關係問題,物美商業直營中心副總種曉兵表示,零售企業隨著時間推移都認識到零供關係重要性,物美現在已經專門設立了門店督導,將下基層門店了解銷售環節實際情況,協調零供關係問題。

●    日資製造業出現撤離跡象

據大陸中國網6月15日報導,隨著金融危機影響日漸擴散,少數日資企業開始從大陸撤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組織還舉辦了「在華投資企業順利撤資工作研討會」,為欲撤資的企業提供法律、資訊等方面援助,有的日資企業做好了撤資並迎接違約訴訟的準備。

根據調查統計,目前在大陸日資企業撤資的個案中,72%集中於製造業;在大陸日資企業撤資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該地區恰恰是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最快的區域,也是土地、電力等生產要素最為緊張的地區。而在大陸的東北,如遼寧省的日資企業主要集中於瀋陽、大連兩地,兩個城市的勞動力成本也大幅高於省內其他城市,同長、珠三角地區的情況有類似之處,因此值得關注。從撤資企業類型看,日資企業多為小型、「攜帶型」企業,以IT、電子類等產業為主,這類產業競爭激烈、技術更新速度快、產業流動性強、退出成本低,因而撤資風險也較高。

報導引述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呂煒教授指稱,根據日資企業撤資的特點和趨勢可以發現,撤資主要源自兩方面因素。首先,金融危機成為目前日資企業撤資的首要誘因。金融危機使日本經濟陷入嚴重萎縮。自多年的經濟低迷之後,2008年第4季度日本GDP出現了兩位數的負增長,成為發達國家中經濟衰退最快的國家,且IMF預計,日本2009年經濟仍將繼續萎縮6.2%。日本經濟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了日資海外公司的經營和生存。

其次,日資企業撤資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國際產業轉移對勞動力成本的敏感性。大陸的勞動力成本在全球範圍內雖然仍可歸為較低行列,但在亞洲範圍內已經不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已經低於大陸。這些國家在吸引外資領域已經對中國展開強有力競爭,並獲得部分從大陸撤資企業的投資。東北財經大學博士郭曉丹指出,從這兩方面看,個別日資企業撤離也是優勝劣汰、市場經濟自然選擇的結果。

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美甘哲秀教授表示,日本經濟遭遇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短時期內影響對大陸海外投資,會出現暫時性資金回流。在國際金融危機日漸蔓延深入的大背景下,由於韓資企業曾經出現大面積撤資現象,個別日資企業的撤離讓人們產生了新的擔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