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經濟衰退中逆勢成長
- 更新日期:109-08-31
◎ 文/楊望遠
台灣缺乏資源及市場的海島經濟,逼得台商必須依賴外貿或OEM/ODM成長,但萬家爭食,流血拼殺,屢仆屢繼後,唯最後生存勝出者得以壯大,亦練就銅筋鐵骨,靈活應變之韌性。從早期的紡織、家電、運動鞋,到DVD、遊戲機、電腦及其周邊產業,再到手機及其關聯產業,歷歷如繪,恍如昨日。
由於人力及土地資源愈來愈昂貴且不足,迫使台商轉進大陸,期能再續生機。但外部競爭紛至沓來,要練就國際競爭力,勢須以大陸為腹地,故台商更應思考著手佈局,以因需調適,與時俱進。
近年來,陸續聽到台商訂單、地盤逐漸被陸商企業侵蝕的傳聞,看來許多人也默認此乃勢不可擋的潮流;於是,無奈地轉進越南(已飽和)及較落後的國家,許多開疆闢土、勞苦功高的台幹淪於台流,亦斲傷台灣的經濟發展。因此,台商必須快速大幅提升競爭力,否則,將面臨被淘汰的威脅。
英業達前副董事長溫世仁,曾以C的8次方來衡量企業競爭力,吾等亦可自我評估一番,當可及早化為危機,強化體質,健全成長,再創高峰,邁向永續經營。茲簡述如下:
1. Core Competence核心競爭力:可具體分為財務、人才、信用、資訊、智慧五大資源及開發、複製(非拷貝而是擇優改良)、管理、交換四大技術。
2. End Consumer終端顧客:非僅客戶(Buyer),而是整個供應鏈從上游廠商到企業,製交客戶再透過經銷商到顧客,必須讓最終使用者滿意。
3. Continuous Creation持續創新:為保持源頭活水及成長動力,必須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良,人良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新之領先差異化。
4. e-Commerce電子商務:並非廢掉傳統商務,也非標新立異,而是迎合潮流,加上電子商務,使E+T>T。
5. Cash Inventory現金存量:經營效益盈虧只是短暫的,機會得失才是深遠的,掌握充分可用資源(將浪費/呆料/呆貨/呆資產儘可能變現),較能搶佔先機。
6. Cultivating Organization學習型組織:終生雇用制必須佐以終生學習,並促使工作操練不斷進步,必須做到整個供應鏈同步成長,否則會相互拖累。
7. C.P.T.D.著作權、專利、商標、網址:智慧財產等無形資產遠比有形資產價值高,亦須予以評估、列管,並使發揮最大行銷效益及維持領先優勢。
8. Global Cooperation全球合作:國際分工,全球合作,與世界接軌,小企業照樣可國際化,商品暢銷全球;大企業更須靈活化,即使山寨也能攻克。
在當今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中,產業勢必集中化,想要勝出,必須創新突破,絕非原有做法得以守成;不僅是客戶要求,更是終端顧客的心聲,誰做不到,輕則減單,重則淘汰;雖然慘烈,卻是優勝劣亡,適者生存的最佳寫照。積累數十年各行各業工作及輔導經驗,體驗到依序有五大核心競爭優勢:
一、交期不僅要準時,更要大幅縮短:
交期準只是生存條件,大幅縮短才是競爭優勢。NB已做到訂單到出貨僅需24小時,台商因而成為主要供應者,但陸商已虎踞在後。故大幅縮短交期,不僅內部需流程簡化與加速,外部也須做好供應鏈管理;而標準化、模組化,由BTO(Build To Order)到CTO(Configure To Order),亦是大勢所趨。
二、品質不僅要合格,更要維持穩定:
品質合格是生存基本條件,維持穩定才有競爭優勢。必須確保每一批、每一件都是合格品,此部分已超出技術範疇,而有賴文化薰陶,並落實貫徹標準化。維持穩定需賴三道標準(依序為作業方法、製程條件、原始設計之標準)及四道檢查(有無標準?是否照標準做?結果是否符合標準?標準有無更新?),堅持追求零缺點。
三、開發不僅要叫好,更要快且叫座:
商品符合各國及客戶規範只是必要條件,及時多次上市熱賣才是成功關鍵。必須組成開發委員會來甄選開發品項,並建立開發模組,大幅縮短開發時程並降低錯誤。開發工作與其他工作同樣可建立作業標準與標準工時,並訂出開發進度表,納入日常管理,做到On Schedule、On Spec、On Cost(如期、如質、如價),並進行量化指標之績效考核。
四、成本要低到獲利,更要獲利優於同業:
賺錢是生存必需,賺得比同業多錢才能獲勝。降低成本首先需建立標準成本,能快速(次月二日)結出實際成本,針對偏高者檢討降低。降低成本若能從設計、材質、工法、管理改善,提升產品檔次,至少有30%的空間,絕非目前哀嚎的所謂『微(負)利時代』。
五、服務不僅要顧客滿意,更要贏得顧客感動:
因不良或故障而需要服務,縱使便捷、免費、親切,甚至賠禮,都須負擔昂貴代價,必須消滅;取而代之的是問候、更新、升級、轉介、…等建立忠誠關係的服務。「(顧客)打電話服務就來」須改為「(廠商)打電話顧客就來」,做到「我抓得住他(她)」、「物超所值」、『讚譽遠播』。
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快速成長,值此百年難得之機遇,台商經營策略可考慮先做大再做強(沒錯!若等做強了再想做大,恐怕5年內時機不再,花百倍力也搶不到了),此則有賴3890作戰,不但可於不景氣中逆勢成長,景氣時也能超幅成長。
3: 降低成本30%。
成本無非料、工、費,降低成本二把刀,一刀節流(有限),另一刀開源(無極),若能提升產品檔次或製程能力,即是開賺錢之源的快速有效方法。試比較相同材質之A貨及正品,價差何止百倍,只有在「先入品牌,渠道為王」的大陸,有機會成為中國名牌,甚至世界名牌。試問同一張牛皮,若藉製程能力提升製革率及優等率,相對成本是否即大幅降低?
8: 降低作業時間/時程80%。
一件事真正作業時間不過5~20%,餘為猶豫、商量、等待、修改、…無效時間,理當改善消除;而實際作業時間亦可透過模組化及層別正常/異常大幅降低。若能根據標準充分授權,讓第一線人員直接執行,則正常作業時程可大幅縮短,異常亦可有效管制降低。無論報價、改圖、改版、改BOM、改手冊、改簡報資料、…等,皆可藉模組化降低80~95%之時間。因此100天蓋成一座無塵廠房、3天開一付模、24小時接單出貨、30分鐘改一份資料、1秒千里、…已確實可行。
9: 消除人為錯誤損失90%。
錯誤損失80%係直接人為,15%係間接人為,在傳統「人有失手」的迷思中
積弊麻木,無以改進。一般人則以「疏失」為藉口,再三造成損失,卻小罰不抵大失,而莫可奈何。爾後不再信「疏失」,請問「有無標準?」,若有而不照做即是『故違』,不但可逕予開除,尚可要求損害賠償;若無標準,則主管部門難辭其咎;當可遏止人為疏失。此外,防呆裝置、LCA(低成本自動化)、事先嚴懲違規行為、…當可杜絕萬一之疏失。
0: 缺點、0傷害、0損失,追求完美之善性循環。
顧客愈來愈挑剔,故改善永無止境,領先者不可自滿懈怠,亦無需自憐寂寞,『與天鬥,其樂無窮』,同理『追求完美,其志不歇』。若能建立一套量化指標之績效管理,並佐以目標管理,當可自動自發,生生不息,輕鬆愉快邁步在追求完美的大道上。
逆水行舟,不進則亡!不斷追求更好,維持創新領先,台商朋友們勢必要修課,追求企業的不斷茁壯,永續發展。
(本文作者為望遠合理化顧問公司總經理、陸委會台商張老師、海基會台商財經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