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佛山台商協會周樑成會長

專訪佛山台商協會周樑成會長

文/林安妮

「原本我只是要在佛山待3個月,沒想到後來一待就是20年,」廣東佛山華國光學器材公司總經理、新任佛山台商協會會長周樑成如是說。當年周樑成追隨客戶腳步前進佛山,本來盤算工廠蓋好了就可打道回府,不料,當時海關報關程序冗長、複雜,讓他必須親自坐鎮調度。

20年的光陰匆匆過,周樑成靠著「錯位生產」與「不留後路」的策略,讓華國光學成功閃過2008年的國際金融海嘯。如今歐債風暴席捲全球,令不少出口型台商苦嘆訂單難接、日子難過,不過,周樑成的華國光學迄今仍毫髮無傷,訂單還一路滿載到年底,這就是他的成功策略。

錯位生產指的是,勇敢踏入別人不敢踏進的領域,與眾人做出區隔。周樑成笑說,「我們就是傻傻地做,別人碰到高難度的單子就推掉,但我們不閃躲,反而還投資大筆機器設備做升級,務必讓客戶收到產品時,能夠滿意點頭。」不留後路,即是硬逼著自己直接面對困境,「困境是躲不掉的,只有去面對它,才能解決它。」

29歲創業 勇敢推掉銀行飯碗

華國光學是台灣上市公司今國光學於1992年在佛山投資的光電科技企業,主要生產光學鏡片,它的客戶群涵蓋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地,90%的產品專攻日本市場。它的客戶群也多是國際知名的相機業者,舉凡佳能(Canon)、尼康(Nikon)、索尼(Sony)、Panasonic、Pentax、Olympus等。

做鏡片,周樑成很在行,也深得客戶認同。不過,外人或許不知道,周樑成在大學唸的其實是財稅相關科系,29歲那年,他本來要到銀行上班,但是在今國光學董事長陳慶棋幾次勸說下,他放棄了令人稱羨的金飯碗,還跟父親要了家裡一塊地,兩個人就在台中的自家工廠開啟了「創業人生」。

周樑成笑說,這是他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沒想到一做就是32年,直到現在。回想當年的天人交戰,周樑成說,當時銀行通知報到的時間,跟陳慶棋力邀合組公司的日子相當接近,儘管父親希望他先到銀行去歷練一番,日後再創業,但是當時的他萌生去「闖一下」的念頭,只好推了銀行的金飯碗,「銀行的工作推掉了,代表沒有別的後路,原本的三心二意,也只剩下一心一意把鏡片做好。」

創業之路走起來的確不怎麼輕鬆,他回憶創業初期,台灣光學鏡片市場並不大,有時還會接不到訂單,差點讓生產線斷炊。有一陣子,他幾乎天天失眠,就怕公司會因此關門,所幸天公疼好人,認真工作的人永遠不會被老天爺忽略,就在他幾乎山窮水盡時,周樑成意外收到一張急單,讓他又驚又喜。

他說,在一個偶然機會下,他接到一張生產門眼的訂單,門眼是指可在門房向外窺視的鏡頭。下單的廠商是一位大他20多歲的盧先生,盧先生對周樑成說,「少年仔創業有拚勁,如果有接到相機訂單就儘管去做,萬一沒單再來做我們家的門眼。」盧先生疼惜後輩,只為支持年輕人的作法,讓周樑成相當感動,一輩子都珍惜這張曾經合作4年的訂單。

1992前進佛山 一待就是20年

早期的相機需要對焦、調整光圈和快門,還得計算曝光時間。如此複雜的技術,加上當時每一台相機的價格並不親民,侷限了相機及光學器材市場的發展。直到傻瓜相機問世後,華國與母公司今國光學,才趕上流行風潮,一路把訂單、市場做大到現在。

周樑成說,今國光學產能大舉擴張的關鍵,就在於1992年,今國光學在佛山成立了華國光學。他回憶,當時是應大客戶要求到佛山投資,他幾次考察,認為佛山治安良善,加上當地政府十足熱忱、樂於解決台商投資困境,於是他成為今國光學前進大陸的第一批種子部隊。

原本周樑成只打算在佛山待3個月,等到工廠蓋好了,他就可以交棒給公司其他同事,不料,當時海關作業複雜,為了及時補充生產線,他只好親自在佛山打理複雜報關作業,之後就一路待,待了20年。

一般說來,光學器材產業是技術、資本、勞力相當密集的產業,有不少業者接單時,就怕接到高難度的訂單。不過,對華國光學來說,高難度的訂單往往是區隔藍海與紅海的關鍵,此即周樑成所謂的「錯位生產」。他表示,錯位生產即是要錯開同業競爭,「當大家都在搶中低價訂單時,華國願意投資大成本在提升生產設備上,同時也願意挑戰難度,生產高階相機鏡頭。」

周樑成說,面對困難不要想逃避,只有勇敢面對困難,努力去解決它,困難才可迎刃而解。這一年來,歐債風暴席捲全球,重挫不少出口型台商生計,不過,華國卻幾乎是毫髮無傷,訂單仍舊一路接到年底,「這就是錯位生產,帶來的好處。」

感念父母庭訓 創業最佳啦啦隊

周樑成在採訪過程,幾次提到他自小的家庭教育,也多次說到父親是個很嚴格的人。家庭教育對周樑成一生的影響,比學校教育還要遠大,他說,父親不識字,因此強烈地希望子女能多讀書,就算家裡沒飯吃,父親也會想辦法提供家裡孩子念書的費用。同時也一再地以身體力行教育孩子,要行善、忠厚、刻苦、節儉。

當年,周樑成未聽從父親期盼先到銀行上班,反而辛苦投入創業,問他父親是否因此感到失望?周樑成卻說,父親在了解他的想法後,一改先前擔憂,全力支持他專心創業。他也說,父親作息嚴謹,每天上午5時就起床工作,受父親影響,一直到現在,他也是每天5點起床、6點進工廠,直到員工下班才休息。

回首往事前塵,是否認為當年自己決心棄銀行就光學的選擇正確?他笑說,自己從來不會以正不正確來看當下的選擇,「自己創業,必須承擔很大的壓力與責任,也許我當年到銀行工作,今天也會有不錯發展啊,」他認為,不論在那個位置上,任何時刻都要問自己,是否盡到最大努力,能否端出一張像樣的成績單,如果兩個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這就是一條值得走上的道路。

佛山新手會長 提振士氣擺第一

這幾年,大陸投資環境惡化,工資漲、土地取得成本也漲,還找不到工人,令不少台商苦吞不時高漲的營運成本。近期,又逢歐債風暴造成歐美需求不足,讓多數出口型台商幾乎天天都在度小月,周樑成感嘆說,這幾年來,大陸台商式微速度太快了,往往景氣一變,就有一批台商不支倒地。

周樑成是在今年4月接掌佛山台商協會,對他來說,會務工作首要之事就是提振300家會員士氣,以及協助會員升級轉型。他形容,大環境變化太快,讓不少台商措手不及,「很多佛山台商都有意願要升級轉型,但大多數人的疑問更是,到底要怎樣做?」

最近佛山台協就從台灣請來生產力中心,協助會員做企業診斷。但是他認為,這樣還不夠,必須要有更多的政府資源投入才行,例如,政府可以運用旗下法人力量,為台商導入新技術、新管理模式,甚至在吸引台商回台投資上,也可祭出更強誘因。

他說,政府吸引台商回台,是希望回家的鴻鳥,也必須具有競爭力,但問題是,很多台商在大陸,就已經面臨連大陸本土廠商都打不過的困境,政府應正視此一問題,此外,即使是有競爭力的台商要回台,碰到的最大障礙,更是在勞動力不足的擔憂。

周樑成說,大陸投資成本高漲,幾乎快拉平兩岸薪資,對台商來說,返台投資生產,不會不划算,現在的確是返台投資的最佳時機。不過,多數的製造業台商迄今仍仰賴密集的勞動力才能生產,以華國光學來說,目前公司員工超過5,000人,如果要在台灣複製同樣的生產基地,「在台灣,一下子能找到5,000人嗎?」

在大陸工作長達20年,周樑成秉持著「不要丟台灣人的想法」,兢兢業業把本業做到至善至美,行有餘力則投入當地慈善工作,他也勉勵那些正處於生產困境的台商朋友們,要繼續努力拚搏,時間一到,寒冬終究會過去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