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夜幕下的五光十色 夜市、地攤、庶民日常小確幸◆文/魏權隆《交流雜誌109年8月號第172期(歷史資料)》

「下暗若無啥代誌,咱來去來去迺夜市,下暗咱相招來去,充滿人情味可愛的夜市」歌手李嘉的代表作《迺夜市》,生動地描述了夜市的風貌,這是台灣庶民的文化代表,也是觀光客接觸在地生活的首選景點。

夜市─東方庶民文化的特色

夜市是在夜間進行交易的市場,販賣食物、雜貨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最早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在許多亞洲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夜市的商業活動昌盛繁榮,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社交往來、休閒遊憩的重要場所,許多著名的夜市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可謂東方庶民文化的共通特色。

夜市在台灣,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初民墾荒時期,為祈求平安,都會興建廟宇舉辦迎神賽會,隨著人潮湧現,原為流動攤販的小吃攤漸漸聚集,逐漸擴大規模形成夜市,營業時間慢慢固定下來,基本上每晚都會開市,1970年代後期交通發達後,發展出流動夜市的型態。對台灣人來說,逛夜市幾乎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生活經驗,不需刻意打扮,穿著拖鞋、短褲、T恤也能自在閒晃,車聲、人聲、小販吆喝聲喧鬧吵雜,卻不會讓人感覺煩躁。簡約、平實的各色小吃,填飽來往人們的胃,遊戲或雜技表演,提供了多樣化的休閒娛樂,還可以找到各式各樣平價的生活日用品,來夜市不是只有「吃」的收穫,更有「逛」的樂趣,身心都獲得滿足,逛夜市就是為了享受這樣的氣氛。

台灣夜市多元 觀光型最夯

最常見的型態,是所謂商圈型的夜市,由一定區域內的店家與街邊攤販共同構成,通常在路邊設有簡易座位,小吃可外帶也可隨時就地享用。夜市中的小吃種類非常豐富,且時常隨著潮流快速轉變,但有些聲名遠播、歷久不衰的經典品項,例如基隆的天婦羅、鼎邊趖,台南的擔仔麵、棺材板等,已成為該夜市獨門特色,甚至被當作城市的代表形象之一。

另一種常見型態是觀光夜市,由政府部門輔導,將既有夜市規劃為整齊、管理良好的觀光區,並結合當地特色,打造觀光休閒的景點。包括台北的士林夜市、南京的夫子廟夜市等,早年多由小攤販聚集,經過統籌設計規劃後,轉變為固定的攤位或店面。規模再大一些的,例如西安回民小吃街,為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是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區,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近300種特色風味小吃讓人流連忘返,也顯現了西安融合不同文化兼容並蓄的風貌。

北京鬼市 落魄王公貴族古玩、好貨多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有不少具有特殊風格的夜市,其中北京的「鬼市」,號稱傳說中最神秘的市集。鬼市的正式名稱是大柳樹市場,每個禮拜只有一天開放,而且凌晨才開始,越晚人越多。相傳清末的落魄貴族,為了生計而擺攤兜售衣衫被褥或古玩珍稀,又怕被人認出來失了顏面,只好在深夜裡出市售賣。也有一些商品,取得的方法不怎麼光明正大,因此逐漸形成鬼市裡不成文的規定,顧客不能過問商品的來源,更增添了不確定性和神秘感。一切交易都是摸黑進行,顧客「趟」鬼市還得自備光源,逐件賞玩,能否「淘」到好貨,那就各憑本事囉。

「都市之瘤」不可承受之重

夜市發跡於地方,型塑傳統小吃文化,但若缺乏完善管理,常見攤商佔據馬路,妨礙交通,製造髒亂,影響市容的失當行為,外部性卻要由全體市民承擔,因此遭致「都市之瘤」的批評。有些攤商販售的物品品質良莠不齊,甚至成為假貨的流通管道,影響正常交易秩序,夜市攤販的地下經濟與國家稅收管理也存在著實質上的對立,使得夜市一直存在著正反兩極的評價。它雖是由來已久的社會活動,卻存在許多違規的行為;它是經濟交易熱絡的場域,卻多有逃避納稅義務的漏洞;它流露平民文化的草根氣息,卻與現代大都市整潔、秩序的風格產生扞格。當我們標榜夜市為代表性的文化時,同時面臨這種強烈的矛盾與衝突感。

「地攤經濟」觸發習李角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振興經濟、增加就業,中共總理李克強提出「地攤經濟」的概念,表示地攤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中國經濟的生機。政策宣示甫出,卻立刻遭到反對聲浪,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率先表態地攤經濟不符合其發展,北京市城管部門宣稱將針對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等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違法行為,加強執法檢查,一些媒體也為文強調地攤經濟並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盲目跟風將適得其反。政策方向在數天內急速反轉,除了明顯透露中國大陸在決策過程的意見紛歧,也再度顯示了國家在面對夜市或地攤等非正規經濟活動時,存在的複雜情結。

適當管理 展現庶民文化生命力

隨著時代發展,地攤也不限於中下階層的專利,中國大陸曾有一段時間出現了「白領練攤族」,他們白天上班晚上練攤,有些人是為了掙些外快,有些人是消磨時間結交朋友,還有些人透過這種方式觀察市場動向,嘗試在買賣過程中嗅出新的商機。對他們來說,擺攤並不是單純為了生計,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創造另類的夜生活形式。

小吃在飲食文化中,扮演陪襯的作用,同樣地,地攤經濟也不會是左右國家總體經濟表現的決定性因素,不過對經濟弱勢的民眾來說,它卻是脫貧的一個重要選項,因為進入的門檻低,交易過程迅速,只要有人潮,投資、就業、所得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對促進商貿流通、資源交換有所助益,一台攤車,足以提供安身立命的資本,帶給一家人溫飽,也承載一家人的希望。

小吃攤到處都有,但夜市裡更珍貴的,還有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情感聯繫,成為許多離鄉遊子魂縈夢牽的記憶,這些文化意涵,使得逛夜市這件事在庶民日常生活中別具意義。然而,我們不能刻意忽視夜市長期以來為人詬病的缺點,在保留熱絡活潑的氣氛同時,應思考引入適度的管理,精進統籌規劃,解決空間配置、衛生條件、品質管理等諸多面向的問題,增加多樣性與在地特色,不僅展現多元而深厚的底蘊,更象徵庶民文化豐沛的生命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