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世界經濟發展趨緩下的兩岸經貿互動  文/林時章《交流雜誌97年10月號第101期(歷史資料)》

兩岸經貿互動是過去二十餘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軸,台灣在一九八○年代中期以後,以勞力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出口產業大規模向大陸轉移;而中國大陸則以改革開放和廣大的市場潛力吸引國際投資,也成為台灣產業外移的主要承接者,從而帶動兩岸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目前,台灣是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九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   在經濟全球化下,美國的次貸風暴終於形成全球問題,世界各國經濟都面臨衰退危機。美股從去年一萬四千多點跌到最近的八千四百五十一點,帶動全球股市大跌,至今仍有繼續向下修正的風險,預測美國未來經濟不會有V型復甦,房地產價格可能持續下滑、失業率攀升,世界經濟短期將難脫低谷,消費者信心降低等很可能會持續到二○一○年。世界經濟情勢的變化也相當程度的衝擊到兩岸的經濟發展,兩岸經貿關係也已不再只是單純涉及到兩岸之間的問題,而是必須加入世界性的因素。

  台灣受到的衝擊與挑戰

  受到美國次貸危機與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台灣今年一至七月總進出口貿易罕見地出現四點一億美元的逆差,預測下半年整體經濟增長幅度將持續趨緩,GDP增長率向下修正為四點五五%左右;實質民間消費亦將呈現相當疲軟的走勢,預估二○○八年實質民間消費年增率將由二○○七年的二點五五%減緩為一點七三%,全年的實質民間投資年增率可能由去年的三點三四%轉為負一點九八%。   台灣的經濟發展除了面對世界性因素外,還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有助於大陸出口的增長。對台灣而言,對大陸出口擴大了台灣的外部凈需求,上世紀九十年代對台灣經濟增長率平均每年提高零點五%,二○○○年以來,對大陸的巨額貿易順差一直是台灣出超的最主要來源。然而此種兩岸互蒙其利的情況,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漸成為大陸檢討的焦點。大陸認為,長期以來兩岸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並非是由自然稟賦和分工所引致的,而是台灣方面單邊主義的貿易政策所造成的。此種觀點似乎已產生影響,因為自二○○二年以來,大陸實際吸引的台資金額持續下降,兩岸貿易增幅減緩,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也被韓國趕過。最重要的是,大陸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與港澳、東協、韓國的區域經濟協定不斷進展,台灣對外經貿面臨被孤立的挑戰。

  美國金融風暴對大陸的衝擊

  近一年多來,在美國次貸風暴、人民幣匯率上升、國際油價暴漲、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等因素的衝擊下,大陸上半年GDP雖然有十點四%的增長,但CPI上漲七點九%;貿易順差為九百九十點三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十一點八%,減少了一百三十二點一億美元。其餘如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進口指數、採購量指數回落幅度達五%;隨著新訂單的回落,生產增速繼續銳減,七月生產指數為四十七點四%,比上月回落六點八%,預示經濟趨緩可能會持續下去。普遍來說,各界對今後大陸經濟發展速度持保守觀點,例如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將大陸二○○八年的經濟增長率從十一點四%下調到十點五%,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經濟分析師陶冬預估今年第四季將是大陸經濟成長的最壞時機,預估下半年GDP僅成長九%。最近受到毒奶粉事件的衝擊,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探索促進兩岸經貿互動的機制

  兩岸經貿關係是兩岸互動最核心且最實際的部分,過去兩岸在政治與意識形態方面存在難以跨越的鴻溝,而兩岸經貿卻一直熱絡不斷,儼然成為維持兩岸和平共處最大的力量。然而此種形勢在大陸經濟快速崛起,與世界經濟發展趨緩的大環境下,似乎已到了需要變革的時刻。   對此馬英九總統曾表示,將在一、兩年內快速開展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而不只是週末包機直航及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則曾於今年三月「人大」、「政協」兩會期間談到兩岸經貿關係時,提出「加強合作、互利共贏」的觀點。顯示兩岸對經貿問題都在醞釀與構思新的互動形式。   過去由台商投資大陸而引發的兩岸經貿關係,是一種「功能性合作」的架構,這種互動方式沒有政府機制做後盾,在出現經營爭端、投資保障、人身安全、雙重課稅、相互認證、智慧財產權等問題時,往往無法有效解決,造成雙方的困擾。針對這些問題,近期來兩岸興起探索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熱潮,如倡議設立「自由貿易區」、「兩岸經濟論壇」、「兩岸經濟合作聯席會議」、「商務仲裁合作機制」、「兩岸經貿協商的機制」、「建立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安排」、「兩岸產業合作平台」等,相關構思都是希望透過各種機制,推動兩岸貿易、投資、人員交流的直接、雙向發展;讓兩岸經貿轉型、升級,步入一個新的、互利雙贏、正常的兩岸經貿關係。   在經貿互動架構的探索之外,兩岸近期都推出了若干單邊措施,為經貿往來加溫。例如大陸在江蘇昆山籌劃「兩岸經濟自由貿易試驗區」;規劃把湖北打造成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以及海峽西岸之後大陸台資聚集第五極。我方則通過「小三通人員往來正常化實施方案」,全面擴大「小三通」;開辦人民幣兌換業務,使今後兩岸的資金融通將更加方便;通過海外企業來台上市鬆綁及適度開放陸資投資台股的有關方案,包括開放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來台投資證券、期貨市場等。   另在兩岸實質經貿互動方面,今年四月中旬,大陸的中國海洋石油公司(CNOOC)與台灣的中國石油公司(CPC,恢復油礦探勘。八月,台灣國際貿易法律權威羅昌發與大陸的張玉卿同時成為世界貿易組織「補貼暨平衡稅措施委員會(CSCM)」成員,這是羅昌發受到大陸杯葛而晚三年取得的職位,顯示兩岸在WTO的對抗有和緩的跡象,至少可說這次兩岸沒有相互抵制,為兩岸互動創造和諧的氛圍。

  樂觀展望兩岸經濟前景

  從歷史與地理位置看,過去兩岸透過台商進行兩岸經貿交流,大陸吸納台灣的投資,獲得了可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台灣則通過對大陸的投資,使產業獲得了發展新空間,促進產業升級,維持台灣貿易和經濟發展,得到兩岸雙贏。台灣資源匱乏,製造業與高新技術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未來要持續發展就必須更加對外開放。   面臨全球經濟變革與大陸經貿雙邊競局,特別是在世界區域組織成形的時代,兩岸經貿關係尤須與時俱進,台灣應以更開放的態度積極面對,妥善結合大陸的優勢,才能持續發展經濟。   就中國大陸而言,在美國金融風暴的衝擊下,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朗,被譽為世界經濟穩定與發展重要支撐力量之一的大陸也無法倖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推動進一步改革,乘勢再度崛起,是中共面臨的重大課題。 〈本文刊於97年10月「交流」雜誌第101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