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以新思維迎接全球華文熱 紀念兩岸出版交流二十週年 文/李國安《交流雜誌97年10月號第101期(歷史資料)》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日,兩岸開放交流尚未屆滿週年,台灣第一批出版界人士即取道日本前往上海參加「首屆海峽兩岸圖書展」,為兩岸出版交流開啟歷史新頁。兩岸出版市場自此邁入相互影響又彼此學習的歷程,華文閱讀領域不斷隨之開拓,版權交易更成了雙方出版界的重點業務。   二十年後,為紀念這段從破冰到水乳交融的歲月,大陸特別由主管全國出版業務的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率近六百位出版人、四百七十餘家出版社、十二萬餘冊圖書來台參加出版交流二十週年成果展、第四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第九屆大陸書展、紀念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二十週年座談會、第十三屆華文出版聯誼會、台北出版論壇等一系列紀念活動。再度為兩岸出版交流創下多項紀錄,包括來台人數最多、層級最高、活動最多元等,同時也是大陸出版代表團出境從事交流活動人數最多的一次。   九月十九日,柳斌杰等一行抵台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先生為表達歡迎之意,特別假圓山飯店會見柳斌杰等部分代表。江董事長在談話時指出,目前大陸專門出售台灣書籍的書店並不多,除了福州「閩台書城」、廈門「台灣書店」專賣台灣圖書之外,其他大型書店都只能零星販售,這對兩岸圖書市場的互惠來說,將會流於失衡的狀態,對廣大華文市場的讀者而言,也是一項缺憾,希望兩岸將來能進一步在出版品互相進出上給予支援。此外,兩岸目前都必須取得外國書籍的版權,雙方各行其是,以致版權成本高漲,未來兩岸出版界應該建立一個共同開發國際版權市場的機制,創造互利的商機。在動漫畫方面,江董事長也強調,兩岸各有優點,如果能夠合作,創造更多的品,行銷全世界,將是一個極大的商機,不過大陸現在對台灣動漫畫業的進入,還是有一些版號上的限制,希望大陸能優先給予台商類似香港企業的待遇,讓台商的產品擁有更廣大的市場,增進兩岸經貿合作與往來。   回顧兩岸交流的歷程,台灣最初就是以文化交流為先,而文化交流則以兩岸出版業的交流為前鋒。從出版業者的初步接觸、版權合作、定期研討、互辦書展,到台灣開放大陸簡體字圖書直接販售,兩岸出版界的互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說是不斷地提高交流層次與密度。不過,由於網路的發達,兩岸出版業者都面臨傳統閱讀方式改變的衝擊;加上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更使出版業面臨嚴峻的考驗。值此之際,兩岸出版業者更應該同舟共濟,攜手合作。兩岸出版業各有所長,台灣在選題的精確度、速度及企劃行銷上較具優勢,大陸則是資金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如何在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合作,甚至集合雙方力量將具有價值的出版物翻譯成其他文字,讓華文著作迅速進入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場,在逆境中開創出一番榮景,都有賴兩岸加強互信互助。   出版是一個已經有千年歷史的古老行業,如何因應閱讀型態的改變,是今天所有出版業者都要面對的課題,而其難度將比過去千年來任何一個時期都更艱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出版業永遠是知識經濟時代不可或缺的一環,儘管大環境充滿挑戰,但在任何惡劣的情勢下,永遠都有贏家勝出,關鍵就在於創新思維。目前兩岸關係的發展能夠較過去順暢和諧,主要就是因為兩岸都能以嶄新的思維,朝著和平共榮而努力。期待兩岸出版界下一個二十年,能以新思維迎接全球正在興起的華文熱潮。〈本文刊於97年10月「交流」雜誌第101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