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協商促進互信 共維兩岸和平《交流雜誌97年12月號第102期(歷史資料)》

  風雲變幻,世事難料。世人幾乎難以想像的是,去年美國次貸引起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倒閉事件,竟然會蔓延擴大成為全球金融風暴,進而衝擊到經濟發展,造成全球經濟景氣低迷,甚至嚴重衰退。回顧台海兩岸,今年三月二十二日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快速發展,台海兩岸由全球危機引爆點之一蛻化成為和平協商解決爭議的熱點,受到國際輿論的高度肯定,堪稱是海角一大驚奇。

  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今年舉行了兩次協商,第一次是六月十一日至十四日,海基會組團赴北京進行「互信協商之旅」,與海協會進行第一次「江陳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與「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兩項協議。第二次是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應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之邀,於十一月三日至七日組團來台與海基會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與「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等四項協議。經過這兩次會談,兩岸兩會有來有往,正式確立了制度化協商機制,也為兩岸關係進入良性發展鋪下穩健的台階。

  檢視這半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軌跡,可以很肯定的是兩岸的協商會談已逐漸成為主流民意。以第二次「江陳會談」為例,會談之前,陸委會的民調顯示有百分之六十五、蘋果日報百分之五十九、TVBS百分之五十五的支持度。會談結束後,民眾高度歡迎這些可以增進兩岸往來便利以及節省時間、成本的協議,對於兩岸包機建立「截彎取直」的新航路、海運直航及兩岸郵務合作的滿意度更超過八成,超過六成民眾認為這些具體成果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好的影響。至於兩岸協商的模式,在目前海基、海協兩會架構下,由政府各主管部門實際參與並由兩岸官員直接對談的協商方式,有六成八的民眾認為有助於解決兩岸交流的問題,另有高達七成五的民眾支持這樣的模式能繼續下去。這些數字顯示新政府務實開放的兩岸政策已經為大多數人所認同。

  兩岸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海峽兩岸各自的經濟、金融與經貿往來已經受到相當不利的影響,雙方也都推出振興經濟的方案。這次「江陳會談」特別安排了兩場座談會,加強兩岸金融機構間的相互了解,為克服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尋謀探策。然而我們相信這只是一個起步,希望明年兩會能就重要經貿議題,例如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智慧財產權、檢驗標準的相互認證、金融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擴大食品安全溝通機制、疾病疫情通報、農業合作、大陸資金來台等,次第展開協商並確實合作。

  馬總統最近指出,下階段的兩岸政策主軸是「深耕和平思維,將持續擴大交流與合作,為和平協議紮下基礎」。相信在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溝通平台的基礎上,兩岸順利開展制度化協商,將能逐漸累積互信,進而走向和平新時代。〈本文刊於97年12月「交流」雜誌第102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