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竹蘊風華—兩岸竹藝交流又一章 文∕孟竹《交流雜誌98年4月號第104期(歷史資料)》

  長久以來,竹文化深深融入了兩岸人民日常生活與文學文化活動。所謂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竹令人俗」,竹入生活與詩文,既有情趣,又富理趣。   台灣氣候炎熱多雨,適宜竹的繁衍生長,目前台灣竹的品種多達五六十種。不少民眾的食、衣、住、行都與竹息息相關,竹的用途,從早期的以出口為主,到研發出竹炭花生、竹炭冰棍、竹炭麵條、竹醋液等多樣產品,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對竹的形象、風骨、韻致的欣賞,是兩岸的一項共同特色。在大陸,從一九九六年開始舉辦﹁中國竹文化節﹂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是大陸目前最大的一個有關竹文化、竹業的盛會,至今已在浙江吉安、湖北益陽、四川宜賓、湖北咸寧、福建武夷山等地先後舉辦過五屆中國竹文化節。此外,兩岸還舉辦過多次有關竹文化的交流活動,例如:二○○六年十一月的「海峽兩岸竹文化交流與竹業發展論壇」;二○○七年十一月,浙江寧波籌組﹁象山竹根雕藝術展團﹂訪台,攜帶了一百八十多件精美的竹根雕藝術作品,在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出六天,巧奪天工的作品讓參觀者讚嘆不已。二○○九年一月,兩岸五地竹刻藝術、產業交流活動在江蘇南京展出,有來自上海市、台灣、揚州、常州、南京以及全國其他地區近二百件作品參展。   去年十二月,貓熊團團圓圓來台,不僅掀起一股貓熊熱,連牠們吃的竹子也成為焦點。在這個時候,台北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斥資千萬舉辦「竹韻風華-兩岸竹文化交流展」,為兩岸竹文化交流寫下一個新的篇章。   這次展覽共有兩岸七十二位工藝家,逾二百件作品參展,更邀請了台灣竹編藝術家曾鳳珠與四川國寶級工藝大師何華一等人到場實演。參展品有北京故宮的竹工藝,特別是其中包括全球僅三幅的「竹編清明上河圖」,價格超過七位數台幣,堪稱竹藝界的珍品。   細品這次參展的作品,約略可以看出兩岸竹藝的特色。台灣的竹藝品以結合實用功能的器具為主,如籃子、花瓶與盤子等日常用品;工藝家們設計出各式精巧、複雜圖案與紋路,竹編技術可謂獨步全球。大陸的竹藝品則是追求雕刻工藝,作品涵蓋竹雕、竹編,從事者多需從小習畫與書法,在作品中加入人文思考。大陸竹工藝大師何華一說,竹雕需西畫、國畫、書法、裝飾設計等全面技能。這次他特別帶來全新工法,在燻黑的竹筒上雕刻,利用顏色深淺表現景象遠近,高超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精湛的竹工藝品展出,展覽場也設有竹蜻蜓、竹槍等童玩DIY,讓大人和小朋友都可以一起體驗竹子之美,堪稱雅俗共賞。此外,展場也播放來自四川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的影片及影像,讓民眾進一步認識貓熊的繁育與生長過程,饒富教育意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