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推動制度化協商下的美國兩岸政策  文/蔡明彥(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交流雜誌98年4月號第104期(歷史資料)》

兩岸關係在協商機制恢復後趨於緩和

  自從馬英九先生在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當選總統後,兩岸關係開始出現和緩的跡象。馬總統在去年五二○總統就職演講中表示,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早恢復兩岸協商。二○○八年六月十二日,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即正式訪問北京,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正式恢復兩岸之間的兩會協商機制正式恢復。
  在第一次的「江陳會談」中,江丙坤與陳雲林在舉行會談後,針對兩岸週末包機及開放陸客觀光等議題達成共識,並且簽署協議。二○○八年十一月三日,陳雲林首度到台灣進行訪問,舉行第二次「江陳會談」,雙方就空運截彎取直、擴大兩岸包機班次與航點、海運直航、擴大通郵與食品安全等問題,簽署合作協議。
  根據規劃,第三次「江陳會談」預計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大陸舉行。陸委會在就此事進行說明時指出,列入第三次「江陳會談」正式議程的議題將包括:兩岸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定期航班、金融合作以及陸資來台投資等四項議題。
  目前看來,兩岸在制度化協商機制恢復後,對話的重點主要放在提升兩岸經貿交流與民間往來等議題。兩岸重新啟動制度化協商機制,對兩岸關係的改善,當然是個好的開始,只是目前還在起步階段,畢竟兩岸問題牽涉的層面相當廣,除了經貿合作與民間交流外,還包括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軍事對峙等問題,要全面解決兩岸間所有爭議將是個複雜、冗長的對話過程。
  去年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曾提到,兩岸應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等問題進行協商,雙方應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和解休兵。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在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舉行的「告台灣同胞書三十週年紀念會」上也提出回應,表示願意針對台灣與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往來等問題,和台灣進行協商;此外,兩岸也可以針對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可能性。但是兩岸欲討論相關問題,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透過兩岸協商做出必要的安排。
  中共對於台灣關切的國際空間與終結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已經展現彈性,願意針對相關問題,和台灣進行協商。但是北京在展現彈性之餘,還是有其底線,要求相關協商必須在不侵犯中共國家主權的情況下進行。
  兩岸推動制度化協商後,雙方開始針對民間交流與經貿議題,達成合作共識,但是對於如何處理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軍事對峙問題,則還在摸索與試探的階段。面對兩岸關係的新情勢,美國方面十分關切,至於關切重點則在於相關發展是否符合美國的期待與利益。

美國鼓勵兩岸對話與接觸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在上台後,對於兩岸政策,並未提出重大的修正。早在總統大選期間,歐巴馬陣營便指出美國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將以美中之間的「三項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為主要的依據。
  歐巴馬政府對於兩岸恢復接觸,多次表達樂觀其成的態度。美國新任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今年二月十二日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兩岸之間的對話讓美國深受鼓舞,美國支持兩岸和平化解歧見的作法,相關發展符合區域的利益。另外,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二月十四日在紐約「亞洲協會」發表演講,在談到美中關係時,也強調美國期望台海兩岸關係繼續改善。
  美國政府的兩岸政策一直有其延續性,主要的政策立場係以維持台海現狀為基礎。歐巴馬政府已經表明,對於中共,美國將繼續和其交往,並且鼓勵中共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負責任的大國角色;對於台灣,美國將繼續對台軍售,並和台灣維持友好關係。
  現階段歐巴馬政府的施政重點在於處理國際與國內的金融風暴,並且履行歐巴馬在大選期間提出儘速從伊拉克撤軍的政治承諾。兩岸關係的緩和自然符合歐巴馬政府的期待,不僅可降低東亞區域安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也可避免美中關係因為台灣問題節外生枝。根據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中心」〈CSIS〉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分析,在兩岸關係逐漸緩和後,歐巴馬政府可望將過去美中台之間「零和」〈(zero-sum〉關係本質,逐漸改為「正和」〈positive-sum〉關係,歐巴馬政府將比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更歡迎兩岸關係的改善。

美國對於台海軍力平衡仍高度關切


  美國在肯定兩岸恢復協商之餘,仍然十分關注台海軍事情勢的發展。觀察美國近期維持台海軍事情勢穩定的作法,可將之歸納為三個重點:第一、持續對台軍售;第二;呼籲兩岸推動軍事互信機制;第三、展現美國確保台海穩定的決心。
  首先,在對台軍售方面,美國國防部在近年來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書」中,一再表達對台海軍力失衡的憂心。二○○八年十月,美國布希政府在下台前宣布出售台灣六項軍售案,顯示美國正採取具體行動維持台海地區的軍力平衡。
  從軍售案的金額來看,六項軍售案的總額高達六十五億美元,是一九九二美國出售台灣一百五十架F-16A/B戰機以來,最大筆的對台軍售案。另外,從軍售案的內容來看,美國同意出售潛射魚叉﹂飛彈給台灣,將讓台灣劍龍級潛艦首度具備視距外遠程攻艦能力。而美國同意出售台灣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包括三百三十枚飛彈、兩個戰術指揮站、二十四具發射器與相位陣列雷達,將能強化台灣因應中共導彈威脅的防禦能力。
  雖然這六項對台軍售案的宣布,不會完全扭轉中共在台海的軍事優勢,但是這些軍售內容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有助於提升台灣的制海與反飛彈能力,可防止台海軍力平衡持續惡化、並向中共傾斜。
  美國國家情報首長布萊爾Dennis Blair今年三月十一日向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提出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報告時指出,美國協助維持兩岸軍事平衡,主要是根據「台灣關係法」而來,他強調目前兩岸關係雖有改善,但仍面臨重大挑戰,特別是中共仍未放棄對台動武以及中共領導人始終將統一視為神聖使命。在此情況下,美方必須維持台海軍力平衡,只要台灣具備足夠的防禦能力,中共便無法隨心所欲地對台施壓。換言之,兩岸之間若能維持平衡,雙方便會透過政治和人民互動等方式來處理彼此的問題。
  「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也在今年三月訪問台灣時指出,中共在台海對岸部署上千餘枚導彈的作法,是項「威脅」threat,美國希望中共方面能夠撤除飛彈。此外,薄瑞光強調,在確保台灣安全部分,美國所能做的就是依照「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自我防衛的武器和相關訓練。
  美國維持台海軍事穩定的第二個作法,則是呼籲兩岸發展軍事互信機制,降低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謝偉森〈David Sedney〉今年三月五日在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議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他在和中共軍方討論各項軍事議題時,得到的印象是,解放軍對於台海議題的態度仍然相當強硬,而且解放軍針對台灣所進行的各種軍事部署也沒有出現緩和的跡象。對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美方強調不會在兩岸之間扮演調人,但是樂見兩岸發展軍事互信機制。
  最後,美國為了嚇阻解放軍在台海採取軍事冒險主義,也向中共展現維護台海穩定的決心。美國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今年一月二十七日在國會聽證會中指出,中共正積極推動軍事現代化,尤其在網絡攻擊、反衛星、潛艇、彈道導彈等方面投資與能力的提升,已可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行動和盟友構成威脅。
  他強調美國的海空軍已經在亞洲地區做好充分部署,足以應付中共任何的「軍事威脅」,無論是在波斯灣、朝鮮半島,還是台灣海峽。相關談話顯示,美國在中共軍力不斷現代化之後,已越來越關注來自於中共的軍事挑戰,並且擔心中共會使用武力改變區域或是台海現狀。

美國希望中共在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展現彈性

  歐巴馬政府對於台灣成為「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的問題,基本上抱持支持態度。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希爾Christopher Hill今年二月二十七日指出,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二月中旬訪問中國大陸時,曾向中共領導人指出,美國希望兩岸在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談判上,能夠取得進展。
  另外,根據「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的說法,美國方面已經多次公開表示,希望中共能以更彈性的方式,讓台灣能有意義地參與包括「 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美方將在這方面給予台灣必要的支持。只是美方也強調今年五月台灣能否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觀察員,北京的立場還是相當重要,畢竟中共的態度是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必須考量的關鍵因素。
  目前美國對於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官方態度是,台灣應該擁有更大的國際活動空間,並應參與國際社會活動,同時希望兩岸能透過協商,針對這項議題達成共識,讓兩岸在經貿與民間交流議題的合作經驗,能夠「外溢」到其它的議題領域。

台灣的政策挑戰:如何在美中之間維持戰略平衡


  在兩岸整體環境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歐巴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主要還是延續美國長期以來的既定立場,希望兩岸不要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並且透過對話與協商的方式,維持台海穩定。此一政策立場,在歐巴馬政府必須全力處理金融風暴的背景下,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改變。
  值得台灣方面注意的是,美國雖樂見兩岸之間的對話與協商,但是對於中共軍事現代化的關切卻也不斷升高。未來台灣在處理對外關係時,可能面臨一個兩難的局面:如何一方面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另一方面維持台美之間的軍事合作。
  中共在今年初選在歐巴馬總統就職前夕,公佈最新版的國防白皮書,並在﹁安全挑戰﹂一節的內容中,批判美國違反「三公報一法」,認為美國對台軍售將會嚴重損害美中關係,並且破壞台海穩定。
  美中之間的軍事競爭關係可能隨著中共軍力的持續發展,逐漸浮現。台灣如何在改善兩岸關係與維持台美軍事合作之間維持政策平衡,將是未來在處理對中與對美關係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