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如此幸運 文/胡憶陽(本文作者係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來台短期交換生,現就讀於淡江大學)《交流雜誌98年12月號第108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算到今天為止,是來台灣的第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裡,沒有停止過被人詢問:為什麼,想來台灣?
  懶得一次次解釋的我,每次都只回答說:因為好奇。
  但其實想來台灣的想法,差不多已經持續八年了,
  而原因當然也遠不止好奇而已……
  為什麼想來台灣呢?因為這裡有好吃的東西,因為這裡有很美很美的風景,因為這裡有很多我喜歡的明星,因為這裡的人們有著不太一樣的生活方式,還是因為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新鮮想法和創意……?不斷吸收到的各種關於台灣的訊息,讓我更加想要來看看這個地方,但是這些,都不構成我一定要來台灣的最初的原因。
  已經忘記了是哪一人的文字,哪一部電影抑或是哪一首歌,讓我覺得台灣有一種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味道,像糯米一樣有甜甜的清香又略帶粘稠的味道,像在黃昏的時候走在離家不遠的芒草步道上,隱約嗅到的落日餘暉溫暖的味道。所以想要來台灣,大概是嗅覺在作祟吧,想要尋找到這樣一種氣息,可以在聞以到後安心的微笑。
  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是什麼呢?鐘適芳寫過這樣一句話:台北屬於很自卑,很不國際化的一個城市,我們卻很害怕承認這一點。但台北可愛的地方,就是它很不國際化。一○一那樣的東西,對我來說完全不具有代表性,反而是一個賣酒的老闆,或者騎腳踏車經過的人才是精髓。
  我無比贊同,跟台北一樣,台灣就是因為這樣一種特立獨行的氣質,因為它與生俱來的濃郁的本色,如此的吸引著我,也成為了我心心念念想來這裡的真正的原因。
  在大陸旅遊的時候,我往往會避開大城市,因為它們都太過相似了,相同的建築風格裡有同樣的壓抑和浮躁。而台北,卻是我不會避開而且不能錯過的。
  我曾經坐在戲劇院的座席上,一邊聽著演繹者的對白,一邊觀察這座城市,覺得它是盡情的奔放著的。它溫熱的血液通過細細密密的管道,蔓延了整座城整條街的每個巷口,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契機,可以偷偷的宣洩。
  我曾經坐在體育館中,一邊看著大學生們和藝人們的演出,一邊觀察這座城市,覺得它是很努力很努力的精彩著的。它沒有所謂的正經事,喜歡的就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
  我也曾經坐在捷運裡,一邊留意著身邊的人,一邊觀察這座城市,覺得它是溫暖的,充滿愛的。父母永遠會回答小朋友的每一個問題,即便站名的次序已經教了很多很多遍;看到眼神懵懂的小孩子,人們永遠是會第一時間露出笑容的,不管他前一秒還在為什麼煩惱。
  我之前對台灣有很多預設,可是當我真正的生活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的時候,我發現原來預設是多麼不可信的一件事情。我曾經預想過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某些場合跟人爭得面紅耳赤,但其實一次也沒有。雖然政治上的立場不同,稱謂不同,可是因為沒有人抱著敵意,所以我們都不願意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我預想過台灣的新聞自由程度和報導視角的多元化,但也從沒想過某政治人物臉上長了一顆青春痘的新聞可以連播三天,而報紙上的字眼又有太多遠遠超出未成年可以接受的範圍。
  也沒有想到的是,做一個交換生可以讓自己有如此幸運的感覺,如此有幸的遇見那些讓我開始重新思考的人,如此有幸的讓我看見從此難以忘卻的景緻,如此有幸的讓我擁有滿滿的回憶和全新的開始……。
  我,還有很多地方要去,還有很多回憶要創造:
  陳昇眼裡的宜蘭,舒哥腳下的台北,陳綺貞聲音裡的九份,詹馥華筆下的苗栗,魏德聖鏡頭裡的恆春,還有周杰倫口中的淡水……。等我走遍了這些地方,看過了這些地方的人事物,大概有件事情我會知道的更清楚一點:
  什麼才是台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