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看見台灣 文/施原《交流雜誌98年12月號第108期(歷史資料)》

(本文作者係上海復旦大學來台短期交換生,現就讀於淡江大學)

  當初陰差陽錯地,在復旦大學港澳台交流項目中選擇了台灣,一個自己陌生卻又不太好奇的地方。三月下旬遞交十餘份各類戶籍、學籍、組織推薦材料,七月中旬拿到入台證,九月初終於拿到了國務院簽發的赴台批件,總算在長達半年的審核作業後,於九月七日乘長榮航空抵達桃園機場。「出去看看,總是好的」,家人這麼跟我說。「去吧,我同學說:在那裏很開心的」,同學如是和我講。這些片言片語,匯聚成為支撐我走到申請赴台終點的精神力量。
  對於台灣,十幾年的大陸生活沒有給我很多實實在在的印象。幼兒園時,兒歌裡懵懂地歌頌過寶島的日月潭、阿里山,和「台灣人民勇敢又勤勞」;年紀稍長,二○○七年高三備考之餘,從身邊其他男生口中激動的「快要打仗了,快要打仗了」之中,略知對岸在搞令人不安的動作;大學之時,慢慢知道台灣是流行音樂和綜藝節目的大本營,可是從來聽歌時都不會多想這樣一個地方。台灣在身旁,可是我,或許是我們,卻習慣於坐而不見。
  陌生並難以感興趣,也許可以概括出很多大陸人對台灣潛意識裡的態度。正好呼應了一位台灣人所概括的,很多台灣人對大陸既陌生又缺乏興趣。而兩岸的相互誤解,正是進一步開放交流的一種推動力。
  自然,在計劃來台之後,我開始希求能夠慢慢了解,這塊即將迎接我青春中一段漂泊歲月的土地。開始在網上看台灣媒體的新聞,覺得那些新聞瑣碎、喧鬧而又含著黑色幽默,讓人想發笑卻又在笑時忍不住回味深思;開始在維基百科上,一條一條地讀正體字版有關台灣的條目,驚訝地知道這「看上去不如香港」的地方,有著發達的經濟水準和較理想的均富狀態。漸漸,台灣從一個無期待的計劃目的地,變成一種朦朧的願景。我們冷漠往往因為無知,而理解往往能夠幫助我們抛棄冷漠。藉此,我慢慢看到一個遠景之中的鏡像台灣。
  可是,終於到下飛機的那一刻,我認為我看見一個無比真實的台灣的時候,我和同行的人卻忽然不知道,如何描述那時的奇怪心境:面對眼前一個小而破舊的機場,跑道的磨損讓我不忍心多看一眼,矮小的航站樓亦是乏善可陳。這難道就是經濟發達的台灣最大的國際機場?
  對台北無盡的期待之情,也在第一次搭乘捷運淡水線「進城」(和許多大陸人的思維一樣,我對於從周邊城區進入市區,始終帶著這樣特殊的地理遷移概念)後被冷凍。地上段連綿不斷的老舊房子和街道,市區一片一片褪色的建築群,如果眼光挑剔,還可以發現一些被雜物堆放的髒亂角落。東區固然是台北最拿得出手的光鮮地段了,然而無論是與墨爾本的CBD,還是與上海的三大商業街作比,總讓人還是不免失落。冷藏住曾經的期待,不解地思索:這難道就是中央研究院公佈的,亞洲人均GDP僅次於日本東京的第二大都市?
  台灣的發達究竟何以見得?難怪憤世嫉俗的青年和觀光客常會覺得,台灣看上去很土,台北看上去完全是大陸中西部二綫城市的面貌。可是如果仔細地回想起自己數月的經歷,當在台灣的生活變成一種安逸的習慣,一種穩定的狀態之後的種種,我想我才看見,在表面之下,台灣發達和進步的力量。
  台灣的發達和進步,在捷運這樣的公共場所裡。捷運內禁止飲食,這是剛來台灣時我很不適應的規定,但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哪怕有人在捷運裡喝過一口水;電梯上的有序的左行右立,自然分開的一靜一動兩股人流,我不知道在內地哪一座有地鐵的城市能夠看到這樣的景象;在台北車站這樣繁忙的轉運站,即便尖峰時刻,也絲毫不見混亂和擁擠,「人多卻不覺得混亂,在大陸我只能在香港的地鐵裡看到類似的場景」,同行的同學帶著複雜的微笑告訴我。
  台灣的發達和進步,在各種公私機構的服務之中。坐公車的時候,第一次踫到司機向每位上車乘客打招呼,下車乘客道別,我愣住了,從小到大坐過的公車數不勝數,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問候,那一瞬間有多麼震撼。在買東西的時候,常能聽到顧客和店員同時向互相致謝,讓我作為路人經過,也忍不住欣賞地微笑。在各類部門、企業、學校或者銀行,服務的態度從來都讓我心存感激……想到大陸學生對《中國時報》坦言:「(服務業者)好像欠你的一樣」。的確,服務業的用心是台灣強大軟實力的一個剪影。
  台灣的發達和進步,在無限的文藝創意和想像空間上。在淡江大學選修的《電子課程》中,要求十九組學生利用一個禮拜製作一段營銷院系的小影片,期中展播時,這群完全沒有接受過相關專業訓練的學生,作品卻是讓人拍案的充滿活力和創意。有海綿寶寶、模擬面試、歌舞、概念廣告設計、肥皂劇……。在一個普通課堂中,給普通學生的一次普通期中作業,讓我看到台灣生生不息的文藝創新動力。我們似乎很少會想像,一個那麼小的島上,出產了足以影響幾代國人的優秀音樂和影片,「華人世界娛樂文化創意,台灣說了算」。《天下》雜誌如是說,我同意。
  追求奇蹟的勇氣,讓台灣堅強,並令人感動。用一甲子之光陰,實現經濟起飛、解嚴、解禁,將曾經赤貧的窮島變成如今繁榮的寶島;戰勝地震和颱風雙重災害,完成蘇花公路、台北一○一大樓等舉世矚目的工程,將窮山惡水變成好山好水。
  「看見台灣,看見一個海島的奇蹟」。在前一陣獨自環島的旅程中,我這麼對自己說。真正看見台灣的那一刻,也是為這片美麗土地祝福的開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