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三通一週年回顧與展望 文/張五岳《交流雜誌98年12月號第108期(歷史資料)》

自從二○○八年五月二十日馬總統執政後,兩岸關係在雙方領導階層稟持著「記取教訓、抓住機遇、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平等協商、簽署協議」下,已由形勢嚴峻變成形式和緩,由北京所說的歷史「高危期」變成難得的和平發展「機遇期」。自二○○八年五月二十日執政,至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不到一年時間,海基會與海協會即舉行了三次最高層級的會談—「江陳會談」,總共簽署了九項協議,與達成一項共識。這些攸關兩岸民眾切身權益的協議簽署與落實,不僅標誌著兩岸關係從以往「單向」、「間接」、「局部」、「短期」,邁向「雙向」、「直接」、「全面」、「長期」新的歷史性里程碑;也促成了兩岸人流、物流、金流的正常雙向交流。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不僅讓台海的緊繃對抗關係趨向和緩,也讓台海的和平穩定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既有基礎上,兩岸兩會的第四次江陳會談也即將在今年十二月在台灣台中舉行,雙方除了可望就兩岸漁業勞務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與避免雙重課稅進行協商與協議簽署外,兩岸也將就標誌著兩岸經貿關係由正常化邁向制度化的ECFA進行對話。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不僅將在第四次江陳會上列為日後正式的協商議題,也可望在明天上半年正式簽署ECFA的協議。面對攸關人民福祉的兩岸經貿關係,透過兩岸兩會快速的協商與簽署協議,我們應該如何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成果,並抓住機遇積極開創兩岸互動新局呢?
  回顧這一年多來的兩岸關係,在兩岸兩會所簽署的各項協議中,最具指標性意義的主要是「兩岸海空運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這兩大項目。在兩岸空運直航部分,不僅由週末包機變成定期班機,航點遍及大陸各個省市(除了新疆、西藏、內蒙、寧夏等之外),並劃定新的空中航路,航班也增加到每週兩百七十班次。據統計自去年七月四日啟動週末包機,實施至今已經超過兩百五十萬人搭乘直航班機而直接受惠。
  在海運上,我國籍航商在簽署協議後,已不須再彎靠石垣島,因此平均每航次可節省約十六至二十七小時,節省運輸成本十五至三十%。目前,不論是原來從事境外航運中心、兩岸三地貨櫃班輪、砂石運輸的兩岸資本權宜船,經特別許可,也同樣按照海運協議享有直航利益。
  大陸觀光客到台灣旅遊的成果尤為明顯,在金融海嘯浪潮衝擊下,根據我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到十月來台旅客總數達到三百五十三萬四千七百多人次,比去年同期成長約十一.六五%。其中,以觀光為目的的旅客大幅成長了兩成七以上。觀察來台旅客的地區,雖然日本繼續蟬聯龍頭,共八十二萬五千七百多人次,但它卻比去年同期衰退了八.二九%。中國大陸則緊追在後,來台旅客約七十六萬六千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二○七%。第三名是港澳,人數約四十六萬九千多人次,美國及韓國,都不到三十萬,韓國更因為匯率關係,今年到台灣觀光人數大減,衰退幅度達到三成,約二十萬人次。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以業務為目的來台的旅客,除了大陸地區之外,呈現全面下滑,平均衰退達到十三.七四%。
  面對兩岸的協商與協議的進一步簽署,我們除了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成果外,更要積極落實協議的精神,讓雙方民眾具體感受到協議的好處,以此作為基礎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的協商。兩岸的協商與協議的簽署,不僅要求快更要求好,這也是為什麼兩岸兩會在進行江陳會談時,除了針對協商既有共識部份簽署新協議外,也要檢討精進既有協議落實狀況。
  若以空運直航為例,雖然兩岸的海空運已經直航大大的縮短了直接的距離,以前從台北到北京縱使起的比雞早,也趕不上吃頓晚餐,現在早上出發中午前就可以抵達,節省了不少時間。但經常往返兩岸民眾者都知道,目前雖然兩岸每週有兩百七十班,冷門航點門可羅雀,經常停班停飛。熱門航點如北京、上海兩地班次仍然受到限制,而一票難求,縱使能買到直航票,也因為北京、上海兩地到台灣的票價貴而怨言不少(以桃園到香港為例,哩程較桃園到上海長,但票價卻便宜了將近一半)。如果從桃園、上海、與北京三地各自飛往國際線的票價檢視,兩岸的航線可謂具有「三最」也就是「航程最短(相較於票價)、票價最貴、載客率最高」。造成這三個熱門兩岸航點票價居高不下原因主要原因有二,除了因為協議限定航班造成需求遠大於供給,使得價格居高不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不允許定期航班可以依一般慣例在機艙中裝載中轉貨(兩岸貨物空運大部分係屬中轉貨非進出口貨),由於這兩項「人為」的限制背離了一般市場規律,自然使得多數往返兩岸的旅客無法直接受惠。兩岸關係循序漸進屬正常,但如能不斷的落實、改善與精進,相信才能爭取到更多人民的支持。
  再以陸客來台觀光為例,雖然陸客來台觀光對台灣總體經濟有所助益,但由於陸客來台係採取團進團出,除了少數旅行社、景點、遊覽車公司、商品店受益外,一般台灣旅遊業與老百姓並未具體或直接感受到實惠。雖然兩岸已將組團人數從十人降低為五人,但因領隊、導遊、司機…等基本費用一項都少不了,成效恐怕有限。所幸,我方台旅會與大陸海旅會即將互設辦事處,我們希望兩岸盡快開放自由行,才能發揮兩岸觀光旅遊的綜合效益。而陸客來台觀光自由行與熱門航線的增班、機票降價,彼此更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面對兩岸兩會的協商,台灣方面除了要妥善處理兩岸之間以及台灣內部的「一中」爭議外,更應特別處理好「三中」的疑慮。所謂「三中」就是台灣內部的「中小企業」、「中下階層」與「中南部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特別是經濟議題的看法,「三中」也是目前台灣內部對於ECFA最不了解與有疑慮的部份。因此,面對兩岸的經貿議題,我方談判代表既要妥善協商外,也要積極爭取台灣各界的支持,化解部分民眾的疑慮,的確承受不小的多重壓力。
  展望未來兩岸經貿與社會交流的快速發展,吾人認為它不僅會逐步體現政府積極為民謀福祉的作為,也讓兩岸人民逐步成為兩岸關係的主體與要角。自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兩百浬寬的台灣海峽隔絕了兩岸人民的正常往返。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雖然兩岸開始有經貿等各項交流,但兩岸人民長期以來感受到的兩岸關係,卻是政治掛帥的「兩岸的政治關係」。雖然,新聞媒體與官員動輒強調以民為本,但廣大兩岸老百姓對此未有太多實質感受,更遑論切身利益。據統計,台灣民眾每年出境人次約九百萬,其中前往大陸佔半數以上,但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中,仍然有約三分之二左右,尚未去過中國大陸。同樣的到二○○八年底為止,中國大陸民眾來台灣累計達到一百九十一萬人次。雖然佔十三億人口比率極低,但今年一年大陸民眾來台人次,樂觀估計可望逼進百萬人次,可謂大幅成長。未來,縱使許多台灣民眾未曾去過大陸,但也可以在台灣直接接觸到大陸民眾,從而使得兩岸民眾真正成為兩岸互動的主體。
  此刻,隨著兩岸政治和緩與經貿、社會交流的不斷深化,試想當台灣民眾從台北到上海,比台北到高雄還要快;從台北到杭州,比從台北到日月潭還要省時。同樣的,當中國大陸民眾不論從北京或上海出發到台灣,比到廣州與海南島還要快的時候,伴隨著兩岸人員往返的加多加快,將逐步促使普羅大眾,進一步感受新的兩岸互動。這種兩岸關係不再是口號式的,也不再是政治掛帥,而是跟他們的認知感受與生活相連結。兩岸關係走過一甲子的風風雨雨,如今終於有了和平發展的良好機遇,兩岸關係只有落實到以人民作為交流的主體,具體維護並增進人民的權益作為判準,才能夠建立起可長可久、符合人民期待的兩岸關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