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肯定兩岸制度化協商有助於兩岸關係有序發展 文/編輯部《交流雜誌99年2月號第109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與大陸海協會陳雲林會長在台中舉行的第四次正式會談,甫於日前順利落幕,為進一步掌握當前國內民意對兩岸關係發展、兩會協商成果與未來協商議題的意見,陸委會特地在九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發布了「民眾對第四次『江陳會談』結果看法」民意調查。根據陸委會的民調顯示,在第四次「江陳會談」結束後,民眾對兩岸制度化協商維持高度支持,有百分之六十八的民眾認為制度化協商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百分之六十五的民眾贊成兩岸要繼續協商;另有百分之六十三的民眾同意兩岸建立主管部門間的溝通管道,對處理兩岸交流衍生的問題有幫助。
本項調查是由陸委會委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民意與政策研究中心以電話訪問進行,訪問對象為台灣地區二十歲以上成年民眾,調查日期為十二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有效樣本為一千零九十二份,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賴度下,抽樣誤差為正負百分之三。
在第四次「江陳會談」期間,兩會討論確定了「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以及「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等三項協議的文本內容,並同意進行簽署,惟有關「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的議題,由於若干技術性問題未達成共識,來不及完成簽署。對於這樣的結果,調查數據顯示,有百分之五十八的民眾支持政府延後簽租稅協議的決定。
兩會第五次會談預計將於今(九十九)年上半年適當時機在大陸舉行,為推動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雙方均同意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列為下次會談的主要議題,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民眾對此表達支持的態度。至於雙方決定將「智慧財產權保護」列為下次協商的議題,更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三的民眾表示贊成。
針對民調的結果,陸委會表示,政府堅持兩岸協商過程要秉持公開化與透明化原則,充分尊重民意,擴大國內共識的做法,不僅符合民意的期待,也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良性有序發展,對於維護兩岸人民權益福祉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政府將在對等與尊嚴的基礎上,持續進行兩岸的對話與協商。
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於十二月十七日在會談前舉行的會前記者會上表示,第四次「江陳會談」的意義,可以用「對等協商,為民謀福,完善環境,永續發展」十六字來形容。從結果來看,第四次「江陳會談」延續並落實了過去兩會會談的成果,也彰顯兩會制度化協商的溝通管道,已經邁入常態而成熟的階段,有助化解兩岸情勢的緊張。對照陸委會的民調結果,即可說明兩會協商的成果以及現階段政府循序漸進解決問題的政策方向與作法,均獲得主流民意的支持。
除了協商的相關議題之外,本次民調內容也包括一些例行性、長期觀察的兩岸議題。在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上,主張「廣義維持現狀」的民眾占絕大多數(百分之八十八),其中「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百分之三十)微升,但整體而言,仍呈現穩定趨勢。對目前兩岸交流開放速度感到「剛剛好」的民眾亦是多數(百分之四十一),高於認為「太快」(百分之三十五)及「太慢」(百分之十四)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