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人才即國力—台灣需要更開放的人才政策 文/李念殊《交流雜誌99年8月號第112期(歷史資料)》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馬總統在就職演說鏗鏘有力地高呼:「台灣是一個海島,開放則興盛、閉鎖則衰敗,這是歷史的鐵律。」不僅道出台灣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必須做出的歷史抉擇,也意味著「開放」是台灣唯一的選項,無可迴避。
一、開放之利 有史為證
「開放」包括人、事、地、物,其中又以人才的開放引進,影響尤著。綜觀古今中外之強弱興衰,多與人才濟乏密切相關,周公「握髮吐哺」傳為千古美談;大唐盛世起於外向開放與人才輩出。有「民族大熔爐」之稱的美國,則是匯聚世界各地菁英,人才碩然薈萃,尤其二次大戰期間,歐洲高階科技人才大量湧入,更造就了今天科技強國的地位。反之,凡行鎖國之策,多致當朝故步自封,積弱不振,中國有明一代與日本江戶時期,均屬顯例。
從馬總統上任以來,經過海基、海協兩會多次會談與協議的簽署,以及兩岸政策的鬆綁,台灣不斷朝著開放的腳步前進,兩岸直航、大陸人民來台觀光、陸資來台等等,除為台灣人民帶來更多的便利,也創造更多的商機。「兩岸經濟協議」的簽署,益使兩岸相互開放的廣度與深度邁向新的里程碑,台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已然指日可待。
二、人才之爭 全球皆然
不過,儘管兩岸關係明顯緩和,各項交流與合作隨之驟增,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兩岸仍在部分領域存在競爭關係,其中人才之爭更攸關綜合國力的發展與強弱。進一步說,所謂「人才即國力」,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人才競爭早已突破國界與地域的限制,跨國企業的興起,競爭現象益形加劇,各國也紛紛修改其移民政策、勞動政策或福利政策,強化誘因,加速引進海外專業人才。簡言之,全球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兩岸的人才之爭只是其中一環,台灣既無法置身事外,更不能掉以輕心。
例如歐盟,鑒於每年開發中國家流向已開發國家的人口中,技術移民到美國者高達五十五%,進入歐盟各國卻不及五%。為扭轉此一局勢,歐盟各國政府在去年五月,已批准吸引高階技術移民的「藍卡」計畫,針對擁有高等專業文憑的移民發給工作居留證,同時提供更便利的移民申請程序。
又如中國大陸,為了落實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全數出席二○一○年五月下旬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中共中央與國務院也共同頒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二○一○︱二○二○年)】,力圖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明確指出,「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根本」,【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是屬於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中共中央組織部更設立十四項人才指標,預計二○二○年將大陸人才綜合實力推向全球第三到第四位,進入人才強國行列。與此同時,大陸也開始進行中央部委及直屬機關正局級官員與地方官員的交流任職,強化中央官員的基層事務的經驗與歷練。顯見,大陸當局對人才的培育和養成至為殷切。
三、大陸頻釋利多 積極對台招才
此外,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專業人才至為短缺,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才報告】,大陸專業技術人才的供應,每年都出現超過千萬的人才缺口。因此,上自中央下至地方,無不積極開展「招才引智」的布局與措施,整個大陸幾乎成了一部巨大的人才吸納機。由於兩岸地緣與語言的相近,大陸對台灣人才的招攬更是不遺餘力。
二○○五年五月第一次「連胡會」後,大陸即在當年六月公布修正【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放寬台灣民眾取得就業證的條件,用人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聘僱台灣民眾,並首度將台灣民眾納入大陸的社會保險。與之相配套者,則是自二○○五年七月起,正式實施入出境、居留手續二合一的簡化措施。其次,陸續開放對台招生政策及醫師、律師、建築師等數十類專業證照,強力吸納台灣各領域的人才。二○一○年五月,相關部門又宣布開放在台灣參加學測考試成績達到「頂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前十二%)的高中畢業生,可直接向大陸高校申請就讀,經高校面試合格後即可錄取。
大陸透過開放政策吸納台灣人才的做法,除了中央的普遍性措施以外,也給予對台工作重鎮福建「先試先行」的政策傾斜。尤其二○○九年五月四日,大陸國務院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後,福建對於引進台灣人才更加主動積極。主要可分五大部分:其一,對台灣專家學者特別優遇;其二,開放國有事業單位聘用台灣專才;其三,大幅開放台灣民眾取得專業技術認證或職業資格,鼓勵台灣專業人才前往任職;其四,藉助台灣師資培訓當地專業技術人才;其五,吸引台灣學生到當地大學就讀,並於畢業後在該省工作就業。
福建有台商投資區、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廈門火炬科技園、福州軟件園、台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台灣學者創業園(廈門與泉州兩地皆有)、黃塘台商創業基地、綠谷台商高科技產業基地、福建海峽影視基地、海峽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等,大大小小的對台招商園區。這些園區既需要台商資金與設備的投入,更需要人才的引進,方能形成氣候,發揮加乘效果。因此,福建大部分對台人才的需求,與上述園區的產業屬性往往相對應。例如,根據二○一○年五月福建發布的【關於做好引進台灣地區高層次人才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台灣高階人才的引進重點,包括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生物及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金融業、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另外,引進的台灣人才可享有福建現行引進人才的生活津貼、住房補助等待遇,並在職稱評審、工資待遇、安家補貼費、技術成果轉讓、社會保險、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居留和出入境、科研啟動費等給予優惠。
在開放事業單位聘用台灣專才方面,據媒體報導,已有兩位台商首次被聘任為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參與園區管理事務。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在今年六月舉辦的第二屆「海峽論壇」也表示,福建省將安排十五個事業單位聘用台灣專才,擔任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以及台灣農民創業園等機構的管理職務,促進閩台人才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交流合作。
在建立招才與服務平台方面,福建自二○○六年起,即在廈門舉辦「台灣地區專業人才暨大學畢業生大陸就業洽談會」;二○一○年四月又成立「台灣人才服務部」,為台灣人才提供就業推薦、代辦出入境、學歷認證、職稱評定、各類補貼申請、政策與資訊諮詢服務等服務。
在開放專業鑑定類別方面,福建是大陸進行台灣民眾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試點工作的唯一省份;而為吸引台灣民眾前往福建取得證照及就業,目前開放的職業技能鑑定類別已經擴增到一百七十八項。
在擴大對台招生方面,福建也是進行對台單獨招生的唯一省份,據大陸方面統計,福建目前有九所高校獲准單獨對台招生,迄今累計招生三千七百餘人。二○○九年在福建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達八百五十八人,約佔大陸高校同期在讀台生總數的八分之一。同時,在福建就業的大陸台生,可享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指導、職業培訓、求職資訊、單位推薦和人事代理等五項服務。台生在福建就業,與大陸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簡言之,福建不斷釋出對台人才招攬措施,擴大職業認證、對台招生與提供就業服務,除具傳統拉攏用意外,主要還是想形成完整的人才吸納鏈,以為所用。
四、開放人才政策 活化人才市場
面對大陸積極爭搶台灣人才,我方因應之策,一方面有必要儘速通過攸關承認大陸學歷與陸生來台的「陸生三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修正案,讓青年人才回流與延攬並進;一方面針對大陸高階專業人才來台工作,也可考慮進一步放寬類別與停留時限,藉以活化台灣人才市場,激發各領域人才的潛能,提升國家總體競爭力。
台灣自八○年代以來,民主化與自由化的成就舉世矚目,但因選舉頻繁,加以藍綠對立,以致政府部門對於人才的養成難以提出長期有效的政策。如今,台灣面臨全球格局急速變化與亞洲經濟形將整合的複雜情勢,亟需更多優秀人才的投入,才能接軌世界潮流,掌握國際脈動。如何制定一套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養成與引進政策,允為當務之急。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