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為民興利 互惠雙贏《交流雜誌99年8月號第112期(歷史資料)》

今年六月底,正值仲夏時節,第五次江陳會談「互惠 雙贏之旅」在大陸圓滿落幕,海基會與海協會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IPR)。這次會談,做到我們一再強調的「對等互惠」,完全符合「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不但沒有開放大陸勞工、擴大農產品來台,更獲致大陸對我方開放市場、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成果。整體而言,這兩項協議不但對兩岸經貿往來具有重大意義,更攸關未來台灣經濟發展。
  對台灣經濟而言,ECFA的重要意義,就是爭取我國與其他經濟體的公平競爭地位,藉由「降低關稅、促進出口、吸引投資、增加就業、振興經濟」的良性循環,促進台灣經濟永續發展。這個良性循環,就如同日本教授大前研一說的﹁ECFA是台灣經濟的維他命」。另一方面,對大陸而言,降低台灣農漁產品的關稅,可以讓更多民眾享受質優物美的台灣水果、農漁特產等;降低台灣原料與零組件關稅,則可以降低大陸及台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進而增加勞工的就業機會。
  ECFA的簽署,不僅在兩岸受到關注,因與區域經濟息息相關,也成為各國矚目焦點。協議簽署後,包括美國、日本、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各國重要媒體及國際通訊社,均即時報導此項訊息,大大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包括美國、新加坡、歐盟及WTO等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亦紛紛發表談話支持兩岸兩會簽署的ECFA,認為有助於兩岸經濟往來與區域和平發展。
  誠如馬總統七月一日記者會所說的:ECFA的簽訂對台灣、兩岸、亞太地區乃至於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項協議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兩岸經貿走向互惠合作、更是加速亞洲經濟整合的一大步,今後台灣的價值會受到亞太地區與國際社會更大的重視,台灣很可能成為各國企業進軍大陸市場的跳板。
  在ECFA之外,不容忽視的是,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興起,腦力已取代勞力成為生產力的重要來源,保護腦力創作的智慧財產權已經成為普世價值。兩岸能夠就「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達成協議,透過雙方的法令、制度,建立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障措施,不但有利雙方產品與服務貿易的往來、品牌與專利的建立,也使兩岸的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的智慧結晶受到保護。長期而言,這對台灣發展成為創新、研發中心,將有深遠的影響與助益。
  七月六日,陸委會針對第五次江陳會談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對ECFA的滿意度超過六成一,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的滿意度則達到七成。更有高達近八成(七十九.三%)的民眾贊成繼續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處理兩岸交流問題。如上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協商結果是肯定的、滿意的,這也是我們繼續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繁榮的原動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