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讓兩岸人民同享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馬總統元旦文告解析 文╱邱坤玄《交流雜誌100年2月號第115期(歷史資料)》

馬總統在今年(二○一一)元旦文告中,首先以經國先生「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名言,來點出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動機,將台海從過去的衝突熱點,變成今日的「和平大道」。馬總統以「百年和平」概念作為兩岸互動的主軸,首先重申「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以及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與大陸協商,獲致兩岸關係的大幅度發展。他並強調「擱置爭議,爭取台海長期和平發展」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同時希望兩岸人民都能享有「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馬總統最後指出,兩岸不應該是政權、統獨、國際空間之爭,而應努力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上彼此激勵,相互提升」,同時也強調關心大陸的人權發展是「珍視的核心價值」,是「測量與拉近兩岸距離的重要指標」。
馬總統元旦文告的兩岸關係論述,首先延續了二○○八年就職演說中「不統、不獨、不武」的基本原則,以及兩岸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為發展關係的基礎。對於兩岸是否存在「九二共識」的問題,國內的意見不一。事實上,雙方是否存在共識,重點在於雙方是否具有誠意與善意,在此基礎上發展關係。我們非常清楚,中國大陸不會放棄一個中國原則,我們也不會放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因此雙方都不會公開聲明接受對方的說法。但是,雙方都不挑戰彼此的說法,而願意在「九二共識」的創造性模糊情況下推展兩岸關係。也就是在此基礎下,兩岸兩會自二○○八年五月之後,進行了六次會談,簽署了十五項協議,達成一項共識。不僅營造了兩岸和緩的環境,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更為我們爭取到發展的空間與時間。
其次,今年的元旦文告結合了建國百年的時機,宣示在歷史以及文化方面,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是與之前有著不可分割的延續性。而除了傳承之外,台灣還具有創新的能力,凡是到過台灣的大陸人士,對於台灣保有中華固有文化的程度與生活實踐都感到十分讚賞。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經驗與成就,其實是中華文化儒家文明與資本主義的有效結合,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台灣不但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地,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它代表著以儒家文明為主體的社會,也能有效地發展出西方的民主與自由。
再次,今年元旦文告的最大特點是,著重強調了關注大陸民主與人權的情況,雖然歷年文告中也都曾提及,但今年則是特別加重。除了表示希望兩岸同享「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更是首次指出將關心大陸的人權發展視為是「核心價值」。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S. Nye, Jr.)二○一○年十二月在總統府的演講中,主張台灣要持續發展軟實力,繼續保有在人權、民主的成就,進而吸引中國大陸年輕人的關注。我們相信兩岸關係能夠在多元的環境中,藉著交往溝通、相互學習的過程,共同建構彼此可以接受的身份與文化,為兩岸人民謀求最大的福祉。
最後,元旦文告也對於質疑政府大陸政策的主張,做出了回應。對於批評政府「親中賣台」的國內在野陣營以及一些國外團體,馬總統以文告中對於「台灣民主」與「大陸人權」的主張,宣示我國擁有民主與人權的軟實力,重申政府堅持台灣民主精神與以民意為依歸。這是大陸政策的基本精神,也是台灣在與大陸往來時的「防護罩」,讓台灣不須畏懼與擔心兩岸互動。而對於疑慮台灣仍有可能從事台獨路線的聲音,文告則再點出「九二共識」原則,並強調兩岸非政權、統獨與國際空間之爭來做回應。
綜合觀察二○一一年的馬總統元旦文告,關於兩岸關係的論述,我們可以觀察到,暨秉持了「建國百年」的主軸,強調兩岸關係現狀的穩定性與延續性,也務實的以「民主」、「人權」訴求,來設定兩岸未來進行競爭的新議程,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的走向,提出了台灣自身的主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