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展望2011年兩岸關係 文/朱雲漢《交流雜誌100年2月號第115期(歷史資料)》

過去兩年半兩岸關係發展勢如破竹,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雙方舉行六次江陳會談,並簽署十五項協議,達成的成就均屬空前。未來一年,雙方要繼續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指導思想,珍惜之前所獲得的成果,並進一步為兩岸關係穩健發展打造更堅實的基礎。
政治互信的建立是兩岸關係得以良性發展的前提,「九二共識」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展現,共創雙贏才能讓兩岸人民獲得實惠,並擴大「和平發展」政策目標的民意支持基礎。所以,未來一年兩岸關係發展的指導思想,或許可以用「深化互信、鞏固共識、全面交流、續創雙贏」十六字來概括。
二○一一年兩岸關係將進入ECFA的收穫期,如何讓ECFA的效益全面釋放,將是我政府大陸政策首要的任務,也是民眾評估馬政府大陸政策成敗的關鍵。特別重要的是要讓台灣的各行各業都能分享ECFA的經濟紅利,要重視兩岸交流受益的區域均衡,讓北部、中部、南部民眾雨露均沾。同時要充分利用ECFA所創造的兩岸經濟合作新形勢,深化兩岸的產業合作與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大陸「十二五規劃」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擴大內需市場、以及發展七大新興戰略產業的契機,加速台灣本身的產業結構調整、讓台灣的文創產業、綠能產業、電子商務、數位內容、觀光休閒以及其他新興產業出現跳躍式成長。
ECFA的簽署也會減少我們與其他貿易夥伴商談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議的政治障礙,避免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被邊緣化。因此未來一年,我們需要加速推進與新加坡的「經濟夥伴協議」談判,以及「台美投資暨貿易架構協定」的談判,作為開展與其他國家商簽雙邊經濟合作協議的示範。但不容否認,這些談判的進度與ECFA後續協商的進度必然會有所連動,所以儘快讓「經合會」開始正式運作,及早啟動兩岸爭端解決機制、貨物及服務貿易談判,加快投資保障協議商談,爭取今年內有更多實質進展,也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在第七次江陳會能順利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與確立兩岸爭端解決機制應該是最起碼的進度,而要達成這個階段性目標,一定要兼顧彼此的需求,而不能完全漠視大陸方面所重視的陸資入台便利化的議題。
二○一一年兩岸關係也會面臨新的挑戰與變數。新的挑戰在於如何維續兩岸關係推進的動力,過去兩年半雙方互動是依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思路,已經充分發揮其階段性的功效。不容諱言,未來兩岸關係所涉及的議題將更為複雜與艱難,「只易不難、只經不政」的單純思維已經不足以應付未來的挑戰。兩岸的決策當局都要投入更大的心力,來迎面破解政治難度更高的協商議題。
同時,春節之後台灣政治即將進入選舉熱季。兩岸議題必然是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藍綠政治論述交戰的主戰場。現在大選還沒有開打,「九二共識」已經成為藍綠陣營攻防戰的焦點,未來必然更為炙烈。同時,民進黨內部也在醞釀兩岸論述的修正,並爭取與對岸進行政治接觸與對話的機會,北京將如何回應,仍有待觀察。馬政府在尋求連任的過程中也必須針對下一個四年兩岸關係發展的藍圖提出完整的論述,因此很難迴避軍事與安全互信機制、政治談判等敏感議題。大選過程中也很難避免出現「親中賣台」的民粹式言論交鋒,或是刻意製造挑動對岸敏感神經的議題,這些選舉過程中的波折都會對兩岸關係帶來衝擊。進一步而言,北京當局與華府當局對於台灣大選也不可能袖手旁觀,必然會設法佈局與引導,因此國民黨、民進黨、北京與華府這四方的戰略互動與政治拔河,會讓兩岸關係航入詭譎多變的波濤巨浪之中。
外交與國際參與空間仍然是兩岸關係的敏感地帶,在選舉季節來臨時更經不起風吹草動。兩岸在外交休兵議題上已經形成比較好的默契,在政府間國際組織參與上,對岸是否願意依循WHA模式,在不構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在台灣以適當名義參與國際民航組織活動的問題上釋放善意,仍有待觀察。最值得關注的是兩岸在非政府國際組織或國際場合的互動,過去東京影展發生的擦槍走火事件,給兩岸關係帶來不小的風波,應為前車之鑑。
如何在政治氣氛焦躁不安的情勢下,讓兩岸的經貿往來、人員交流、高層互訪能不受干擾的常態運作;如何讓已經確立的新增交流項目,例如陸生來台、大陸客自由行、外貿機構互設辦事處,如期順利啟動;如何讓ECFA後續協商在政治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仍能取得實質進展,處處都在考驗兩岸領導人的智慧。所以,今年將是兩岸關係恢復兩會協商機制以來所面臨的第一場大考。
展望未來一年,兩會機制仍將扮演關鍵作用。「經合會」仍將在兩會的架構下運作,ECFA後續協商也要最終透過兩會機制來完成法定程序,但也正因為二○一一年是一個極為特殊的選舉年,所以兩會運作的模式也需要更為靈活。一月十八日大陸國台辦王毅主任在廣西桂林講演中指出,「堅持兩岸關係的處理,像山一樣的堅定不移,像水一樣的通權達變」。兩會制度性協商應該是屬於通權達變的範疇,因此從今年開始兩會會長商談的模式,可以更靈活變通。例如,沒有一定要堅持在兩岸輪流舉行的固定模式,今年上半年陳會長可以再來,下半年江董事長再去也無妨。過去都因江陳會來台的陳雲林,今年也以參訪名義來台。
今年還是海基會成立二十週年,也是兩會機制正式啟動二十週年。除了海基會自己舉行相關慶祝活動以及回顧與展望的研討會外,兩會也應該利用此一時機,進行高層的交流與互訪,共同回顧與總結二十年的經驗與成果。同時,除了進行ECFA後續協商外,過去十五項協議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一些有待改進與完善的地方,也需要進行回顧與檢討。
過去兩年半兩岸關係得以大幅度進展,除了制度性協商機制充分發揮功能外,兩岸之間已經建立的一些非正式高層對話機制也發揮關鍵作用,所以如何妥善利用既有的博鰲論壇、兩岸經濟文化論壇、APEC非正式領袖會等既有的兩岸高層對話機會,增強兩岸政治互信,化解不必要的誤解與誤判,也是維續兩岸關係穩健發展的關鍵。
此外,經貿領域以外的民間交流也是推進兩岸關係穩健發展的重要助力,對於增進雙方社會的瞭解與信賴,化解敵意與誤會、凝聚善意與尊重,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在兩岸關係進入ECFA收穫期的同時,推動兩岸全方位交流更屬勢在必行。愈是在政治紛擾之際,民間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愈能發揮穩定大局的功能,所以,地位超然、有影響力的民間領袖更應該積極推動兩岸全方位交流,公益團體、宗教團體,草根性社團、藝術團體,學術團體、專業團體、大學生到青少年,共同努力來構築兩岸間一串串緊密的聯繫與情誼,形成保護兩岸關係穩定的防波堤,將激情選戰的驚濤駭浪阻隔在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