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資醫院在大陸之發展—以廈門長庚醫院為例 文/吳明彥(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交流雜誌100年8月號第118期(歷史資料)》

二○○○年時大陸首度開放外資申設醫院,當時取得執照的台資企業,有旺旺、明基、台塑等企業。其他企業的醫院體系,也隨著逐步成形。例如,日月光與聯安診所二○○四年在上海浦東設立景康診所,引進聯安高檔的健康檢查;寶成集團的裕元紀念醫院也準備在廣東成立;日月光則在經營了診所後,後來更往醫院發展。

到目前為止,共有八間台資醫院在中國大陸開業,有四間尚在籌備中,較大的台資醫院有六間,分別為:廈門長庚、南京明基、湖南旺旺、上海瑞東、辰新和昆山宗仁卿醫院,其中最高投資額為十八億人民幣。

以企業化高效管理手段著稱的長庚醫院,於二○○五年五月獲准籌建現代化的綜合醫院,二○○八年元月十五日開始試營運;住院大樓於二○一○年七月完成開放運行。廈門長庚醫院自開院以來,發揮「以病人為中心」的作為,已取得大眾信賴,豎立了醫療專業、平實價格、優良服務等方面的典範,不但民眾稱許,也是同儕醫院觀摩、學習的對象。

運營至今,自二○○九年取得廈門市醫療保險定點資格後,各項服務獲得逐步成長,目前日間門診、急診量達二五○○人次/日,佔床數四六○床/日,手術量五○例/日;現階段有員工一千餘人,九○%以上工作人員在大陸招聘,醫師團隊由各地菁英組成;成功開展了3D立體定位電腦引導下高位頸椎手術、取得人工電子耳蝸植入定點醫院及心導管治療的醫療保險資格;每年至少舉辦兩場海峽兩岸專業醫療研討會及學術論壇,促進了海峽兩岸醫療衛生學術交流。

廈門長庚的經營手法,許多都傳承著台灣長庚的管理模式,與當地的醫院大有不同;但由於法規及主客觀環境的不同,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

台資醫院之經營特色

(一)醫療照護方面

1.實施「主治醫師制」,有別於大陸之「三級醫師制」,由門診收置病人住院,同一醫師服務,醫師門診判定病患須住院治療時,由同一主治醫師擔任住院期間負責醫師,接續並建立完整治療計畫。

2.實施「全責護理」,針對住院病人的護理,大陸醫院多採行「功能性護理」,廈門長庚承襲臺灣長庚的護理照護模式,提供對病人完整且連續性的護理照顧。本項特色經大陸衛生部、省衛生廳及市衛生局多次觀摩,已納入二○一一年重要推廣實施政策。

3.注重病人安全及權益,延續臺灣長庚過去持續不斷對病人安全的重視與改善,雖然強化病人安全的目標與大陸醫院相同,但在執行方式與大陸醫院有極大的差別。

4.各科較難較複雜的疾病透過兩岸專家協同,均可迎刃而解,尤其在臺灣長庚知名的醫療專業,如:唇額裂手術、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心導管治療、脊柱及關節手術、肝病治療、帕金森症治療及癌症治療等,大幅提升當地醫療水準。

(二)就醫流程方面

1.免收保證金,方便病人就醫,簡化流程,提升病人滿意度。

2.採醫師別掛號作業方式,複診病患經預約掛號後,逕行至該醫師診室前等候接受服務。在大陸除非掛號費用高的專家診,大陸醫院無法指定門診醫師。

3.極力推行門診預約掛號(診室、人工電話或網路預約),複診病患預約掛號後,系統即告知適當就診時間,屆時病患毋須先至櫃檯繳納掛號與診察費,可先行至診室接受診療服務,再至櫃檯一次性繳費,簡化流程。

4.獨立診療空間,門診充分注重病人隱私,一次診療一位病人,同時每個診室均設有門診跟診人員(大陸醫院未設跟診人員),協助看診服務及病患衛教。

5.建立病患完整病史,提高治療效果。病患就醫之醫療記錄,均記載於電子病歷系統中,故病患每一次就診,醫師均可瀏覽歷來的完整門、急、住診病程紀錄及檢查(驗)結果,減少病人因排程檢查所浪費的時間,以進一步對症下藥。

6.病患須進行檢查時,即可至櫃檯安排檢查並即時告知預定檢查時間,避免病患於檢查室前久候。

7.限定住院服務床數,床位滿床時絕不加設床位,以免影響醫療品質,規劃適當住院床位空間,二人間以上床位亦採布幕區隔,以維護病人隱私權。

8.設置志願工作服務隊,由社會熱心人士報名參與,提供病患現場服務,現有志工約八十位(社會志工及學生志工)。大陸其他醫院或衛生局也開始仿效、推廣。

(三)用藥安全方面

1.使用電子化門診醫囑系統:醫師於診間為病患開立電子化藥品醫囑同時,給藥資訊即時於藥房列印藥袋,患者由診室走至藥房期間,藥師已開始準備藥品,病患僅須於藥房前稍候,即可依據取藥號碼領藥,減少病患等候。

2.配藥雙重藥師核對,保障病患用藥安全:藥品經配藥藥師包裝後,須先經內部前置藥師核對後,才送至前檯發放,發放時再由發藥藥師再次核對藥品內容與病患身分,以降低用藥錯誤機會。

3.藥品明確藥袋標示,維護病患用藥安全:採每藥一袋包裝,並於藥袋上明確標示服用方法與相關注意事項,降低病患服用藥品錯誤機會。

(四)內部管理方面

1.全院全面資訊化,達到全面無片化及無紙化,以提升醫療品質及效率。

2.醫療、醫療輔助、行政、後勤等管理系統完全整合於單一系統中,以提高管理效率。

3.病人警戒值發生時的緊急通知醫護人員及處理追蹤,以提高就醫品質,確保病人安全。

4.條型碼的廣泛運用,以提升管理水平。

5.透過多部門相互牽制監督的採購系統,防止弊端,節省成本。

6.嚴格要求任何人不得收取紅包及回扣,一經發現立即開除,建立醫護人員應有的醫德水準。

7.醫師實行PF制(physician fee,提成制),凡對病人有貢獻者,貢獻越多相對報酬越多(如診療等,但醫師開藥、檢查由其他醫師執行,並無直接對病人貢獻,則與收入無關),醫師對自己的收入可以掌握,有努力的目標,較願意投入,對病人服務態度也較親切。

台資醫院面臨之困難

(一)法規及環境方面

海峽兩岸醫療發展過程差異極大,各項醫療法規要求不同,舉凡醫院申辦規定、空間設計要求、人員設置標準、設備人員技術的准入條件、作業流程等,台灣經驗無法直接套用,必須先瞭解熟悉各項法令,在合法的基礎上,再融入台灣優良的流程及管理知識。

(二)人員招募與訓練方面

台資醫院在大陸普遍遇到招募困難的情形,可能是因為薪資未能符合期待,也可能是目前私立醫院顯然沒有實力提供與公立醫院相似的平台。新醫改中所開放的多點執業,固然從體制上解除醫生對醫院的依附關係,但實際上三甲醫院(編按:「三級甲等醫院」的簡稱,是大陸國家特殊醫院以外的最高等級醫院)裡的那些名醫卻未必會領情。的確,公立醫院的醫生,有學術地位、有職稱、有學術交流的機會,還能獲得學術認可,這些在台資醫院基本都是沒有的,這就是台資醫院不僅請不到老名醫,就連中年醫生也招募不到的根本原因。

三甲醫院的醫生不願意出來,台資醫院想送醫生進去培訓,但不見得會被接受。如果真想進三甲學習,唯一的辦法就是離開、設法進去三甲醫院,但由於成本過高且需時三年,大部份台資醫院都負擔不起。

大陸人才的養成及習慣與台灣不同,從大陸招募的菁英,也需要磨合,並使大家都能認同醫院的理念及做法。除了密集的訓練外,從制度面規範及引導也十分重要,再從不斷的實作與及時提醒要求來建立習慣。

(三)醫療保險制度與定價方面

要取得醫保資格就需經過冗繁的申請程序,大陸當局普遍對外資醫院採取極度謹慎的態度,外資醫院取得醫保資格之過程會比當地醫院多增加試營運、審查、改善、複查等行政程序,造成醫院開業初期就診病患屈指可數,面臨到極大的經營壓力。

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台資醫院有盈餘,每家醫院在營運初期,都要準備兩、三年的資金,如果口袋不夠深,就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另外,醫保對於各項服務定價過低,造成台資醫院雖然已取得了醫保,但也持續面臨其他的經營壓力。譬如以台灣長庚來說,健保每收入一百元,若管理良好,支出成本為九一‧五元,有八‧五元盈餘;但同樣病人在中國大陸,醫保收入才四十七元,支出成本卻為七三‧四元,還要虧損二六‧四元。

台資醫院
帶動大陸醫療寧靜革命

台資醫院皆以病人為中心,不僅講究醫療品質,也講求服務的品質和效率,和藹可親、視病如親的態度,常使大陸病人有受寵若驚之感,而收費卻和公立醫院相同。因此,病人就會開始要求公立醫院也要有同樣的服務水準,這種競爭壓力正在帶動大陸醫療服務的寧靜革命!

就好比如台灣長庚醫院今天的成功,其真正的意義不在於經營規模的龐大,或服務民眾的多寡,而是其許多的措施或作為(例如三十年前取消住院保證金制度、重視臨床與基礎醫學的研究,與採用醫師費制度),刺激了三十多年前台灣醫療體系的改革,因而對提升台灣醫療水準做出相當的貢獻。這種敢創新及差異化的特色,正是今天台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台灣三十多年前,公立醫院佔七○%,但由於鼓勵非營利性財團法人醫院設立,引入社會資本,並導入各種先進管理知識及制度,讓台灣醫療環境具有充分競爭性。每家醫院皆以病人就醫品質為宗旨,同時降低整體醫療費用,這也就是台灣可以只佔GDP六%左右的經費來辦理全世界皆羨慕的全民健保。目前,台灣私立醫院佔有率七○%的成功模式,值得大陸醫改參考借鏡,以解決大陸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問題。 █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