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交流雜誌100年10月號第119期(歷史資料)》

兩岸同籌百年慶 人民福祉為依歸

武昌起義,轉瞬已歷百年;民國肇建,倏忽蔚然東亞。中華民國百歲了,這不僅值得海內外華人同聲慶賀,台灣民眾享有的自由、民主與富足,更是全世界新興民主國家的表率。兩岸和平繁榮、中華未來發展,在在需要雙方用心經營!齊心呵護!

遙想先賢當年,拋頭顱灑熱血。與妻兒訣別的林覺民時年二十四,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平均二十九歲。民國成立,國父孫中山先生請辭大總統。是什麼?為什麼?緣於外有列強侵凌,內則各方割據,新秩序難以建立。為了國家民族興盛,人民安居樂業,他們不惜放棄權位,甚至犧牲性命!

一百年過去了,撫今追昔,感懷良多。民初軍閥據地為王,及至民國十七年北伐成功,國家復歸統一。好景不常,共產黨武力對抗國民政府、日本侵佔東北,使國家、人民無從休養生息。民國二十六年,日本全面發動對華戰爭。八年抗戰期間,二千三百萬國人因戰爭死亡,一億人無家可歸。抗戰勝利,復因共產黨全面發動內戰,同胞兵戎相向。三十八年底,政府遷台,戰爭逐漸止息!

回顧這三十八年,雖然風雨飄搖、國力困頓,政府仍毅然施行民主、實現憲政,採行法治、頒布民刑商各大法典,保障民權、獎勵實業、提倡民生、和樂各族。需知,這不僅是當年的重大成就,更需要執政黨與為政者,無私無我的努力與付出。

兩岸隔海而治,迄今已歷六十餘年。雙方人民在不同的體制下,政治、經濟、文化、法律乃至思維方式,都有很大不同。中華民國從未放棄開國時的理想,在憲政道路上,逐步實行自由民主法治,創造富足康樂、守法知禮的社會,各國譽為「台灣經驗」。而兼容並蓄、族群和諧、多元尊重、興旺繁榮的「台灣精神」,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深層內涵,更創造「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大陸歷經「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許多政治運動後,終在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三十餘年來,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發展有目共睹,值得吾人肯定。期待大陸在自由、民主、法治方面,也能逐步邁進,確保每一位升斗小民的權益。

在兩岸互動上,我們先於七十六年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再於八十年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不再認為大陸政權是叛亂團體;同年增修憲法條文,明訂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之事務,得以法律另訂;八十一年頒布施行兩岸條例。而隨著民眾赴大陸、旅遊、經商,匯聚成兩岸大交流。

民國九十七年,馬總統依據「九二共識」恢復兩岸兩會協商,「江陳會談」達成十五項協議、一項共識,證明了和平繁榮、互利雙贏是可行而且可欲的選項。截至去年底,政府核准國人赴大陸投資達九七三億美元,赴大陸達六千萬人次,大陸來台亦逾四百萬人次。

大陸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逐步採取各項措施,台灣民眾在大陸經商、旅行、就學、就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然而,大陸仍不願正視我方存在,不放棄武力選項,允應務實面對,展現智慧與善意,才能累積互信,謀求兩岸的長遠發展。

儘管一百年過去了,但當年建國志士為國為民之精神,永遠與世常存!正因為此,自今年初以來,兩岸政府、民間紛紛舉辦慶祝活動,彰顯這一個值得大書大賀的日子。

追根究底,國家、政府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在切切實實為民服務,為民眾創造最大福祉。期待兩岸執政當局,摒除政黨或個人好惡,時時以民眾需求為念,共同為雙方人民營造更美好的未來。 █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