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北承辦世大運 全球看得見台灣■文/林永富(旺報記者)《交流雜誌101年2月號第121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台北時間十一月三十日凌晨,台北市擊敗巴西的巴西里亞,獲得二○一七年世界大學運動會承辦權。消息一傳來,府院都表示將全力支持。馬總統更在十二月十七日總統大選第二次辯論會時宣布,將爭取二○二四年奧運會的承辦權。

台北市長郝龍斌說,這次申辦能成功,主要是因為台北市曾經舉辦聽障奧運會、花博以及世界設計大展的成功經驗。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兩岸關係的顯著改善,大陸釋出善意,才有這樣的美好成果。馬英九總統也表示,改善兩岸關係後,國際社會對台灣也更友善,爭取到世大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回顧過去兩岸的體育交流歷史,曾經歷過烽火交熾的階段,之後逐步改善關係,到目前史上最緩和及友好的時期。

兩岸體育烽火數十年

一九三一年中華民國獲得國際奧會承認成為會員國,一九三二年首度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兩岸分治之後,一九五二年國際奧會曾允許兩岸雙方都派運動員參加赫爾辛基奧運會。當年大陸曾經宣布歡迎台灣運動員到大陸參加全國選拔賽,並且將負擔前往參賽者的交通和食宿費用。台灣方面不接受,並宣布退出該屆奧運會。大陸選手在最後階段才趕到芬蘭,只有游泳選手一人實際參加比賽。

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八年間,雙方同時在國際奧會擁有會籍,一個是從大陸到台灣恢復會籍的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另一個是新加入獲承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一九五六年墨爾本奧運會,大陸因台灣參加而宣布退賽。一九五八年大陸奧會向國際奧會申請退會,因此遭國際奧會取消會籍,從此與奧運會中斷二十多年,直到一九八四年才又回到奧運會舞台。

一九五九年國際奧會認為台灣的中華民國奧委會並未掌握全中國的運動員,因此不能代表中國,通過議案不承認中華民國奧委會,但如果申請另外的名稱,將繼續承認台灣的會籍。

一九六○年奧運會,國際奧會要求台灣的代表團不能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使我國被改名成「FORMOSA」。我國代表團在開幕典禮繞場時,拿著「Under Protest」(抗議中)的牌子,成為到目前為止奧運會史上唯一出現開幕典禮抗議的事件。楊傳廣身穿國旗運動服,在十項運動比賽中奪得銀牌,是我國選手在奧運會的第一面獎牌。

一九七一年中國大陸以乒乓外交打進聯合國,隔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體育的會籍也陸續被大陸取代。一九七九年國際奧會以通訊投票通過將台灣排除國際奧會,次年將我國會籍中止,我國籍國際奧會委員徐亨到瑞士國際法庭控告國際奧會違反憲章。

與國際奧會簽協議書成轉機

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新上任的國際奧會主席薩瑪蘭奇與台灣簽訂協議書,我方接受更改名稱及旗幟,英文名稱改為「Chinese Taipei」,會旗改為青天白日五環旗,會歌改為國旗歌。

國際奧會會籍恢復之後,中國大陸也同時成為國際奧會一員,兩岸在一九八四年同時參加奧運會,大陸射擊選手許海峰還在洛杉磯奧運會中奪下大陸第一面金牌。

因一九九○年亞運會在北京舉行,剛恢復會籍的台灣面臨是否要參加的困境,以及中文名稱的問題。兩岸在一九八九年四月五日由當時大陸奧會主席何振梁及中華奧會副主席兼祕書長李慶華,在香港簽署協議書,台灣代表隊在大陸境內的中文名稱為「中華台北」,所有官方文書也比照辦理。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首支台灣運動隊伍青年體操隊到大陸參加比賽,成為兩岸體育交流歷史性的一刻。一九九○年北京亞運會台灣也派出龐大代表團參賽,是台灣體育代表團首次出席在大陸的綜合運動會。

大陸兩度申辦奧運 台灣都支持

大陸在一九九三年首度申辦奧運會及二○○一年再度申辦,都獲得我國籍國際奧會委員吳經國支持。二○○一年,當時陳水扁總統還宣示支持北京,並提出兩岸合辦奧運的構想。

從一九九六年起,台灣開始申辦二○○一、二○○七、二○一一(都是高雄市)及二○一五年(台北)世大運;一九九○年台北爭取主辦一九九八年亞運會,一九九五年高雄爭取主辦二○○二年亞運會,都因中國大陸反對而失敗。一九九四年廣島亞運會李登輝總統受亞奧會主席之邀欲前往,日本受到大陸外交部壓力及揚言退賽後,逼使李總統放棄。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教育部長吳京貴賓卡被降級,比賽場一位留學生持國旗加油被架出場。一九九七年釜山東亞運吳京的貴賓卡被收回後再次被降級,中華代表團貴賓全部未出席開幕典禮,代表團繞場時以停在主席台前抗議引起注意。

大陸運動隊伍到台灣參加比賽時,多以缺席開幕典禮方式,避免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出現在眼前。而台灣舉辦的比賽,雖然都遵守奧會模式,在會場內使用中華奧會會旗,但會場外則自然而然都會有國旗出現。二○○九年高雄承辦世界運動會、台北舉辦聽障奧運會,馬英九總統都出席開幕典禮,大陸代表團也都很巧妙的「趕不上」並未參加典禮。

這次台北市能獲得二○一七年世大運主辦權,雖然台北市的軟硬體條件夠優,準備充分是獲選因素,但是兩岸關係和諧,馬總統採取外交休兵政策,以及台灣正逢總統大選前夕,相信也是得以如願的重要原因。

兩岸關係改善 邁向新階段

馬總統上任以來,積極改善兩岸關係,走向歷來最和諧的時期。這次二○一七年世大運票選承辦城市,又值台灣總統大選前夕,正是台灣爭取主辦世大運的絕佳時機。大陸如果在此時舉手反對,將會引起台灣民意譁然,因此大陸代表在這次投票過程中,完全放手讓台北自己表現,果然在去除過去最大阻力因素之下,台北以真正實力一舉成功。

接下來台灣要準備二○一七年世大運的籌備工作,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台北市將組成專職團隊,邀集體育界、企業界一同參與,將世大運「辦到最好」。因為這不僅是台北市的事情,更是台灣展現軟硬體實力給世界的時刻,更要以台灣的熱情來歡迎全世界各國代表團選手和貴賓,以及來台觀賽的遊客。

體育界更要積極培養青年選手,讓我們的選手在國人面前爭取榮耀。企業界則要積極參與世大運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參與硬體建設,或是以贊助來支持軟體的籌備工作,讓台北獲得更多資源,辦出最好的世大運。另外,二○○九年台北聽障奧運會及高雄世界運動會,及二○一○年台北花卉博覽會的數萬志工,也應以榮耀國家的心態,再度站出來,投入台北世大運,服務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選手及遊客。

相信,在政府全力籌辦,社會各界齊心支持之下,台北市會把二○一七年世界大學運動會辦到盡善盡美,讓台灣再次展現在世界各國人民眼前。

回頁首